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练功预备势——调息篇
2020-08-04贾连胜
贾连胜
练习预备势,除了做好调身外,还有调息和调心。下面,主要探讨一下预备势的调息。
主动自觉调呼吸,吐故纳新排浊气,行气活血强脏腑,科学调息健身体。
“息”字的本意,一是呼吸时进出的气,二是停止、停歇。息:安住,止也,无来无去,不出不入。古人说:“一呼一吸谓之息”。所谓息,不仅是指呼和吸的过程,而且还指呼气和吸气中间的停顿。什么叫调息?调息就是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
调息的方法很多,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包括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提肛呼吸、口呼鼻吸等。
适合自身运动的自我调息,一可以收心止念,使心神全部集中在呼吸上,从而达到入静的状态;二可以有效吸入大自然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达到吐故纳新;三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四可以通过控制横膈肌升降变化,改变腹腔内压,从而按摩肠胃,改善肠胃及内脏器官的功能。
古人云“息归于元海谓调息”,也就是引气归元。《修龄要旨》“十六锭金”曰:“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一吸便提”,是指吸气一开始,就有撮闭谷道(肛门)、会阴上提之意,以利于內外气在丹田的交接和揉合。“一吸便提”之后,进一步作了明确提示要“息息归脐”。在吸入气的时限内“息息归脐”,当指从上吸入的清气和自下提升的内气,同时在腹脐聚合。“一提便咽”,是指练功时产生的口津咽入腹脐。最后一句着重指出“水火相见”,这是强调通过咽津来益水强肾,促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调息要调整为腹式呼吸,绵绵不断,匀细柔长。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加大消化系统的动力,进而增强、激活其功能,利于排除聚积在肠道里的毒素及内应力的释放。其实“十六锭金”强调的就是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益处多,多条经脉从腹过,得法贵在持以恒,久炼必定有收获。
腹式呼吸对强化生命生机相当重要。因为一是腹腔内藏着除心、脑、肺之外的全部脏器。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及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并拥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因此腹腔是非常重要的。二是人体的腹部有多条经脉通过,它们分别是两侧对称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和体中线的任脉,还有带脉。做腹式呼吸可以激发这些经脉。腹式呼吸好处在于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能起到加速毒素的排出,减少自体中毒而达到减慢衰老的目的。腹式呼吸还包括盆腔运动,即在做腹部大呼吸的同时,配合收肛及舒肛等运动,目的在于促进盆腔血流循环,利于改善盆腔中的脏器的功能,涉及到人的内分泌系统、生殖泌尿系统。
腹式呼吸是通过横膈肌上下升降让腹部隆起和落伏,呼吸由腹部的起伏而发动。腹式呼吸又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两种。顺腹式呼吸也称为等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放松,横膈肌随之下降,腹壁逐渐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膈肌也随之上升还原;逆腹式呼吸也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内凹,横膈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膈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
顺腹式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的吸气,要求全身放松,肩膀不能抬,两手自然下垂;呼气时,缓缓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气流从鼻子或嘴里长长的呼出来。腹式呼吸其实就是找回本源、我们可以观察婴幼儿睡觉时候的呼吸,小肚子一起一伏,这里放松是最重要的。
控制好呼吸的时间。吸气时控制在4—6秒,体质好的人可以屏息1—2秒;呼气时控制在2—4秒,有能力的可以屏息1--2秒。但切忌过分追求时间长度,并不是越长越好,而是适合自身实际为好。
在练腹式呼吸时要注意:一要在松静的基础上进行习练;二不要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息长,调息的匀细柔长是长期练出来的,要有一个过程;三要神息相合,把自己的意念和气息的出入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收摄心神、激发真炁产生。
初学还是自然好,不加意念缓为妙,吐唯细细慢丝出,纳唯绵绵法自高。
对于初学者来说,特别是在习练预备势时先暂时不要考虑呼吸。一说调息,就不知道怎样呼吸了,那你就索性不要想呼吸,不加任何意念支配,采用日常生活的频率进行呼吸,这就是自然呼吸。通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再逐渐过渡到腹式呼吸。
进入练功预备势,要平心静气,心平气和,在调身和调心的同时,放慢呼吸,控制自己的气息,使其变得轻柔而深长。练功预备势的腹式呼吸,开始先练顺腹式,待熟练掌握了顺腹式呼吸,然后再习练逆腹式呼吸。预备势要做到意息相依,也就是上面说的“神息相合”,要用心去感觉自己的小腹在缓缓地起伏,去认真地感知感受小腹在微微的膨胀,在慢慢的收缩,最少要有两次,这样才能俘获心猿意马,收心止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