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0-08-04柴忠良
柴忠良
摘要 为充分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开展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以秋季全覆膜栽培模式土壤含水量最高,露地种植模式土壤含水量最低。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比较明显,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株高、叶片数、茎粗均为露地种植模式较其他模式低,且差距较大;各覆膜栽培模式产量差距很大,秋季覆膜处理产量较露地种植高314.70%。
关键词 玉米;覆膜栽培模式;土壤水分;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3-002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为充分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发挥旱作区农业独特优势,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开展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
1.1 展示地概况
展示在西吉县震湖乡和平村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进行。示范区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东经105°29′05″~105°30′12″,北纬35°48′28″~35°51′49″,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1 832~1 926 m,年降雨量350~420 mm,且60%以上集中在7—9月,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蒸发量1 400~2 200 mm。年均气温5.3 ℃,无霜期125 d,≥10 ℃活动积温2 400 ℃。展示设立在一农户的责任田内,前茬作物为马铃薯,肥力中等,示范作物为玉米。
1.2 设计方法
试验共设7个栽培模式处理,分别为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秋季全膜)、早春(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早春全膜)、播期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播期全膜)、秋季覆膜(半膜)(秋季半膜)、早春覆膜(半膜)(早春半膜)、播期覆膜(半膜)(播期半膜)、露地种植(CK);每种模式面积198 m2(30.0 m×6.6 m),示范总面积以每种模式6个覆膜幅宽为准。每垄种植2行,密度为5.25万株/hm2。施肥农家肥45 t/hm2,施纯N 225 kg/hm2、P2O5 75 kg/hm2 [4-6]。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水分
播种期和收获期土壤水分含量分别见表1、表2。可以看出,播种期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膜最低,露地种植(CK)最高;收获期土壤含水量秋季全膜最高,露地种植(CK)最低。
2.2 生育期
由表3可知,生育时期内以出苗期最为敏感,露地种植(CK)分别较秋季全膜、早春全膜、播期全膜、秋季半膜、早春半膜、播期半膜推迟出苗6、6、5、4、4、4 d;拔节至成熟期,露地种植(CK)的生育进程继续减慢,生育期分别较秋季全膜、早春全膜、播期全膜、秋季半膜、早春半膜、播期半膜延长19、18、16、11、10、8 d。生育期的缩短可有效防止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侵害。
2.3 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
由表4可知,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株高、叶片数、茎粗均为露地播种模式(CK)较其他模式低,且差距较大。由于2019年春、夏季干旱比较严重,在玉米全生育期中,播种至抽雄期几乎没有有效降水,因而地膜覆盖保墒作用明显。在6种覆膜模式中全膜覆盖优于半膜,秋季覆膜优于早春覆膜,早春覆膜又较播期覆膜好。从田间观测发现,田间表现完全吻合上述规律,表现明显,优越的栽培模式玉米生长粗壮嫩绿,表现最差的露地种植(CK)株体瘦弱淡黄,为产量较大差异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4 產量与效益
2020年9月21日示范田遭受了严重的早霜冻害,生育进程较快的几种模式接近成熟,对产量影响不太大;生育进程慢的几种模式距成熟期较远,产量受影响大;最突出的是露地种植(CK),冻害时正值灌浆期,产量影响特别严重。因此,本次示范展示各种模式产量差距很大,秋季全膜产量较露地种植(CK)高314.70%。从经济效益方面看,虽然全膜覆盖投入高于半膜覆盖,半膜覆盖又高于露地种植(CK),但纯收入全膜覆盖远远高于半膜覆盖和露地种植(CK)。
3 结论与讨论
示范结果表明,不论是田间生长发育表现还是产量结果,不同栽培模式下差异均较大,秋季全膜玉米籽粒产量较露地种植(CK)高314.70%;全膜覆盖投入高于半膜覆盖,半膜覆盖又高于露地播种,但全膜覆盖纯收入远远高于半膜覆盖和露地种植。
4 参考文献
[1] 周余桉,刘玉华,张立峰.覆膜方式对雨养饲用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5):8-13.
[2] 魏万成,戴飞,张锋伟,等.西北旱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下土壤水热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0,38(1):13-21.
[3] 王卓,李志伟,王树彦,等.半干旱地区玉米种植模式与土壤肥力响应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2):1-5.
[4] 屈俊成,蒋傲楠,闫静琦,等.寒旱区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土壤含水量及产量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3):42-47.
[5] 刘文国,赵强,杨艳美.不同覆膜模式下秸秆还田及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93-96.
[6] 吴兵,高玉红,李映,等.不同覆膜方式对西北旱地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8,27(5):74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