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浅析
2020-08-04姜玉信
姜玉信
摘要:农村水利工程承载着防洪抗旱、农田灌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保障工程,近年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产能的逐年提高,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也不断升级。但是,受到管理运行机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优化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常见问题;优化措施
引言
农村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以及供水工程,涵盖排水、灌溉、防洪、抗涝等基础设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不仅需要完善配套的功能设施,同时也要兼顾考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生态建设、美化环境等内容,这就对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出了高标准与严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应当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法,为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一)施工配套设施陈旧,安全防护措施欠缺
相比于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来说,农村水利工程投资成本较少、工程规模较小、施工周期较短,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以及施工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即便一些大型的施工单位获得施工权,也常常出现转包、分包现象,这就导致一些施工信誉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承揽了工程建设任务,而这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使用落后的施工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忽略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要素,以至于频频出现质量与安全事故。
(二)缺乏质量管理意识,现场管理格局混乱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始终是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根本宗旨,但是,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层领导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采取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的方法,将一些存在质量缺陷的材料用于工程施工当中,这就埋下了重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另外,一些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完全忽略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施工人员的个人违规行为不及时予以制止,导致事态不断恶化,最后,小问题引发大事故,而出现事故后,管理人员常常互相推诿,将责任抛的一干二净,这样一来,就给事故处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不仅延误了工期,同时,工程质量也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三)监管效力缺失,使用寿命缩短
就目前农村水利工程的后期运营管理现状来看,多数地区仍然采用地方乡镇一级的管理模式,即由各乡镇的水利工程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巡视与管理,而维护保养也完全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这种管理模式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极为不利。主要是由于各级乡镇的维修保养资金严重不足,当村民在维修水利工程时,只是针对一些表面问题进行处理,缺少水利工程的功能性的维修措施,无形当中就缩减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此外,当水利工程竣工投产使用后,乡镇上一级水利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以及施工企业对工程运营状态视而不见,缺乏相关的后期运营监督管理机制,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越积越大,最后,使水利工程的功能性严重丧失,给当地农民以及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管理机制,加大经费投入
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来说,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坚强后盾。因此,根据当地水利工程的运营现状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各项管理要素,需要进一步细化管理机制的各项条款内容,针对施工中的各工种人员管理、各分部工程细节管理、各关键工序质量安全管理,制订适时可行的管理制度,将质量与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点。此外,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后期运营维护费用额度较大,现有的经费筹措渠道有限,无法满足工程正常运转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水利工程主管部门应当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发动当地村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水利工程维修保养专款专用机制,确保专项经费得到高效利用。
(二)调整施工准入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适时调整市场准入机制,尤其在招投标环节,水利部门应指派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审查组,对施工单位的资质信息、资信情况进行严格审核,对查验施工单位的施工设备是否符合施工需要,技术人员配备是否满足合同要求,一旦查出资质等级低,资信能力差,施工能力差的施工企业,应坚决予以剔除,防止出现漏网之鱼[2]。此外,为了规范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上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应指派质量监管人员定期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检抽查,比如对水泥、钢材、砂石等大宗材料的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对质量不合格的材料,采取“零容忍”态度,严禁进入施工场地,对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流程进行严格检查,如果发现违规操作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不听劝阻的责任人,根据行业或者企业内部的处罚机制,对其进行严肃处理,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时转换思想观念
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一个薄弱环节,就当前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现状看,不仅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而且专业管理人才也少之又少。针对这种情况,水利工程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外聘内培”的方法,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社会第三方招聘机构以及水利工程专业的对口院校,招聘专业型人才。与此同时,针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利用岗前培训、定期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使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个人执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四)质量控制
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者,在全部要素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其专业水平、文化修养、及身体条件等因素,会对工程质量的好坏带来一定影响。在施工现场,首先要有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人员,其不仅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经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及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突发事件的应急经验等;其次要有合格的施工人员,其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施工单位要做好相关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结束语
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对做好“三农”工作也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因此,为了保障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进程,各级水利工程主管部门应当肩负起这一光荣使命,消除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不利因素,严格要求、精细管理,使广大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邹天华.刍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9):5675.
[2] 沈小东.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2).
[3] 钟文冠.分析水利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2).
[4] 曹子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1):319.
(作者单位:夏津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