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2020-08-04马小焕

绿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指出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很多,将之共分为了3个影响因素: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教师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大数据不系统不完整,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养成途径和评价提供研究素材。

关键词:信息素养;影响因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248-02

1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互联网+”、智能校园与教育信息化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国务院和教育部相继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旨在推动我国的教育大跨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要求,是衡量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1]。

国外的信息素养研究主要包括信息素养原理、评价标准、实践项目等内容,同时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而这些标准主要包含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和信息创新等4个指标。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4个方面,而高职院校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不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受专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的影响,具有其特殊性。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2];二是教师信息技术掌握情况;三是大数据不系统不完整(图1)。

2 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正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从大数据到云计算、从移动学习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遍使用,使得职业教育迎来大跨步发展。然而,与时代的发展相比,我国的职业教育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并没有很好地与时代发展同步。一是职业教育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与本科院校都有较大的差距,造成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政策制度等建设不尽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充分到位等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3];二是职业教育资金短缺问题。我国未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也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鼓励支持職业教育发展。但我国职业院校众多、生源少且单一,教育经费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职业教育发展中。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只要来自学费和国家拨款,而这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三是数字化资源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和支持。虚拟仿真MOOCS和VR等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完善均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在职业教育捉襟见肘的今天,数字化资源建设略显尴尬的局面,职业院校也面临两难的局面。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硬件建设,以高职院校为例,由于办学经费的短缺,硬件建设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头等问题,无论是学生人均计算机数,还是教师办公用计算机数,均处于较低水平;其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运用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所在,有了硬件,软件也要跟上。在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和智能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以教学需求为根本,采取循序渐进的手段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地实践验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这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4]。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2018年,学院成立了现代信息中心,负责学院的智能化信息化校园建设,并成功人选了教育部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3教师信息技术掌握情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运用“黑板十粉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教学效果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问题,教学方式方法比较落后,而这与当今职业教育理念相背而驰[5]。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4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通知》的实施有利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的“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各类手机教学APP、VR、AR和虚拟仿真等,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比如在线课堂、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大大丰富了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需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8]。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高校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上的不足,让教师发展与信息化由“两张皮”分离状态走向融合[2]。

4 大数据不系统和不完整

在职业教育领域,运用大数据已经开展了不少的研究,特别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和现代学徒制等方面,相关大数据不够系统化、全面化、缺乏实证基础。一是教学管理方面,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第二课堂、实习实训和课堂教学等教学环节均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避免主观性评价,不利于教学质量诊改;二是专业建设方面,课程建设、课程考核、课程评价、专业实训和创新创业等数据没有系统的数据,缺乏延续性,不利于专业建设发展和专业教学改革;三是现代学徒制方面,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正式实施,其中现代学徒制建设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举措。在现代学徒制建设中,企业信息、学生学习等信息严重缺失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7~9]。

5 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肩负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创新的重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批能胜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行业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越来越紧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近些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门相继制定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和制度,旨在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国栋.基于AHP&DEA方法的高職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1):104-106.

[2]曹洋波,燕如萍.信息技术新时代下的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困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63~64.

[3]张军,刘敏.职教发展定位中政府监管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7(16):79~83.

[4]王艳.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158~159.

[5]杨君,龙振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成长途径[J].绿色科技,2019(17):299~300.

[6]赵欣梦,郑伟.高校快速发展下教师素质不适应问题及解决途径[J].绿色科技,2019(23):61~62.

[7]左茂庆,胡金风.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探讨[J].绿色科技,2012(6):307~308.

[8]郑伦卉,胡兰.高职教师专业文化建设问题[J].绿色科技,2018(23):27~28,33.

[9]孙钰林.大数据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7(4):107~109.

收稿日期:2019-11-26

基金项目: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0年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8LXB0171);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17YB308)

作者简介:马小焕(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柑橘栽培与生理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