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0-08-04冯开奋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冯开奋

摘 要:教育之本在于立德,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趋势。然而,当今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难以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不到位。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五大要素出发,探析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教育之本。小学是基础教育的最初阶段,教师要重视并把握好小学这一关键期,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提高智力水平的同时,从小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落实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必须要先理解好立德树人的内涵。“立德树人”,师德为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只有教师树立德业,才能更好地进行育人工作。

教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注重道德、理想、情操等诸方面的德育教育。教师要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乐观向上地生活,并引导学生践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他们的道德和法治意识薄弱,辨别是非能力低。这一时期的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影响,如教师不重视德育教育,正确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新时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要挖掘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明确德育目标,清晰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理念,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等人文内涵融入其中,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等思想情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美好品德。备课时,教师要清晰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在全面理解教材文本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研读教材,明确德育目标,即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育目标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體验进行确立。教师要坚持以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为原则,明确目标,巧妙构思,把德育目标渗透在整个课堂中,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在统编版一年级课文《乌鸦喝水》的备课中,关注乌鸦遇到困难后能积极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遭遇到困难,因此本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寻找办法,积极乐观地应对,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

(二)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文本德育

德育教育不能脱离语文的教学内容,教材是德育教育丰富生动的载体,教师可以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字、词、句中。比如,在指导学习部编版二年级课文《千人糕》中,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制作“千人糕”需要哪些材料,并让学生划出相关的句子,再通过情景朗读文本,深刻理解“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使学生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主题,从而传达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好品质。

除了教材内容外,还有很多内容都可以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阅读练习、考试中的阅读题目以及课内外的阅读延伸。这些内容能够与德育教育相关联,对德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三)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权威性的“满堂灌”教育模式。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容易使学生学习疲惫,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立德树人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平等对话的对象,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智慧。比如,在指导统编版一年级的四次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交际。同时,教师要在学生交际的时候渗透学会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的人文内涵,以培养学生互尊互助、勇敢自信的美好品质。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丰富教学方式,营造德育氛围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方式,使德育内容更具有趣味性、真实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德育内容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故事榜样法、多媒体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来营造德育氛围,使学生在沉浸式的教学中获得情感体验。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榜样法,借助课文中的榜样人物,通过讲解主人公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主人公所具备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并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比如,统编版二年级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延伸拓展补充课文主人公雷锋的光荣事迹,让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深刻领会“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并激励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热心助人。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深刻的道德教育,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具体、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教学中积极营造课文中的道德氛围,形成独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比如,在指导学习统编版一年级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以网上收集挖井前沙洲坝里的乡亲们喝水困难的图片或视频,在朗读第二自然段时配上悲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乡亲们吃水的不易,让学生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辛岁月,使学生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五)正面积极评价,关注综合发展

教学是师生良性互动的环节,教师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并及时给予学生激励评价。正面积极的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保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通过采用积极正面的评价,引导、感化、激励学生。同时,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又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例如,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班上点名表扬和适度奖励,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教师也要看到学生的其他闪光点,对其进行鼓舞,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平日里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后单独与其真诚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帮助。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注重自身修养的同时,更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担负起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从小沐浴在真善美的阳光当中。

参考文献:

[1]王继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对策初探试论[J].学周刊,2019(33).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