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腔隙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2020-08-05陈沛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腔隙筋膜膝关节

陈沛镔

(汕头岳惠正骨医院麻醉科 广东 汕头 5150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骨科高科技的不断引进,为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现在的患者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膝关节置换手术后需尽早接受抗凝治疗,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麻醉要求尽可能的维持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1-3],因此给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通过超声引导下应用神经阻滞技术,有效提升了神经阻滞的成功机率,从而改善了麻醉的效果,由于通过超声引导进行神经阻滞,具有可视性,并且麻醉效果好以及实时性等一系列特点,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多[4,5]。笔者通过选取老年骨科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对比研究的最终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院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2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64~79岁,平均年龄为(70.35±3.95)岁,体重为47~78kg,平均体重为(62.44±4.69)kg;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分级标准,患者中14例患者为Ⅰ级,27例患者为Ⅱ级,9例患者为Ⅲ级;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为66~82岁,平均年龄为(72.75±4.2)岁,体重为46~81kg,平均体重为(65.77±4.43)kg;16例患者为Ⅰ级,24例患者为Ⅱ级,10例患者为Ⅲ级。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性膝关节手术患者,并且为比较严重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按以往髂筋膜阻滞操作流程,将上肢静脉通道打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使患者处于仰卧位,进针点选取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中外1/3汇合处向尾端旁开约为1.5cm处,当穿刺针出现二次突破感之后,回抽无血将25ml的罗哌卡因(0.4%)慢速注入。坐骨神经阻滞穿刺点取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顶点向中点连线和股骨大转子与骶裂孔连线交点,采用贝朗神经刺激针及刺激仪,刺激脉冲频率2Hz,起始电流强度1.0mA,行常规消毒操作,在观察到下肢肌肉收缩时(以足背伸与屈为准),逐渐降低电流量到0.4mA,若肌肉收缩仍存在,回抽无血,则注入20ml的罗哌卡因(0.4%)。

观察组通过超声引导下使用髂筋膜腔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先触诊定位患侧髂前上棘。便携式彩色二维超声仪,将线阵探头放置在腹股沟韧带上,短轴扫描识别股动脉,然后探头向外侧横向移动以识别缝匠肌,将缝匠肌放在屏幕的中央,向头侧追踪,当探头移动到髂前上棘时,缝匠肌消失,即缝匠肌起始于髂前上棘。一旦确定了髂前上棘和髂肌,超声探头内侧端旋转朝向患者肚脐,采用平面内技术从患者髂棘侧进针刺破髂筋膜,确认针尖位置正确后,给予0.3%罗哌卡因30ml。切换低频凸阵探头进行操作,将探头以平行的方向在股骨小小转子股骨前内侧放置,清晰获取前路坐骨神经的超声图像后,行常规消毒操作,通过使用平面内技术,使用8cm长针(7号),确定针尖位置,注入20ml的罗哌卡因(0.4%)提示局麻药具有有效的扩散性。

1.3 评价标准

(1)阻滞成功率的标准:患者吸收麻醉药后30min内在无相关镇痛药物的辅助下,对行麻皮肤进行刺激,神经没有疼痛的感觉。

(2)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价标准:依据VAS疼痛评分标准[6],总分为10分,无痛为0分;可以忍受的微痛为<3分;疼痛对患者睡眠有干扰,但仍可忍受为4~6;患者疼痛感较强,并且无法忍受,使患者寝食难安为7~10分。此外,认真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认真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基本资料

2.2 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对比

通过使用不同方案,对患者进行麻醉30min后,对照组患者麻醉成功人数为42人,占比84%,观察组患者麻醉成功人数为49例,占比98%,二组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成功率更见成效,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阻滞成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术后3h内,对照组患者平均VAS疼痛评分为5.9,而观察组患者术后3h内,VAS平均疼痛评分为3.0,观察组术后阻滞效果更显著,两组患者的疼痛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中,对照组患者5例血肿,3例术后神经感觉异常,,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麻药中毒症状,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髂筋膜腔隙作为潜在腔隙而存在,其前方为髂筋膜,后方为髂腰肌。髂筋膜腔隙腹侧面的覆盖物为阔筋膜以及髂筋膜,超声引导下改良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可以更大程度的阻滞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将对支配膝关节的神经起到有效的阻滞作用,进而使膝关节进行手术中得到有效的麻醉效果[7]。髂筋膜腔隙阻滞具有更为安全的效果。

本文经过选取100例老年下肢骨科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比,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麻醉30min后,观察组患者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对比两组患者平均VAS疼痛评分可知,观察组术后阻滞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术后引起的并发症比对照组更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证明通过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腔隙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具有比较显著的麻醉效果[8-9],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临床手术中值得推广与使用。

综上,超声引导下改良髂筋膜腔隙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骨科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比较明显的阻滞效果,麻醉成功概率更大,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几率更小,其手术中不会过大影响到血流动力,并且会维持更长的麻醉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更小,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腔隙筋膜膝关节
胃肠道或肝胰胆管癌术后病人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分级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改变相关因素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前循环血管狭窄与老年患者腔隙或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