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转型与发展探讨
2020-08-04潘勤勇
潘勤勇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当前的发展势头很猛,在新闻传播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传统媒体也由此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如果新闻记者不做出相应的转型与发展,传统媒体就很有可能走向没落。本文通过阐述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性、当前新闻行业的现状以及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如何转型与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引导记者转型发展。仅个人观点,欢迎批评和纠正。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记者;转型;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新闻采编制作的最终节目是通过音频和视频的组合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在当今时代,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不再单一,除了传统的几种新闻传播媒介:电视机、收音机、报纸等,人们还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去了解新闻信息,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快餐文化”的兴盛,手机、电脑这类方便携带的移动终端的使用人数还在急剧上升,除此之外,公众的浏览新闻可以选择的方式也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在软件方面,随着微博、微信等大量互动式软件越来越得到普及,大多数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开始选择使用新媒体来了解新闻信息,不再依靠于传统媒体,年轻受众人数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浏览到的信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这样一个发展十分迅猛的时代,如果新闻记者不进行一定的转型与发展,那么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所以由此可见,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做出转型与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当前新闻行业的现状
第一,当前新闻的内容枯燥,不够创新,而且比较杂乱,不能让受众很好地接收新闻信息。现代人浏览新闻信息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打发时间以及娱乐,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在空余时间人们更加倾向于浏览比较有意思的信息,如果新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不创新,依旧按照传统的保守方式进行采编,很可能会失去大批读者的关注,所以说这个问题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第一大问题。
第二,标题党横行,使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让读者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去了解新闻的具体内容。一些新闻采编相关工作人员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会选择为新闻安上一个“浮夸”的标题,这些文章的作者的目的就是让读者看到标题之后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大部分时候,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使读者对新闻本身产生一种厌恶感,不利于新闻的传播。
第三,当前记者在新闻采编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没有把新闻的真相挖掘出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五类基本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由这五点需要我们可以总结出,采訪对象配合记者采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记者如果善于倾听,就满足了采访对象的尊重需要,一下子五种需要被满足了三点,会大大提升采访对象的成就感,提高采访效率。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如何转型与发展
第一,虽然记者要做到转型,但是记者依旧要对新闻事实具有相当敏锐的新闻嗅觉,在采编工作当中将每一条新闻线索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达到“水落石出”的目的,让新闻的价值表现出来,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而在此之前,采编工作做得好就相当于是新闻成功了一半。
第二,记者要结合当前融媒体时代的新形势,创新新闻采编的方式。为了做出更好的新闻,在新闻的采编过程当中,记者可以在采访形式上也一并进行创新,比如不要一味地只向受众提供文字,还可以将音频、视频、图片展示给受众,这样做也是迎合了“动态化”新闻的理念,打破常规,让新闻变得“好看”,也让受众可以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新闻,促使“融媒体”概念深深根植于当代媒体人的心中,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跟上受众的脚步。
第三,记者自身的能力也能够决定采编工作未来的发展。众所周知,新闻采编工作对记者的技能性以及专业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加强记者的综合素质也属于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一部分,记者这份工作需要了解新闻的发展规律,并且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业内做出突出的成绩。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技能要求甚至会更高,新闻采编时记者要注意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并且用特色去吸引受众,新闻采编的技能要求甚至会更高,记者要注意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并且用特色去吸引受众。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新闻记者必需要做出转型和发展,不断了解受众对新闻节目内容的需求,努力朝着广大受众喜爱的方向做出努力,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提高公众意识从而为新闻行业带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