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心理疗法对学习困难儿童正向影响的个案研究

2020-08-04钟海芳

中小学德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欣疗法障碍

钟海芳

一、案例:一个安静得让老师心疼的孩子

小欣(化名),10岁,女,从一年级起,一直性格内向,极度安静:上课能安心听讲;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几乎都听不到她的发言和交谈;集会时,手脚偶有小动作;她总是不停地啃手指头,还特别喜欢把各色水笔和彩笔涂抹到手上和指甲上;她装着很努力学习的样子,实则是胡乱地涂抹几个字就当答题了;她有着非常明显的失落和自卑,难以融入朋友圈,难以获得老师的重视……在与家长深度访谈时,小欣的家长把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在医院做的注意力测试结果拿到我的面前。白色检测单上的那些数据,赫然在目:心身障碍、焦虑、学习问题、多动指数等项目明显高于均分标准差,注意力测试的失误率高于均分标准差,诊断单上的小字让人惊心:学习中度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四年,非官能性学习障碍……同此看来,小欣“波澜不惊”的学习状态以及日常举动便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她有学习障碍。

二、思考:用劳动点亮信心,用实践重塑角色

一次放学后的偶然发现,让我感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糟:一次放学后值日,小欣扫完地,其他值日生都回家了,只有她踩着小板凳,努力整理着教室后面书柜里的书。她很投入,也很有想法,把同系列的书整理出来放在一起,书柜明显变得美观了……平常看似柔弱无用的孩子,也会这么能干,真令人惊喜!

如何帮助小欣发现自己的优势,重新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心,从而改变现状,提高学习能力?社会心理疗法的独特理念和操作方法,启发了我。

社会心理疗法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哲学博士F·纽曼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此疗法倡导人通过社会生活中的表演而重建人的发展,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让个人充分在生活中生动表演,不停地学习扮演自己所承担的各类社会角色,不停地超越自己。[1]

针对小欣的现状,我不再针对其“学习能力”而进行“补差”,而是针对“社会生活能力”进行“培优”。本案例中所述及的“社会”,并不是普适意义上踏出校门外的复杂的大社会环境,而是适合小学生心智发展的,以学校和家庭范畴为主的“微社会”。

三、实践:从角色分析到演绎,走向角色重新定位

(一)社会角色分析:我只是一个学生?

让当事人对自我角色进行清晰认知和准确分析,是社会心理疗法的首要步骤。治疗者要以真诚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谈话,引导学生走出狭隘的自我认识圈,从而清晰完整地把自己的社会角色从狭小的“我只是一个学生”的“孤岛”状态延伸到广阔的“不只是一个学生”的“整体社会”状态。治疗者在倾听的同时,善于洞察,发现新的角度,持以新的态度,从而产生新的重建力量,为当事人重构新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为此,我单独找到小欣,就她的“学习困难”展开了谈话。

小欣(胆怯地):从幼儿园开始,妈妈就带我到市里的各大医院看了,还抽血化验,医生说我有注意力障碍……我以前还吃过药,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妈妈说我正长身体,药多吃了对身体发育不好,所以现在不吃药了。

师:妈妈为什么带你去医院呢?

小欣:因为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能听懂的故事和数学题,我却记不住,就在位子上发呆,咬手指头。小朋友不喜欢跟我玩,叫我小哑巴,因为每次回答问题我都很轻声。好几次老师让我背儿歌,我背不出来,尿裤子了,小朋友都叫我尿不湿,我一点儿也不想上幼儿园!

师:哦,那你知道学习障碍症是什么意思吗?

小欣:知道啊。医生都说了这是一种病,所以我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他们上课都能听懂老师的话,我就不行,我就是比较笨,老师说的话记不住。

师:医院检查出来注意力障碍后,妈妈说了什么?你的老师和同学又是怎么看你的呢?

小欣(更小声、更胆怯):以前老师打电话来告状,爸爸就会很生气,如果我在学校里表现得很不好,还会打我。自从医院看了病以后,他就不打我了。老师看了我的检查单后,对我学习的要求也放宽了,只要不吵不闹,老师都不会批评……

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下,小欣对自己的“学习障碍”描述得非常详细。从她诉说的表情和内容可见,小欣显然觉得自己的学习障碍并不是一件好事,内心很无助:也想做一个好学生,但有病,没办法。

笔者与小欣的谈话并未结束。

师:老师发现你很会做值日,特别是整理书架。

小欣(抬头,眼神一亮,随即又低下了头,轻轻地说):嗯,家里的书柜我也会整理。

师:你还会干哪些家务?

小欣(无力地摇了摇头):妈妈总是让我写作业,让我看书,总是说不用我做这些事……其实,很多事情我都会干的。

后续的谈话让我明显感觉到,小欣在学习上找不到的“我也可以做到”的自信,却在某些不起眼的劳动参与中出现。笔者告诉她,你其实还可以做好很多事,不仅是学校里的小学生,还是妈妈的好女儿好帮手、假日小队的好队员好助手、老师的好学生好助手……小欣的头抬起来了,眼神里有了些许期待。

通过深度谈话,小欣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有了新的认识,疗法的第一步目标达成了。

(二)社会角色演绎:我可以做好很多事!

社会角色演绎是社会心理疗法的核心理念,其核心观点是:个体在形成自我概念时,会寻找更多的社会存在感,会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演绎”。我避开让她没有自信感和成就感的学习,从日常生活入手,寻找其他“社会角色”的演绎机会。

1.外力推动演绎

通过与家长多次面谈以及在线沟通,笔者为小欣定制了“活动成长计划”。

笔者整理了小欣在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演繹的诸多角色:班级的“书柜管理员”“节能管理员”“红领巾监督员”“餐具分发员”等。在家里,小欣妈妈也给孩子制定了相应的成长计划,改变以前只盯着学习和作业的常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来锻炼孩子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并让她从这些小事中获得小小成就感。家长设计了家务表格并详细记录家务内容、完成时间以及效果,还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了奖励措施。

一段时间后,老师和家长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面貌在发生改变。如,孩子的字词书写从之前的涂改多处,字迹潦草,到书写整齐,几无涂改,进步明显——书写整洁是可以考察孩子专注力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个人主动演绎

社会心理疗法的另一重要观点是:个体必须强调自身的发展,冲击自我困境。笔者认为,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是让孩子主动寻找社会角色演绎。每周的队课、每月的黑板报展示、中队角展示、班级走廊德育园地展示等,都基本以小队为单位分配和完成任务。以往,小欣常常会躲在角落不参与、不发声、不交作品,参与度很低。但是,经过前面半个多学期的各项社会角色体验,明显发现孩子能主动参与了。如能积极在中队角和红领巾展示角中,把阅读过的课外书以及参加社区假日公益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

社会角色的多重演绎让小欣的学习障碍症状有了很好的改善,她不再是以前那个充满失望和无助的孩子,不但找到了学习自信的源头——“做好一件事”,更有了改变学习障碍现状的主观欲望和主观行动。原先“我对我的学习现状也很无奈”的消极态度不见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主动的把控意愿。她的頭抬起来了,眼睛亮起来了,嘴角上扬起来了,朋友多起来了!

(三)社会角色定位:我能做好更多事!

社会心理疗法是一个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发展到某个阶段就结束了的。孩子不停地学习扮演自己所承担的各类社会角色,不停地超越自己,也就不停地收获成就感和快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2]因此,不断地强化这种社会活动带来的效果,可以逐渐帮助孩子进行社会角色定位,从而有信心“做好更多的事”。

从第一次与小欣的谈话中发现,小欣对医院看病以及医生的诊断心怀芥蒂。“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于是联合小欣的妈妈,一起与孩子进行了一场小小的面谈。

师:小欣,这次考试,老师觉得你的进步很大,你自己觉得呢?

小欣(点点头,轻轻地):嗯,还好吧。

师:你觉得自己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欣:因为我最近上课时候,不开小差了,做题的时候,也专心了,就像妈妈教我洗碗一样,做事的时候一心一意。

小欣妈妈(脸上始终洋溢着会心的微笑):是的,小欣现在能在家里帮妈妈做很多家务,而且做得又仔细又认真。特别是整理书柜和垃圾分类,做得特别好——我们在小区垃圾分类先进家庭榜中还被公开表扬了!……

老师(拿出两份妈妈带来的医院检验单):老师觉得,现在你应该能自己看懂这两张检查单上的数据了。

小欣妈妈带来了孩子2018年4月份和2019年9月份在医院做的注意力测试。孩子的测试失误率从8.5岁时候的17.24%降至10岁时候的8.73%,说明其专注力在提升,学习障碍症状在逐步改善。小欣看着两张化验单,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老师(搂住孩子,缓缓地):今天让你看检查单上的数据,是想告诉你,你很优秀,你很棒,你用自己的努力在逐渐克服学习能力的小问题,只要继续努力,你会成为更棒的小学生的……

小欣妈妈流下了眼泪,不停地表达谢意。我与她达成了共识,接下来会持续进行社会活动实践,不要因为学业紧张就舍弃让孩子动手的机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会逐渐产生更强的自我内驱力。这是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三方不断努力的过程,不能停下脚步。

相信如果更多的教师能够掌握社会心理疗法的精髓并善加运用,定会有更多像小欣一样的学生摘掉“学习困难户”的帽子,重建学习信心,享受美好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1-136.

[2]孙彩萍.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刍议——一个实践哲学的视角[J].中小学德育,2016(9):9-13.

(作者单位: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浙江杭州  310018)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小欣疗法障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女儿的“心痛”从哪里来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
一句话点亮我的世界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一次“特殊”的捐款仪式
选择障碍症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