APP下载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平衡针对急性腰痛患者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2020-08-06张堃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活动度肌群腰痛

张堃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而急性腰痛是指腰部疼痛突然发作,一般由肾虚、湿热、寒湿、闪挫瘀血所导致[1]。患者临床表现为烧灼或者刺痛感,也可能表现为锐痛或钝痛,且伴有后背僵硬、无法站直、下腰部无法活动及腿脚无力的感觉,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而预防腰痛主要措施在于提高腰背肌力量、避开对腰椎有危害的各种因素[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急性腰痛患者采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平衡针进行治疗对其腰椎活动度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5例急性腰痛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6.71±3.49)岁;体质量46~71 kg,平均体质量(56.33±8.73)kg。观察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34±3.47)岁;体质量45~71 kg,平均体质量(56.11±8.69)kg。统计学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腰部持续胀痛6周内,符合《肌肉骨骼康复学》[4]相关标准;家属及本人同意研究。排除标准:伴有骨折、脊柱感染等;精神疾病者;严重心、肾功能衰竭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平衡针治疗。方法:取1.5寸平衡针刺入太阳、督脉经穴、阿是穴、阳明经及下合穴,并以高频率提插捻转至1 min,留针30 min,随后手法按摩。5 d一次,间隔2 d进行下一次,共治疗1个月。

1.3.2 观察组 采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平衡针治疗。第一期:患者取平卧姿势,以骶尾和双肩为支撑点,将腰腹肌收缩,腰椎离床面高度以手掌能够刚好插入为准,保持时间运用呼吸的次数计量。嘱患者训练时需保持均匀呼吸,以此有助于患者腰腹短肌的训练。第二期:方法、技巧与之前相同,但在第一期方法上将难度提升,需在患者进行腰腹肌收缩的同时,抬起其下肢。第三期:针对核心肌群协调性和半静止训练。采取左侧卧姿势,使左臂屈曲以能够支撑头部为宜,身体维持直线状态,呼吸保持均匀。右侧训练与之相同。第四期:主要针对腰部核心肌群动态的训练。患者采取四点跪位式,找到腰椎平衡点,随后将上肢以及对侧下肢平行伸出,保持均匀呼吸,躯干部位避免动作,30 min/次,1次/d,间隔2 d进行下一次;平衡针同对照组,共治疗1个月。

1.4 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疗效及腰椎活动度。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1~3分,且对日常生活不影响;中度疼痛4~6分,可以忍受,但影响睡眠;重度疼痛7~10分,且疼痛无法忍受;得分越低,疗效越好[5]。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对患者临床检查、自觉症状、日常活动腰痛进行评定,总分29分,分数越高,疗效越好。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采用Schober试验评定患者腰椎活动度,指导患者取直立姿势,并于患者双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部位皮肤和正上方约15 cm处皮肤进行标记,指导患者尽量将身体前屈,并在其最大屈曲度时测量原标记两点间距离。测量数据减15 cm,正常值>4 cm。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VAS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aP<0.05

?

2.2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见表2) 治疗前,两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测量值均提升,但观察组测量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s) 单位:cm

表2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s) 单位:cm

?

3 讨论

腰背痛指臀横纹以上、肋缘以下以及腋中线之间所在区域发生疼痛及不适,并有可能合并大腿牵扯疼痛,是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引发急性腰痛的病因较多,一般是由机械因素导致,因椎间盘突然压迫,神经系统不能适应,从而发出疼痛的信号传递至大脑。研究证实[6],有久坐习惯或体力劳动者成为腰背痛的高危人群。对于急性腰痛患者,多半采取针刺、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以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的效果,最终达到止痛的目的。但此类方法能够对患者症状起到一定效果,但只是缓解疼痛,短期内还有可能再次复发,因此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有相关研究指出,以训练深层肌肉为主的核心肌群的方法,对于急性腰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及恢复效果显著[7]。

核心肌群是指稳定脊柱的肌肉群,当局部稳定肌萎缩或与整体运动肌肉两者之间协调性产生失衡,能够引发疼痛,导致腰椎功能下降[8]。在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测量值高于对照组。表明采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平衡针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治疗疗效,且增大腰椎活动度。分析其原因在于,急性腰痛是由于经络不通、气血不畅而导致疼痛,因此采取平衡针活血通络的治疗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适用于早期治疗。但急性腰痛的发病率高、复发性高且治疗周期长,因此单用平衡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多裂肌及腹横肌属于腰部重要的稳定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是在患者承受情况下进行训练,且逐渐增加负荷,提升肌肉力量、耐力等相关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神经肌肉训练,能够有效将多裂肌活血提高,提升脊柱稳定性,从而减轻腰痛症状,改善腰椎活动度[9-10]。二者相结合,利用各自治疗优势,改善腰背肌功能,增强疗效,减少再次复发现象。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腰痛患者采取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平衡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疼痛症状,提高腰椎活动度。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肌群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