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学前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0-08-04郭沈俐

家长·中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标规则意识

郭沈俐

摘要:幼儿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初步阶段,此时幼儿学习各种规则主要依靠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因此,教师应当从不同角度渗透规则教育,使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不同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本文介绍渗透生活化教育观念、利用图标辅助教育、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巧妙设计游戏活动等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为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渗透规则意识提供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规则意识

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关键要使幼儿认识到“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还要使幼儿意识到不同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应用规则。教师在进行规则教育时要融入生活化元素,还要巧妙借助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各种规则的过程之中。

一、渗透生活化教育观念

幼儿每天的生活中都渗透着各种各样的规则,幼儿在幼儿园时也受到不同规则的约束。教师可在幼儿上下楼、睡午觉、进餐的过程之中进行规则意识教学,使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例如,许多幼儿活泼好动,上下楼梯时喜欢和小伙伴打闹,忽视上下楼时的安全问题。教师在看到这一现象时应及时制止,使幼儿知道上下楼时打闹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告诉幼儿应当如何上下楼才能保证安全。在活动上教学时,教师也可让幼儿积极讨论,大家一起动脑想一想上下楼不守规则会造成哪些后果,再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应当如何上下楼才能保证安全。通过教师的悉心引导,幼儿能逐渐养成较强的规则意识,并将这些规则渗透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渗透生活化教育观念,如播放介绍铁路运行规则的小短片,鼓励幼儿猜一猜动车上不允许吸烟的原因。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自己对铁路规则的看法,印象会更加深刻,教育效果更佳。

二、利用图标辅助教育

以语言形式进行规则意识教育,表现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利用图标辅助规则教育,利用卡纸、彩笔等工具制作图文并茂的标志,使幼儿看到标志便能想起自己应当遵守的规则,从而形成较强的规则意识。例如,教师可制作节约用水的标志,将该标志粘贴在洗手台上,使幼儿看到图标便能想起节约用水的规则。教师在制作图标时应当以简洁明了为原则,必要时还可使幼儿参与到制作图标的过程之中,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幼儿参与制作图标实际上是在参与制定班级规则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幼儿制作图标时可渗透对不同图标的介绍与讲解,使幼儿在制作图标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例如,幼儿升入新的班级,对班级的各个区域还不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将不同的图片制作成图标来代表不同的区域。例如:建构区可以画上积木、涂颜色,这样建构区的图标就产生了;美工区可以画上剪刀、油画棒,这样美工区的图标就产生了;以此类推其他区域也是如此。通过幼儿参与制作图标这个过程,既让幼儿熟悉了班级区域的分布,也对各个区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区域的印象。而且幼儿自己也参与到了区域标志图片的制定当中,将课程游戏化从文字转化为了行动,让幼儿做班级的小主人。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不遵守规则的现象,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教师则以幼儿所反映的情况为依据,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提示图标,激发幼儿参与制定规则积极性的同时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则。例如,一些幼儿发现放学时许多小伙伴在幼儿园门口随意走动,这导致家长找不到自己的孩子,门口的交通也陷入混乱。教师收到幼儿反馈后应考察实情,与幼儿共同商讨对策。一些幼儿富有想象力,希望通过制造“文明排队”标示提醒家长遵守接送秩序,教师应帮助幼儿实现想法,使幼儿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幼儿的许多行为来自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和幼儿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这意味着教师的一举一动可能对幼儿产生巨大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樣作用,严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为幼儿做出良好示范。例如,教师在进餐时不应边进食边玩手机,这会给幼儿造成错误示范。许多幼儿看到教师进餐时玩手机,认为可以边玩耍边进餐,因此在进餐过程中与他人嬉戏打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边玩耍边进餐通常会导致餐桌一片狼藉,给教师管理班级带来许多麻烦。再如,教师下活动离开教室时应当将椅子归回原位,使幼儿形成将桌椅摆放整齐的习惯,保持教室内的整洁卫生。教师从教学中的细节做起,为幼儿做好榜样示范,幼儿的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积极改变,规则意识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四、巧妙设计游戏活动

游戏形式相较传统教学形式更为活泼,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可适当借助游戏形式进行教育,借助游戏规则增强幼儿规则意识。例如,教师开展“击鼓传花”小游戏,在游戏前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当击打声停止时,拿到花的人应当立刻停下,不能将花再丢给他人。拿到花的人要上台表演,任何形式的表演都可以。许多幼儿性格内向,拿到花也不愿意上台表演,而是故意将花丢给他人,否认自己是最后一个拿到花的人,这便是幼儿破坏规则的表现。此时,教师应当重申游戏规则,要求拿到花的幼儿上台表演,但可适当放宽表演内容和形式,使幼儿不至于感到尴尬。幼儿记忆的稳定性差,容易在游戏过程中忘记规则,教师应做到时时提醒,使幼儿将规则牢记心中。幼儿需要接受惩罚时,教师应严格执行惩罚环节,适当放宽惩罚内容,使幼儿感受到“规则”在不同游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感受规则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渗透规则意识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关键在于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还要具有创新思维,大胆应用生活化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开展规则意识培育活动,使幼儿理解不同规则对自己日常生活、对社会运行起到的作用,从而愿意自觉遵守规则,成为具备较强规则意识的人。

猜你喜欢

图标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图标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消防意识
有意思的厕所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