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不同品种主栽间作栽培技术

2020-08-04邢子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品种水稻

邢子义

摘要    探讨将水稻不同品种运用作物栽培学的原理进行主栽间作,可使水稻产量趋于最大化。本文介绍了水稻不同品种主栽间作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适时播种、培育带蘖壮秧、规范化条栽、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绿色防控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水稻;品种;主栽间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3-003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s of crop cultivation were applied to the main planting and intercropping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rice, to maximize the rice yield. The main planting and intercropping techniques of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variety selection, timely sowing, strong seedlings with tillers cultivation, standardized strip planting,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scientific water management,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etc.,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of planting households.

Key words    rice; variety; main cultivating and intercropp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为了顺应历史的发展,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必须开拓创新农业发展的新领域[1]。水稻的主栽间作及病虫害绿色防控[2]是从目前水稻种植水平的实际出发,运用栽培学的理论和方法,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生态安全高效的种植目标,同时又保护和利用了自然生物多样性共存,互相补偿利用,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生态平衡、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从技术实用性、推广性的角度考虑,根据地区栽培实际,可以采用双品种(或3个品种)主栽间作技术[3]。技术的核心是充分运用水稻不同品种之间生理小种的抗病差异,高、矮秆搭配,通过规范性的间作,在田间形成立体种植结构[4],使品种的优良特征充分展现,植株茁壮成长,水稻的生理素质增强,从而提高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5],有效减轻和抑制水稻病虫的危害,使产量趋于自然最大化,增产增收;同时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降低了农田环境污染,提高了水稻米粒品质[6],丰富了水稻田间品种,使农田生态环境稳定、平衡、可持续发展。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用

根据地理气候、品种特征等,组合搭配主栽间作品种。要根据海拔高低、积温多少、日照时数多少等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种植特征选择适宜良种。如滇中海拔在1 800~2 000 m地区,可以选择“凤稻”系列、“楚粳稻”系列、“合系稻”系列等矮秆杂交粳稻作为主栽品种,再组合搭配高茎秆优质稻如武定大白糯稻、红壳糯稻等作为间作品种。

主栽间作品种的选择组合,要考虑几个制约因素:一是间作品种抗逆性要强,要有较强抗病虫害的能力,要有抵御低温冷害侵袭或高温干旱侵扰的能力,更要有抵抗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的抗倒性(这一点对保持住农田立体种植结构尤为重要)以及具有其他抗逆性;二是主栽间作品种的生育进程要基本一致或可以调整一致,如在品种及节令上可行的条件下,通过提前播种甚至提前移栽,使稍微晚熟品种先种先栽,稍微早熟品种后种后栽,使其生育进程尽量一致,但时间节令一定要把握好;三是主栽间作品种株高差别要明显,理论上间作品种较主栽品种高25~30 cm才适宜。

2    適时播种

要依据各地区气候特征、海拔高低、纬度位置以及所选用品种的生育特性来确定播种节令。如滇中地区,嵩明、寻甸等地可在惊蛰节令中5 d至春分节令前播种。要尽可能使水稻在其生育期内充分利用光、热、肥资源,最终获得丰产。

3    培育带蘖壮秧

各地应该按当地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比如滇中地区,就要选择光照充足、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肥地平的地块,整地疏松细碎,1.2~1.5 m开墒,田埂宽30~40 cm,苗地墒面低于田埂10 cm,将农家肥、复合肥、磷钾肥以及微肥按当地自然条件、品种所需等混合入土,搅拌均匀,使肥土通融,墒面平整。播种前1 d浇水透底,使苗床0~20 cm土层含水量饱和,播种前再浇1次透水,使土层含水量饱和后备用。将经过精选的种子用清水浸种,捂种催芽至露白,用壮秧剂按用量拌种,堆捂12 h后,均匀撒播在苗床上,轻压入土,再用经消毒的细土盖严种子,浇透水后薄铺一层覆盖物(如松毛),最后盖膜。苗期见绿通风,1叶1心视苗情揭膜(或再通风炼苗2~3 d揭膜),并逐渐揭开覆盖物,施用敌克松,浇1次透水,清洗叶片,补充水分。以后适时适量施断奶肥、送嫁肥,同时控水促根,使苗株健壮带分蘖。

4    合理布置品种,混合密植,规范化条栽

要根据地力肥瘦、地势高低、土质结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来布置田间种植规格,好处是增加群体透光率,使光照通透,光能利用率高;同时在分蘖旺长期,可增加田间温度,使植株抗寒分蘖强,促进分蘖早生快发,迅速齐苗;使田间热能利用率提高,促进稻田土壤肥料养分溶解释放充分,并被植株迅速吸收利用。

由于同田品种的差异,可以发挥互补优势。间作稻株形高大、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如抗稻瘟病、纹枯病),将其层层间种在主栽稻(如杂交粳稻)中间,形成抗病虫害传播蔓延的天然屏障[7],若是在稻瘟病高发区实行多品种间作,则起到阻断病原传播的防火墙作用。主栽稻(如杂交粳稻)在间种田区数量占优势,其在避开诸如稻瘟病一类的病害外,良种品质自然显露,能充分利用光、热、肥资源,使根系生长旺盛,节间伸长适中,茎秆强韧度增加,叶片数量适中,抗倒、抗旱等抗逆性增加。同时主栽间作田块,在抽穗后,延缓了植株下部叶片衰老,延长了机体利用光合作用的时间,为干物质沉淀积累和转运在穗粒上提供了最大可能[8],从而便于形成大穗大粒的高产格局。

中心示范区主栽稻(如杂交稻)与间作稻(如优质糯稻)插行比为20~30∶8,即每隔20~30行主栽稻,间栽8行间作稻;大面积示范推广区,其插行比可调整为30~50∶15,即每隔30~50行主栽稻,间栽15行间作稻。间作稻株距15~20 cm之间,间作稻密度22.5万~37.5万丛/hm2,每丛3~5苗;主栽稻种植密度与当地常用高产密度基本一致。栽插时若主栽间作的品种生育期基本一致,成熟期大致相同,则同时移栽主栽种和间作种;若成熟期不同步,则先移栽晚熟品种,间隔期满后,再移栽早熟品种,再加上先前播种期的调整,最后使其生育进程尽可能同步一致,以便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生物性状优势,调节互补,抗逆丰产,使农田生态平衡、环境良好。

5    科学施肥

各地区要因地制宜,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则氮肥定量,前肥后移。要注意氮肥要适量定施,基肥分蘖肥巧施用、穗肥要调整合理。伸长节间有5个的品种,拔节前吸收的氮量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5%左右,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的长穗期吸收的氮量占全生育的45%~55%;有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前吸收的氮量占全生育的50%~60%,所以穗肥的比例提高到30%左右。以滇中地区为例,移栽前大田施农家肥22.5 t/hm2、普钙52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作基肥;移栽后7 d内施尿素150~225 kg/hm2作分蘖肥;幼穗分化期施尿素150~180 kg/hm2、硫酸钾120 kg/hm2,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视苗情追施或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作攻穗肥,促进穗大粒圆,增加产量。

6    科学管水

概括为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

具体应做到移栽后分蘖期,田间保持浅水层,促分蘖早发,迅速返青;当田间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5%~80%时,应排水晒田,直至叶色转为淡绿,叶片直立,田面开小裂而脚踏不下陷为止;孕穗期要有充足水分供应,确保穗大粒多,但不能长期积灌深水,以免烂根;抽穗期田间不能干旱无水,否则导致幼穗枝梗、颖花败育、不能正常抽穗或抽不出穗;在灌浆期应干湿交替、以湿为主、间歇灌溉,做到“陈水不干,新水不上”,以促进植株体内的干物质向籽粒转运积累,增加千粒重,形成大穗大粒的高产格局;进入黄熟期,应排水落干,既有利于籽粒充实饱满,又有利于田间收获。

7    绿色防控病虫害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的内在品质,应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一是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用绿僵菌防治水稻蝗虫,用印楝素防治水稻螟虫。二是保护利用害虫天敌,如保护稻田青蛙、蛇类、蜻蜓、蜘蛛、寄生蜂类、螳螂、捕食性甲虫(瓢虫)、寄生蝇类、燕子、鹞鹰、白鹭、野鸭等昆虫和鸟类,以便灭除水稻蝗虫、粘虫、螟虫等害虫。这样既保护了不同生物,又消灭了害虫,起到互补作用。三是适度在稻田放养鸭、鱼类、虾类,不仅可防治蝗虫、粘虫、稻叶蝉等地上害虫,而且随着动物在稻株间穿梭游走,既改善了植株群体通风透光性能,提高光合利用率;又直接或间接刺激了水稻根系生长发育,促进土壤养分释放,根系吸收迅速,植株生长健壮;还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后续作物生长。

注意在田间施用化肥、农药前,将鱼、虾捞出另外屯养,直到田间环境进入安全期再行放养回田。

8    参考文献

[1] 张重权,何霞红,王云月,等.云南粳稻区水稻品种多样性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的遗傳结构[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4):346-350.

[2] 张倩,唐忠灵.元江县稻田养鸭绿色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20(1):42-43.

[3] 钱俊朝,罗琼,王云月,等.混合间栽水稻品种间基因流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0(5):527-530.

[4] 袁远,柯贤江,沙本才,等.永善县水稻生物多样性混合栽培技术推广[J].中国食品,2019(2):175-177.

[5] 杨仕华,廖琴,谷铁城,等.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进展及 建议[J].中国种业,2009(12):12-14.

[6] 赵华,郑晨,周继勇,等.广东省2012年早造中迟熟常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13-15.

[7] 张群华,杨迎春,钟艳红,等.龙山县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20):30-32.

[8] 刘二明,朱有勇,肖放华,等.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持续控制稻瘟病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2):164-168.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品种水稻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