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地区牛结核病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2020-08-05王宏伟李新萍李劼史文军李留江张孝恩陈强斌
王宏伟,李新萍,李劼,史文军,李留江,张孝恩,陈强斌
(1.第八师石河子畜牧兽医工作站,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石河子 832000)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主要有人型、牛型及禽型等,病原可在人、畜、禽之间相互传播[1~3]。据资料报道,人的结核病有10%~15%以上是由牛分枝杆菌引起,因此,控制牛结核病是防控人类结核病的重要途径之一。牛结核病防制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根据每个牛场结核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场的检测防控方案,准确及时地检出结核病牛,并对检出阳性牛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
多年来石河子地区结核病严格按照《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 18645-2002)要求,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阳性牛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的进一步扩散传播,净化了疾病。近年来要求在皮内变态反应检测基础上需对阳性牛隔离45d后进一步进行比较变态反应,对比较变态反应检测出的牛型结核阳性牛,才能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但由于受隔离条件的限制,在隔离期间病牛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的排泄物,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牛群中健康牛感染结核杆菌的风险,增大了防控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控制与净化。采用经济实用有效的手段,实现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并扑杀是防控结核病的关键,同时还可为决策部门防控结核病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为此,笔者所在研究团队于2019年3~10月份对牛型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475头阳性牛,隔离45d后使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禽型提纯结核菌素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方法对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出的475头阳性牛进行检测,其中检测出牛型结核阳性牛457头,吻合率平均为96.21%;禽型结核11头。在现有饲养条件下,石河子地区部分牛场没有独立的符合防疫条件的隔离圈地舍,用于隔离检测阳性牛的圈舍无法与场内检测阴性牛完全隔开,致使阴性牛可能通过病牛呼吸道、消化道等的排泄物或直接接触阳性牛增加了感染结核杆菌的风险,增大了防控难度,造成了结核杆菌难以根除。为验证这一结论,笔者在四个没有建立符合防疫条件的独立隔离圈舍的牛场分两组做了对照试验,第一组是单纯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对全场20日龄以上的牛全群检测,检测出的阳性牛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全群剩余的牛间隔45d再次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第二组是对全场20日龄以上的牛全群先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检测出的阳性牛及可疑牛隔离45d再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检测,比较变态反应检测确认为牛型阳性牛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结果显示第一组间隔45d连续3次检测时,至第四次检测时新增阳性牛数量为4头;第二组隔离45d检测时阳性牛数量增加,新增阳性头数为81头。因此,对没有建立符合防疫条件的独立隔离圈地舍的场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检测,通过增加检测次数对检测出的阳性牛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才能有效根除结核杆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结核菌素来源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液体制品)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批号:201701,规格:10mL/瓶,2万IU/mL);禽型提纯结核菌素(冻干制品)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批号:201601,规格:5mL/瓶,2.5万IU/mL)。
1.1.2 器材
电动剪毛剪、1mL注射器、电子游标卡尺、0.9%NaCl、75%酒精等。
1.1.3 供检测牛场及供检牛
石河子地区的10家规模牛场(编号分别为牛场一、牛场二、牛场三、牛场四、牛场五、牛场六、牛场A、牛场B、牛场C、牛场D),供检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测的阳性牛。
1.1.4 前期准备
奶牛结核病通过牛型PPD皮内变态反应方法检测完成后,对检出的阳性牛,要求奶牛场立刻采取隔离措施,加强消毒,减少外来因素的干扰,并记录牛号,45d后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和禽型提纯结核菌素进行皮内比较变态反应试验。
1.2 试验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规定的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标准进行。
2 结果
2.1 奶牛结核病比较变态反应检测结果
表1 奶牛结核病比较变态反应检测结果
从表1中牛型结核和禽型结核比较变态反应检测统计结果看,对采用牛型PPD颈部皮肤变态反应检测的475头阳性牛,45d后用牛型和禽型结核分枝杆菌PPD进行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显示:患有牛型结核病的457头,符合率在93.18%~100%之间,平均96.21%。禽型结核牛11头,阳性率在0~6.8%之间,平均2.32%。
2.2 单纯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与先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再采用比较变态反应进行确认的检测对比
石河子地区绝大多数的奶牛养殖场无符合防疫条件的独立的隔离圈舍,大部分隔离圈舍是在本牛场原圈舍改造而成,无法将阳性牛与健康牛完全分开。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项目组选择了四个牛场分成两组进行了试验,一组是对牛型PPD皮内变态反应检出的结核阳性牛隔离45d后使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禽型提纯结核菌素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方法进行牛型与禽型确认;另一组是只进行牛型PPD检测,检出了阳性牛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间隔45d再次用相同方法进行检测。试验详情如下:
表2 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禽型提纯结核菌素比较变态反应检测结果
表3 采用单纯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检测结果
从表2、表3可以看出,采用单纯牛型结核菌素对每次检出的阳性牛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间隔45d后再次检测时新增阳性数明显下降,而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检测的场由于无独立隔离圈舍不能将阳性牛与健康牛完全分开,间隔45d再次检测时新增阳性数量明显增加。
3 讨论与分析
3.1 由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具有便于野外作业、价格低廉、易于操作等优点,是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之一,是当前石河子地区区最常用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此方法虽存在一些非特异性反应,但在奶牛结核检测中出现非特异性反应情况十分复杂,如:由人型和禽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由副结核及其他分枝杆菌引起、奶牛生理性的(发情期、妊娠后期,其敏感性增高)、饲料配合不平衡,日粮中蛋白质饲料过高,或过度饮食酸性饲料、临床上使用激素、药物制剂及接种某些疫苗、机体患有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以及人为操作不当等等原因。因此,在奶牛结核检测中,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基础上,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减少由非特异性因素及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3.2 2019年笔者使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和禽型结核菌素PPD试验,对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出的475头结核阳性牛进一步采用比较变态反应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检测出的牛结核与单纯采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的结果符合率在93.18%~100%之间,平均96.21%,感染禽型结核比例很低。
3.3 石河子地区绝大多数奶牛养殖场无符合条件的隔离圈舍,或者隔离圈舍的建设和改造不甚规范,在距离、位置设定等方面与标准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不能做到人员、饲养工具设备完全隔离,此外新疆冬季时间较长,冬季封闭式管理, 都存在较大的风险。
3.4 检测诊断牛结核病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检出牛群中阳性牛,对其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以净化牛群、控制结核的传播扩散。根据笔者在石河子地区所做的大量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结论,单纯使用牛型提纯结核菌素检测与采用比较变态反应检测结核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为此建议,针对牛结核控制净化的需要,应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检测方法,对检出的阳性牛及时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缩短阳性牛在养殖场生活时间,对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4 结论
根据本研究团队所做的试验结果及本地区奶牛场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对结核病污染牛场按照《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 18645-2002)要求,通过加大对牛群检测频次,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牛场进行结核病的检测,并对检测出的阳性牛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患病牛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与牛群中健康奶牛的接触,牛结核阳性检出率呈明显下降 ,从而加快结核病控制净化的步伐。将健康牛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实现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