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对“不得”“禁止”“严禁”的对比研究
2020-08-04王姝蕾
王姝蕾
摘要:文章以BCC语料库中的报刊语料为语料来源,选取表“禁止”义的高频词“不得、禁止、严禁”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比较它们左、右侧搭配词词性、词义及色彩的特点,进一步探究三者的异同。
关键词:语料库;“不得”;“禁止”;“严禁”
一、研究综述
在报刊新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类似“不得”、“不应”、“不能”等表“禁止”义的字眼,此前有刘红缨(2007)、魏治勋(2008)、徐庆勇(2011)等学者对禁止规范词从法律语言学的进行了探讨。徐庆勇(2011)表明:禁止性规范词包括不能、不要、不得、禁止、严禁、不应、不允、不受、不准、严禁、不容、不许、无权、不可,其中“不得、禁止、严禁”的使用频率最高。故本文将“不得、禁止、严禁”作为研究对象,从BBC语料库的报刊语料中获取研究语料进而探讨他们在新闻语体中的区别与使用。
二、语料处理
(一)选取数据
在语料库中分别检索“不得”“禁止”“严禁”这三个词,依次得到33031条、53717条、8947条语料。随后用Ultra Edit软件随机抽样软件分别从中各自抽取1000条语料作为研究对象。
(二)分词处理
对以上3000条语料使用在线分词标注系统(CUCBst)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文本设置为UTF-8格式。
(三)参数设置
使用AntConc3.5.8(Windows)2019软件对语料作进一步处理。孙宏林(1998)在大规模汉语语料中统计了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搭配词的分布情况,得出动词的最佳观察窗口是(-3,4),故笔者把跨距界定在(-3,4)之间。然后再分别按“不得”“禁止”“严禁”这三个词的左侧搭配词频率和右侧搭配词频率的高低进行排序,选取出现次数大于7的左右搭配词,并利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
三、“不得”“禁止”“严禁”搭配词研究
词语搭配主要是研究实词的行为,所以笔者将“不得”“禁止”“严禁”左、右侧出现的搭配词进行人工筛选,除掉连词、代词、数量词等不具有搭配关系的词语,并使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
(一)“不得”“禁止”“严禁”左侧搭配词研究
通过统计,笔者得到“不得”“禁止”“严禁”左侧搭配词的频次分别为475次、670次、712次,由此可以得出“严禁”左侧带搭配词的频率高于“不得”和“禁止”,“禁止”高于“不得”。此外,三者都具有的高频搭配词有“规定”、“通知”、“要求”说明他们都常用于禁令性的法规条例中用以强调纪律:
例1:明确要求不得允许任何一个自然人开设和使用多个资金账户对应多个股票账户。
例2:关于企业兼并,通知要求严禁“拉郎配”,凡已清产核资的企业进行兼并,不再进行资产评估。
例3:海军明确规定:一、严禁集体会餐时喝酒……
另外,“禁止”的左边搭配词中出现了特有的“被”、“为……所”等表被动的介词,说明只有“禁止”才有被动态:
例4:然而,网约车始终没有站稳脚跟,面临被禁止、被追责的风险。
例5:使用细菌武器乃为战争法规及惯例所禁止。
为了更直观了解这三个近义词的使用情况,笔者将“不得”“禁止”“严禁”左侧搭配词按照词性进行了汇总,从搭配词的词性、词义及色彩的角度来探讨研究对象的异同。
1.名词
(1)“不得”多以禁令的承受者为主语。左侧搭配词既可以是个体名词如“个人、人员”,也可以是组织或集体名词,如“部门、组织、企业”等,适用范围较广泛。
(2)“禁止”多以禁令发出者为主语,如“法律、国家”。同时,有的词具有一定的专属性质或特指意味,比如“美国、日本、军备”等,这些专有名词可以是人或物,也可以是具体或抽象。“宪法、决定、会议”等词的使用体现了“禁止”使用较为正式的特点。
(3)“严禁”左侧搭配的名词大多是一个组织或集体名词,如“国务院、政府”,这些集体名词和“不得”搭配的集体名词相比,规模较大,集体的政治色彩相对较强。除此以外,禁止对象更具有针对性,如“官、楼堂馆所、卡”等。
2.动词
(1)“禁止”左侧搭配的动词强制性较“严禁”而言更弱,且大多具有自主性,如“主张、认为、反对、支持”。此外,由搭配词“讨论、缔结、参加”可以看出包含“禁止”的禁令还可以是由多方联合发出的。
(2)“严禁”左侧搭配的动词形式较为多样,如“三令五申、联合、规定”,出现了较为具体的行为动词,如“饮酒、收费”。
3.形容词(副词)
(1)“不得、禁止、严禁”左侧的形容词(副词)都是对“禁止”义的修饰。其中,“不得”多被副词修饰,有表示高量级的程度副词,如“最、多”,也有表示适用于全体,没有例外范圍的副词,如“一律、都、均、一般”。
(2)“禁止”左侧的形容词(副词)大多表明法律条规的强制性,如“坚决、无条件、必须”,语气程度要强于“不得”。
(3)“严禁”左侧搭配的形容词(副词)是对“严禁”形式的解释说明,如“依法、明确”,并无加深“禁止”义。
此外,笔者还分别对3000条语料中三者左侧直接加实词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句子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得到共计“不得”501条、“禁止”581条、“严禁”237条语料,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不得”左侧直接搭配动词次数极少,搭配名词次数较多,说明“不得”前基本不带动词,多搭配名词。“严禁”前受形容词(副词)的修饰数量少,这可能是由于从构词上看,“严禁=严格+禁止”,故“严禁”本身的禁止性比前两者要强,无需再被强调修饰。
(二)“不得”“禁止”“严禁”右侧搭配词研究
右侧带搭配词的频率排序依次是“严禁”(1235次)“禁止”(964次)和“不得”(638次),“不得”适用范围广,大至国际关系,小至日常规范,如例6、例7。而“禁止”则主要针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如例8、例9。“严禁”的对象主要是个人的具体的行为,如例10、例11。
例6:要求把蒋介石集团分子驱逐出境,并且警告美国不得干涉印度尼西亚内政。
例7:据悉,新《标准》要求双眼矫正视力不得低于0.8(标准对数视力4.9)或有明显视功能损害眼病。
例8:今天,要求禁止原子弹、氢弹、反对原子战争的斗争,已经成为世界和平运动的重要一环。
例9: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而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
例10: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
例11:要求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加强对公务员培训综合管理,严禁变相公费出国(境)旅游。
为更具体地探究研究对象,笔者同样地将搭配词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如下:
1.名词
“禁止”右侧搭配的名词具有针对性并且是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人民利益等重大事情的具体事物,如“原子武器、氢弹、核试验”等,相较于“严禁”,其交涉的问题更严重。
“严禁”右侧搭配的名词可以是物,如“公款、鸦片、铁路”也可以是人或是由人组成的部门,如“农民、官、公安”。此外,“党政机关、公费、公款”等词具有政治色彩,“刑讯、违者、罚款”是法律用词。
2.动词
(1)“不得”右侧搭配的动词大多数含有消极色彩的二价动词。有的与个人资产有关,如“挪用、侵占、收取”等,有的是含“破坏”义的自主范畴动词,如“违反、侵犯、干涉”。此外,还有限制范围的词,如“超过、低于、少于”。
(2)“禁止”右侧搭配的动词主要是经济活动类的行为动词,如“销售、制造、进口、生产”等。
(3)“严禁”右侧搭配的动词在财务类与“破坏”义上与“不得”有重合之处,但不同的是“严禁”后可接一价动词,如“赌博、出国、旅游”等,这些行为涉及的主体主要是个人。
3.形容词(副词)
“不得、禁止、严禁”右侧搭配的形容词都是对禁止的行为主体的修饰,含有消极色彩,如“擅自、非法、乱”等。
同样,笔者又分别对“不得”、“禁止”、“严禁”后直接加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句子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具体结果如图2。从中可以看出“不得”后直接带动词的用法占比极大,故可以说此用法为“不得”的固定搭配。“不得”的后面不能直接加名词,而“禁止、严禁”后常出现名词,作为禁止的对象。“禁止”后带动词数量远远小于“不得”和“严禁”,表示其后一般较少直接带动词。“不得、禁止”后带形容词和副词数目普遍少,说明他们的修饰词一般位于左侧,而“严禁”右侧的形容词和副词数量较左边的更多,则说明“严禁”的修饰词一般位于右侧。
结语
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从搭配词的角度对“不得、禁止、严禁”在新闻报刊中的使用做一个总结。
从左侧搭配词的使用可以看出“不得”多以禁令的承受者为主语,“禁止、严禁”多以禁令发出者为主语。“禁止”有被动态,而“不得”和“严禁”没有。“不得”适用的范围较广;“禁止”可以与国家等专有名词搭配,多在正式场合使用;“严禁”多与具有政治色彩的词搭配。另外,与其三者搭配的形容词(副词)位于左侧多修饰“禁止”义以表示禁令的强制性和普遍性,“严禁”自身语气强烈,较少受修饰。
从三者的右侧搭配词来看,“不得”的后面一般不直接带名词,而“禁止、严禁”后常出现名词,作为禁止的对象。“禁止”的对象一般是针对性、危害性较强的事物;“严禁”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或组织。此外,“不得”后带动词是固定搭配,“不得”和“严禁”都可以与表“破坏”义或与财产相关的动词进行搭配,但“不得”主要搭配的是二价动词,“严禁”则是一价动词。“不得、禁止”的修饰词(形容词、副词)一般位于左侧,而“严禁”的修饰词一般位于右侧。
参考文献
[1]刘红婴.法律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池昌海.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3]魏治勛.禁止性法律规范产生的必然性[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6).
[4]徐庆勇.中国法律中的“禁止性规范词”研究——基于法律语言学的视角[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5]刘微.“刚”“刚刚”“刚才”的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6]王茹.基于语料库的“改变”类词语搭配和语义韵考察[D].厦门:厦门大学,2009.
[7]刘灏.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深度辨析——以“表示”“表现”“表达”“表明”为例[J].华中人文论丛,2012(6).
[8]孙宏林.词语搭配在文本中的分布特征[A].1998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