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收购磅组管理优化探析
2020-08-04邓浏平张阳何伟
邓浏平 张阳 何伟
摘要 本文分析了株洲地区在烟叶收购磅组收购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岗位需求难以满足、质量责任压实不严、收购现场条件简陋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措施实施后成效明显,烟叶收购效率显著提升,原烟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对今后进一步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烟叶收购磅组;优化管理;问题;措施;成效;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3-0256-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many problems in the acquisition management of tobacco leaf acquisition group in the Zhuzhou area, such as the lack of management recognition, the difficulty of meeting job requirements, the lack of strict quality responsibility compaction, and the poor conditions of the acquisition site, proposed specific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the results had been obvious, the efficiency of tobacco leaf purchase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aw tobacco had been effectively guaranteed. At the same ti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optimization directions had been proposed.
Key words tobacco leaf acquisition group; optimize management; problem; measure; effect; suggestion
201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烟叶收购站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烟站是行业管理的“末梢神经”,在烟站生产收购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站点组织、磅组实施的烟叶收购模式,在烟站配备烟叶质量管理主检,收购磅组配置烟叶质量主评。近年来,各地烟草商业系统积极探索散叶收购管理模式变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3]。磅组是指烟叶收购站点按照一定的收购规模设立的规范化作业单元。收购磅组管理是指以磅组为单位组建团队、配套设备,开展质量检验、评级定价、称重计量、打包成件等业务活动,形成原烟产品的烟叶收购管理模式。流水线的收购方式对每一个环节要求都非常严格,任何一個环节如果出现监管不到位的情况都会严重影响烟叶收购的质量,影响整体的烟叶质量呈现效果[4]。与传统收购管理模式相比,磅组管理更强调个人与团队的核心作用,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株洲地区烟叶磅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适合磅组运行的发展对策,旨在促进产区公司烟叶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磅组管理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
按照要求,收购磅组是从质检到成包作业的活动团队,磅组就是烟叶收购的基本作业单元,产区需要按照平均400 t以上的收购规模配置磅组,磅组团队所在的收购站点并不是固定的,可流动式开展收购作业。然而,株洲地区在推行磅组管理模式初期,存在直接将磅组等同于收购线的误区,将磅组团队与分级、打包等辅助作业团队混在一起,定人定岗,固定收购线固定场所开展收购作业。收购质量由站点负责人、评级员共同承担,磅组职责划分不合理,造成执行磅组收购有偏差、管理不到位。
1.2 岗位需求难以满足
按照省公司烟叶收购工作要求,烟叶收购中纯度检验、对样评级、准确称重、均匀成包4个关键环节,对应设置初检、评级、司磅、成包管理“四员”岗位,并全部由正式员工担任。株洲市2018年烟叶在岗可上线收购正式员工16人,设有5个磅组,烟叶人员无法满足收购磅组配置需求,兼职情况存在,比如副站长兼任初检岗位,无法长期坚守岗位,初检环节把关不严,导致初检环节存在质量监管漏洞,进站交售第一道关口无法得到保障。评级人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收购站点5个评级员中仅有2名(40%)有评级员三级职业资格,另外3名均为评级员五级职业资格,与90%以上的评级员要达到四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1.3 质量责任压实不严
磅组“上一环节对下一环节负责,下一环节监督上一环节”的质量控制机制履行不到位。中心仓库二次验收检查与通报没有具体到磅组,仅考核收购站点。质量追溯和管理系统未深度融合,烟叶信息管理系统中心库节點没有设置分磅组质检模块,造成不同磅组质检烟叶同时验收,磅组质量追溯机制大大削弱。中心仓库的质量通报和警示单下发至收购站点后,站点负责人没有将质量惩罚措施具体到磅组相应责任人,县级分公司质量惩罚也没有按磅组进行处理,造成各关口把关不严,部分未达到收购标准的烟叶进入评级区,评级员迫于压力,没有严格按要求全部退回,而不合格烟叶进入成包区域后,成包管理员同样不按要求退回,最终致使不合格烟包进入中心仓库。
1.4 收购现场条件简陋
磅组收购现场缺乏引导,初检区分级工位不清晰、非烟物质未集中处理。评级区域为全开放式,评级室有评级员1人、过磅员1人、抬筐拖烟辅助工3人,人员较多,加上烟农可随意进出,增加了潜在矛盾纠纷。仓储区域设施设备摆放凌乱,散烟归堆混乱,C2F、C3F等级同一区域归堆没有明显区域划分,B1F、B3F同一打包机成包,存在标签误挂、混部位、混等级的风险。传统收购线设备陈旧,过磅为手工录入等级,易出现等级录错的情况,查询2015—2018年收购系统数据,出现了录入B1L、C2L、C3V、X2L等未开设收购等级的情况。磅组作业环境较差,经检测,各收购站点收购过程产生的粉尘、噪声、高温危害数值均高于国家相关标准,作业环境亟待改善。
2 解决措施
2.1 完善磅组收购工作制度
落实“站点组织、磅组实施”的烟叶收购模式,制订株洲市《烟叶收购磅组管理工作规范》,“四员”岗位职责上墙,提高全员思想认识,规范磅组管理,提高收购管理水平。在收购方案中进一步细化磅组“四员”岗位职责、磅组收购流程、收购磅组考核措施。梳理好磅组人员与业务外包岗位人员的业务关系,强化磅组岗位职能,确保正式员工掌握收购核心业务。
2.2 配齐磅组关键岗位人员
根据收购量大小,整合站点、人员、设施设备资源,合理规划收购磅组数量。组织有条件人员参加技能鉴定和基层人员岗位轮训,对初检、评级、成包3个关键岗位由烟叶线符合岗位技能需求的人员担任,在此基础上从机关部门抽调人员补齐“四员”中过磅员岗位。人员合理回流,以烟叶岗位招考入职的物流、营销工作人员,收购期间部分回流到烟叶线,充实“四员”。分阶段开展岗位培训,组织人员学习岗位业务知识,确保初检员逐筐翻检、评级员对样收购、司磅员准确录入等级称重、成包管理员均匀成包,全面提升磅组作业质量和水平。
2.3 压实原烟产品质量责任
烟站主检每日组织收购磅组评级员召开工作晨会,观摩收购对照样品,及时纠偏眼光。副站长不再兼任初检岗位,初检员对评级前的烟叶逐筐翻查把关,纯度达不到要求的做退回处理,防止出现以好盖面的阴阳筐。设置收购磅组质量控制看板,公示收购进度、工作标准、问题不足、当日要求。以磅组为单位开展原烟产品质量考核,总监、总检对收购磅组巡检次数不少于4次,通过检查考核倒逼磅组提升质量意识,对原烟包件检验出的质量问题,追责到岗位和当班责任人,磅组考核结果与年度劳动竞赛奖金挂钩。
2.4 优化烟叶收购场地环境
对收购流程进行优化,摆脱低效的传统流程,应用烟筐自动传送、等级信息自动识别、线上自动称重、分等级自动下线的一体化收购线,减少搬运人员,降低等级信息录入出错率,减少称重过程、搬运环节,提升磅组收购效率。
3 磅组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3.1 磅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经站点资源整合,株洲市撤销收购量250 t左右收购站点1个,2019年共设3个收购站点、5个收购磅组,人员回流后共有烟叶线员工26人,可完全满足磅组岗位设置需求,评级等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率100%。株洲市5个磅组共收购烟叶2 655 t,收购时长44 d,在收购计划量增加250 t的情况下,收购时长较2018年45 d还缩短了1 d,计划完成率98.3%,较2018年(91.6%)提升6.7个百分点,收购工作效率提升明显(表1)。
3.2 质量追溯机制逐步完善
通过严格磅组考核,株洲市磅组收购现场质量控制看板和相关公示资料信息齐全,磅组人员分工明确,“上一环节对下一环节负责,下一环节监督上一环节”机制逐步完善。2019年省公司收购检查,株洲市收购等级合格率81.42%,较2018年(80.25%)提升了1.17个百分点。原收原调环节出库烟包与中心仓库入库数据相符率100%,中心仓库退回烟站处理的烟包8包,相比2018年退回的32包,包内等级不纯现象有效得到改善。磅组收购眼光波动小,前后烟叶等级质量平稳,所有质量考核结果与通报细化到磅组,责任均追究到了当班责任人。
3.3 收购现场管理逐步规范
改进为自动化收购线后,如表2所示,单个磅组减少过磅员1人,辅助用工4人,收购各区域合理分离,没有无关人员进出,现场秩序井然。通过查询2019年烟叶收购系统数据,各收购磅组等级信息录入准确率100%,没有出现等级录入错误的情况。通过“6S”管理,基本做到了入库烟叶流向合理、成包规范、现场设施设备及物品摆放整齐、现场人员有序、功能区划分合理、站容站貌干净整洁。非烟物质方面,中心仓库检出包数6包,较2018年(25包)非烟物质控制明显得到了改善。
此外,如表3所示,与2017年相比,2019年收购现场粉尘浓度7.1 mg/m3、稳态噪声61 dB(A)、温度31.5 ℃等3种职业危害均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磅组作业环境显著改善。全年未发生烟农闹事、霸秤等矛盾纠纷,服务烟农水平改善明显,烟农满意度达99.3%,烟农获得感得到增强。
4 优化建议
人员素质提升是收购磅组管理质量改善的核心。当前,在磅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优化磅组管理模式。
4.1 优化磅组收购流程
磅组管理要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队伍优势,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改进烟叶收购模式,减少无效劳动。如对比传统收购线,采用自动化收购线的站点自动过磅称重,过磅员岗位职能大大弱化,部分站点可将“四员”调减为“三员”,取消设置过磅员岗位。
4.2 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和传统收购线设置壁垒
将生产片区网格化管理和烟叶收购磅组管理相结合,将磅组贯穿生产收购环节始终,探索“1+N”即1个磅组4 人+技术指导团队的模式,即建立“片区-烟技员-烟农-烟田”一一对应(“1VS1”)的服务管理模式,应用GIS技术为烟农逐户建立生产管理台账,采集生产信息数据,并持续反馈信息,形成整环节原烟质量追溯体系。以株洲市茶陵县为例,将1个烟站管辖区域划分为5个片区,1个片区要服务300 hm2左右,按服务面积合理配置磅组工作人员。
4.3 持续优化站点工作环境
按照“6S”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按制度开展收购磅组现场管理。严格按国家标准制订标准样,在收购现场悬挂标准样,评级员每日平衡眼光。非烟物质控制模块化,在初检室分级台下方划置非烟物质区域,放置白色烟筐用于收集非烟物质。在收购区域安装围栏,在收购场地进行划黄线标识,将初检、评级、成包等各环节合理区分。
4.4 提升质量追溯信息化水平
将磅组管理与“一打三扫+垛位信息管理”的原收原调管理模式相结合,建议在烟包标识码上打印产地磅组、烟农、品种、等级及重量等信息,分磅组单独成包,以烟包实物标识码为抓手,实现对初分、评级司磅、成包等环节的有效管理和跟踪,进而规范磅组收购作业。烟包分磅组整车出库,一车烟一个磅组,不混装,中心仓库“一车一结”分磅组二次质检,在原收原调系统形成入库质检通报,每日发给收购站点磅组微信群,收购磅组针对通报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5 参考文献
[1] 彭绍刚.烤烟收购管理模式实施成效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316-318.
[2] 孙占文,刘冬梅,牛祥芬,等.基于烤烟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的应用及效果研讨[J].河南农业,2016(5):61.
[3] 周路,周路阔,唐堃.郴州烟区烟叶收购精准管控模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8(5):294-295.
[4] 何沛江.浅析烤烟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模式的实践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