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索
2020-08-04王舒
王舒
摘要:畜牧业与种植业作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是推进工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基础,关乎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与稳定。由于农业经济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配套服务产业化水平低,阻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现从我国畜牧业物流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物流产业发展机遇及形势,提出畜牧业物流发展对策,以促进畜牧业物流蓬勃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物流;转型升级;基础配套设施;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6-0014-0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格局的日趋完善,物流业作为一个具有增值作用和广阔前景的新兴服务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新军凸起,蓬勃发展,被称为“现代物流革命”和“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各个环节整合重组,建立完整的供应网络,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与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健全的工业物流和城市物流,当前我国农村物流的主体功能还停留在“储存、运输与配送”基本项目上,物流体系框架中的“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仅发挥着辅助作用。现选取农业物流下畜牧业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畜牧业物流发展对策,从而乘着物流业的发展势头带动我国畜牧业的向好发展。
1当前我国畜牧业物流基本现状
1.1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我国现有七大畜牧业地域类型区,分别是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山地区、东北区、黄淮海区、东海区,根据自然环境和民族习惯、生产特点的差异,各区畜牧业物流发展方向与主要措施存在差别,区域性较为显著。这种区域性的特征使得畜牧业物流的发展受地区间社会经济水平、交通运输水平的高低影响较多,越发达的地区物流发展得越好。
1.2畜牧业物流规模小且分散,市场化程度低
与工业物流、城市物流服务对象比较,畜牧业物流服务对象分散化程度高,散户、个体户较多,规模、数量基础小,发展速度缓慢,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物流业产业布局相互作用程度偏弱,物流企业组织不成网络,服务效率低、速度慢、损耗较大,市场化程度低。
1.3物流业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
畜产品的时效性、易腐性、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物流配送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和专业化物流配套设施。如世界发达国家采用的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它是畜产品主要流通手段,通过对畜产品全程冷控,保证畜产品安全与新鲜。当前,我国在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还没有上规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在物流运输中仍然是采用改装后传统箱式卡车,运输速度和产品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1.4物流体系还不健全,相关行业人才和技術存在较大缺口
畜牧业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环节协调管理。当前的分段管理模式导致畜产品流通环节中断,管理秩序混乱,不成体系;同时,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物流专业化人才都处于紧缺阶段,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较大。
2加快畜牧业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向现代型物流业转型升级
物流业本身就是现代化和产业化高度集中的产物,通过产业升级,做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建立“乡村一城镇一城市群一区域”一体化物流业基地,集合区域资源优势,发挥集聚经济效应,同时引入先进物流工艺与技术,培育物流产业信息技术平台,为畜牧业物流提供资本、技术、人力资源。
2.2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依托现有物流设施条件,充分利用交通资源,整合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物流体系内进行革新,发挥整体效能,以陆运为支柱围绕陆运运输展开多式联动发展;结合“互联网+”、云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兴营销媒介,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实时跟踪、更新消息,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物流配套服务。
2.3构建过程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畜牧业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制度、规划、法律层面对政府、行业、企业制度进行设计;对畜牧业物流过程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消费终端环节跟踪、溯源与调控,同时引导消费者和第三方监督机构参与约束,实现机制运行的监督和反馈效应最优化。
2.4创新产业运营模式
挖掘物流业营销新思路,利用现代营销理念、结合新兴产业商机做好融合,将“绿色环保”、“体验式”、“网红+”、“养生休闲”、“云养殖”、“VLOG记录”等快消文化带入传统产业发展之中,扩大畜牧业物流受众规模,增强用户体验感,使运营模式更加亲民化、接地气,带动畜牧业物流发展规模。
3结语
通过创新畜牧业物流发展模式(如上图所示),把农业物流中辅助功能的职能保障、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充分利用,形成科学绿色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畜牧业物流是农业物流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是农村物流发展的缩影,随着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深人,未来势必将带动传统产业向新兴现代产业转型,也将更多的惠及农业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