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0-08-05董嘉宁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精细化财务

董嘉宁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80)

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越来越受到关注。 数据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的资产,企事业单位纷纷将数据分析能力视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 ~2020 年)》《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文件,体现出国家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应不断深入发展。

文章围绕大数据统一规划、整合学校各项数据资源,就目前存在的财务管理模式单一、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出可实施的策略,以此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以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为研究主题,遵循“问题提出→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分析”的思路,为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有效方案,从而发挥数据决策的核心价值作用。

二、 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相比,财务信息化可减少人为干预,使整个会计工作更加规范,且其自动化程度高,查找更方便,大幅减轻财务人员的核算、审核等工作。 其次,随着各高校开展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可实现数据共享,达到交流的目的。 财务部门通过共享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再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最后,财务信息化能够防范风险。 由于各部门财务信息在校园网络平台上是公开的,这样能减少虚报、错报经费的情况。 除此之外,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职责授权,能够提高高校的内控管理水平。 同时,财务信息化能够通过对高校各个部门近几年的财务预算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利用大数据做好全面预算工作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三、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复合型人才稀少,财务信息化建设受阻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惊人,而根据问卷调查得知高校财务人员整体年龄偏大,难免会跟不上发展的脚步。还有一些财务人员依赖传统的工作模式,主观上不愿学习新技能,缺乏创新意识,综合能力较差,人员配备不合理。 为加快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高校需要既懂财务方面的知识又具备大数据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管理者提供建议,促进高校的发展。

(二)各部门财务信息共享性差,易形成信息孤岛

我国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及发展较晚,有些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仍未完全地融入数字化校园系统。 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及时地和校内的教务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在各校区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这样导致各相关单位之间不能及时共享数据,不利于管理者做出决策。

四、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首先,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可通过对财务人员定期培训、组织员工出去深造或者各高校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对大数据及财务信息化的认识。 其次,高校可引进人才,为高校财务人员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以及外部监督机制。

高校也可因地制宜,开展财会复合型人才培养规划。 在传统教学任务基础上开设关于大数据及财务信息化管理方向的课程,在科研方面增加有关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课题和项目。 高校可以借助培养创新思维的优势,可在校园举办财务信息化方面的比赛,充分利用师生智慧,使课堂教学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为高校和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财务人才。

(二)探索新时代下的管理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无现金报账、网上缴费等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节省了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但有些方面仍未达到最佳效果,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工作。

1.预算管理

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核心基础工作是预算管理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充分考虑预算管理的环节设置得是否合理、是否严格执行等情况。 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注重预算的全面管理、项目化管理以及分级管理,将预算工作与核算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做好预算执行监督管理,将财务信息化建设应用于预算工作的申请、执行、分配、控制、监督以及分析等各个环节中。

高校的日常活动是动态的,在这期间产生的各种数据在不断变化,对于高校决策者来说动态的财务数据作用更大。因此,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直观动态的财务分析,更加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财务情况。 在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决算、预算管理分析、预算绩效评价等整个过程,利用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建立预算的动态监督机制,也可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数据的同比和环比,通过多维度对比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差距,找出问题所在,这样能大幅提高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

2.经费监督管理

以事后监督为主的经费监督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经费监管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全过程、常态化监督机制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注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深入,达到帕累托最优。 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共享平台。 高校要注重精细化网络平台管理,建立完备的财务数据库,做好校园信息化管理,做到环环紧密相扣,事事有据可循。

在高校的教学、科研、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中都应进行精细化管理。 建立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创新机制、主导机制、评价及激励机制,实现高校的预算流程管理精细化、预算管理成本精细化、预算执行监督精细化、预算分析管理精细化以及决算管理精细化。 应把财务管理作为核心工作,将信息化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经费运行可视化、财务信息传递实时化、管理智能化。

3.财务管理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应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运用平衡积分卡方法,设置财务预算管理的评价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通过设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出各个维度的绩效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最终实现对资源配置效果的合理评价。 利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信息化的优势,提高经费利用率,促进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加速促进高校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型,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 结论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革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放手工劳动、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更要充分探索财务数据隐藏的价值。 通过利用大数据的概念并结合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对财务工作的工作进行完善,对和资金流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等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针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文章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帮助高校预测发展趋势,为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建议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做好经费监管、精细化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工作,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其决策价值。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精细化财务
精细化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