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大蓟及其2种伪品的微性状鉴别

2020-08-05丁振飞黄和平杨青山金捷凯陈梦轩吴德玲章鹏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苞片刺儿花药

丁振飞,黄和平,杨青山,2,3,金捷凯,陈梦轩,吴德玲,章鹏飞

(1.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12;3.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 合肥 230012)

大蓟为常用中药,首载于《名医别录》[1],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2]。在悠久的用药历史中,大蓟曾出现不少混乱品种,如《救荒本草》[3]中以飞廉属植物作大蓟,《植物名实图考》[4]大蓟项下附图2疑为苣荬菜属植物[5],《医学衷中参西录》[6]中提到以小蓟充大蓟用药的情况。后来大蓟品种逐渐增多,除同属及飞廉属植物外,还出现了蝟菊属及苦苣菜属植物[7-8]。在对药材市场收集及其他途径购买的大蓟进行鉴定后,发现目前大蓟药材的主流品种原植物为菊科苦苣菜属植物花叶滇苦菜Sonchusasper(L.) Hill及蓟属植物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 MB.,花叶滇苦菜在市场上又习称续断菊。蓟CirsiumjaponicumFisch. ex DC.作为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大蓟正品原植物,几乎很难在市场上购得。因此,本研究通过中药微性状鉴定法[9],对野外采集、市场收样及其他途径获取的正品大蓟及其伪品刺儿菜、花叶滇苦菜进行初步的比较鉴别研究,以期为中药大蓟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1 材料与仪器

1.1 样品 样品采集信息见表1。经杨青山鉴定分别为蓟C.japonicumFisch. ex DC.、刺儿菜C.setosum(Willd.) MB.及花叶滇苦菜S.asper(L.) Hill。

1.2 实验仪器 佳能70D相机,奥特光学SZ780连续变倍体式显微镜。

2 方法

参照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实验,观察茎、叶、花及果实等各部位微性状特征,并拍照记录。

3 结果

3.1 蓟的微性状特征 茎表面可见多数透明蛛丝毛及多细胞长节毛(下文称长节毛),压扁或皱缩。叶两面具蛛丝毛,蛛丝毛基部常为细小的长节毛,叶脉具长节毛,长度较茎上的短;叶刺由叶脉伸出,连同叶缘硬化而成,针刺可向叶脉或叶片内延伸(下文称内延),小叶刺常仅由叶缘硬化而成。苞片外面(除黏腺及其周围)具微糙毛,外层、近缘处、上部较长,内层、中线处、下部较短,可短至凸点状;苞片内面具压扁的短毛,集生顶端;苞片边缘具缘毛,有时着生蛛丝毛,上部缘毛较下部为多。花冠裂片顶端内侧中部隆起,使裂片顶端呈内钩状(下文称内钩)。花丝具短毛,花药上部呈长箭头状,顶端分离部分呈长三角形。柱头分裂部分贴合,被毛,分裂基部具毛环。冠毛长,具极长的分枝,使冠毛呈长羽状(下文称长羽状),冠毛末端渐细或呈纺锤状扩大。瘦果斜楔状,浅褐色,表面具数条纵棱。见图1。

3.2 刺儿菜的微性状特征 茎仅被少量蛛丝毛。叶两面被稀疏的蛛丝毛,蛛丝毛基部有时为细小的长节毛,叶脉偶见长节毛,叶缘针刺较少,有时内延。苞片外面(除黏腺及周围)具微糙毛,近缘处及苞片上部较长,中线处及下部短,多呈凸点状;苞片内面无毛或有时可见数根蛛丝毛;边缘具蛛丝毛而少见缘毛。花丝极短,花药顶端呈箭头状,分离部分呈削尖状。柱头分裂部分贴合,被毛,分裂基部具毛环。冠毛长羽状,顶端渐细或仅呈不明显的纺锤状扩大。瘦果楔形,浅黄色。见图2。

注:A.茎表面;B.叶刺;C.蛛丝毛;D.花冠裂片顶端;E.柱头(示毛环);F.花药;G.苞片外面(示微糙毛);H.苞片内面;I.苞片边缘(示蛛丝毛);J.冠毛中部;K.冠毛顶端;L.果实

3.3 花叶滇苦菜的微性状特征 茎无毛,断面可见多数黄色导管丛间隔排列,内壁光滑,具残存白色髓。叶无毛,叶刺由叶缘微卷而成,只在末端具硬化的短刺而无内延现象。苞片无毛,或仅外层苞片外面近缘处具少量短毛。小花黄色,中部具多数长毛,压扁,扭曲。花丝光滑无毛,花药顶端呈黑色。花柱被毛,具黑斑,柱头二裂。冠毛白色,短而柔软,具极短的分枝。瘦果棕色,压扁状,具明显的三条纵棱,边缘具齿。见图3。

蓟、刺儿菜和花叶滇苦菜各部位微性状主要鉴别特征见表2。

4 讨论

经实验研究发现,大蓟及其2种伪品药材的微性状特征存在差异,尤其与花叶滇苦菜在3个实验部位——茎、叶、花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蓟的茎及叶脉上均着生蛛丝毛及长节毛,而刺儿菜茎及叶上仅着生少量蛛丝毛,花叶滇苦菜茎、叶无毛,且叶刺无内延。蓟的苞片边缘具缘毛,花丝具短毛,花药顶端分离部分呈长三角形;刺儿菜苞片边缘则多具蛛丝毛,花丝近无,花药顶端分离部分呈削尖状;花叶滇苦菜苞片边缘近无毛,花丝光滑,花药顶端黑色。蓟的冠毛刚毛顶端可呈纺锤状扩大,刺儿菜则是渐细,花叶滇苦菜冠毛仅具极短分枝。

在众多市售大蓟药材或饮片中,花叶滇苦菜出现的频率最多。从文献[7-8,10-11]中不难发现,大蓟的混乱品种多集中于蓟属及飞廉属等同属或相近属植物中,与之相比,花叶滇苦菜所在苦苣菜属与蓟的亲缘关系则远得多,形态上差异明显,但在目前却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一方面,在植物形态上,花叶滇苦菜与蓟依然存在相似性,如茎具纵棱,叶缘具刺,果实具冠毛,在干燥、切段成饮片后其相似性更大。另一方面,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大蓟正品减少的一大原因。从古至今大蓟药材主要依靠野生资源,原植物喜生于田梗、山脚路边、林窗、林缘等地,但随着除草剂等农药的应用和封山育林政策的影响,目前野生资源生长环境逐渐退缩至深山等人口稀少之地。虽然蓟属植物品种比较多,野生资源分布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地方习用品种,但在资源方面,同科不同属的花叶滇苦菜依旧占据着优势。其原因主要是花叶滇苦菜分布更广、野生资源蕴藏丰富,且更容易采集。因此,在其他品种资源日渐减少的情况下花叶滇苦菜作为主要的伪品快速占领了市场,成为目前大蓟药材的主要伪品来源之一。此种情况必将影响大蓟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对其作一鉴别,为大蓟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提供实验依据。

猜你喜欢

苞片刺儿花药
小麦花药伸出特性的QTL分析
慢慢看懂一朵姜荷花
肉刺儿
想哭不容易
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
瞧,刺儿球!
化学杀雄剂2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花药的内源激素变化特性
化学杀雄剂2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花药的内源激素变化特性
隐匿一世只为花开一时
从红麻花药和花瓣中提取高质量总RNA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