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出版中编辑的经营意识

2020-08-04史娜

中国市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及信息科技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融合,特别是图书供给侧、需求侧结构的变化,使其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使出版持续健康发展,编辑需要不断地从本身的工作及与媒体合作的环节提升自己的经营意识。

[关键词]  图书出版;编辑;经营意识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11.198

1 前 言

在传统意义上,编辑如同裁缝,精心地为她人缝制嫁衣。即使对于现代情境下的图书编辑而言,这种观点实质上并无不妥之处,因为它精确、清晰地点明了图书编辑的生存状态及工作特点。[1]但在现代情境下,此话用来描述图书编辑的工作却又有些不够全面。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图书编辑的职业身份及特点又使之如同“企业家”一般,集“选题策划”“分析数据”“整合资源”“加工编辑”“营销经营”等于一体。[2]供给及需求两侧均特别要求他们具有相当的经营意识。

2 图书编辑经营意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展完善,各图书出版社为了生存与发展,主动或被动地从内部进行着变革。尤其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逐渐地与图书出版从出版模式、出版格局及出版生态不断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出版行业与所有经济领域一样面临着严重的“市场供需不一致”,并且出版内容过于同质化、库存堆积严重。所有这些,亟待图书编辑培养发展敏锐的经营意识。但以上所述问题的存在反过来正说明,图书编辑应具有的经营意识并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要求。

诚然,这些问题的确说明在如今的出版编辑形势下,图书编辑人员不可缺乏经营意识,否则,便不能及时地捕捉到需求侧结构变化,无法敏锐地感受市场“晴雨表”的变动,只能盲目地从众或跟风,或采取“换汤不换药”的编辑手段,或配以变化过的插图或CD,或以数字资源的方式雷同出版,不求创新,真正地把老酒装进了新瓶。

即使年轻的编辑,他们出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成长在商品经济不断地发展完善的环境里。虽然许多人喜欢标新立异,崇尚新生事物,但同样缺乏经营意识。需求侧结构下的不同年龄、层次及品位的读者群的阅读心理他们没有深入了解。加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工匠精神”,结果只能致使思想上远离了大众读者,最终导致所编辑的图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均远离了目标读者群的实际需求。对图书编辑而言,经营意识不足已是普遍现象。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图书出版编辑必须树立经营意识。

3 编辑树立经营意识的必要性

3.1 供给侧结构变化的内在要求

从选题策划至出版要素优化配置,再至图书内容、出版载体以及传播销售渠道的不断变化,对图书出版机制的改革、传统出版形式与新兴出版形式的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供给侧发生的这些变化,图书编辑必须牢固树立较强的经营意识,强化“以读者为本”的思维方式,切实了解目标读者群体的真正阅读需求。否则,图书的出版便不能真正做到有效、及时供给。

3.1.1 出版物的本质要求

在如今的市場环境下,图书的商品属性得到了尽情发挥。图书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文化需求同时,更是出版单位以换取其他价值的劳动产物,不经过流通环节,图书的商品属性便不能得到实现。但若要实现商品流通的目的,编辑务必要紧随市场形势,并不断地对其进行考察、总结与论证,选择合适的“商机”,以决定选题、组稿、审校、加工及发行。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经营意识,纸质的出版物只能停留于“故纸堆”,电子数字式出版物甚至会沦落为“电子垃圾”。

3.1.2 出版单位的内在要求

再就单位而言,如今的出版社早已不再是原先的单一性质的出版实体。如果说编辑是现代社会的企业家,那么出版社便是其供职合作的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看,经营是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其他环节的运转。虽然图书出版的主要使命在于其追求社会效益,特别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出版单位来讲。但即使是作为文化性质的企业,各出版单位同时也需要追求经济效益。否则,其社会效益的实现便要受损,或大打折扣,或根本不能实现。

如果从供给侧结构来看,出版单位必须要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以改革的气魄矫正出版要素的不良配置,从供给侧提高图书出版对需求侧结构改变的弹性与适用性。但从根本上来说,图书出版编辑需增强经营意识从根本上也是需求侧结构变化引起的内在要求。

3.2 需求侧结构变化的内在要求

市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读者群以中青年群体为主。虽然,随着教育的发展及物质文化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这导致“两端”读者群也在增大,即读者群的低龄化与高龄化。但无论读者群如何分布,人们的阅读习惯均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换言之,移动式阅读越来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定时间内,纸质读物与电子出版物将同时存在,但整体上人们更偏爱移动式阅读方式。而且,这种阅读方式目前正快速向可视化、智能化及交互化的方向发展。

图书市场需求侧结构发生的许多变化不一而论。但这种变化无疑对编辑的经营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5G网络的普及运用,电子实时支付以及可穿戴式阅读设备器械的投入使用,需求侧结构还将产生更大变化。如果缺乏经营意识,或者经营意识不够敏锐,编辑便不能立足于大数据,深挖读者的电子阅读行为,从而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阅读出版服务。

4 提高图书编辑经营意识创新途径

4.1 服务于作者的“组稿”经营意识

新形势下的图书编辑应是复合型高端技术人才。为使出版的图书从“源质量”上得到保证,必须密切与作者的联系与沟通。编辑应在图书编辑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有效策略发掘优秀作者,根据自己对读者的全面了解、对市场的把控,为作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尤其是年青一代的作者,相比于老一辈,他们思维更加敏捷,更易于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编辑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的写作心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使作者了解相关图书选题的理念、原则及具体要求,以保证整个图书出版发行的顺利实施。[3]这便是编辑“组稿”经营意识的体现与培养过程。

4.2 精品书稿审校意识

对于图书出版而言,编辑如同沟通读者、作者的纽带。但如果从载体的角度而言,图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知识传递及信息传播的工具。所以,图书的内容、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社会的了解,对他们实现生产、丰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编辑必须树立“精品”书稿的审校意识,严格执行图书审校工作程序。确保不经过“初审”“复审”及终审的书稿不得出版发行,没有做到“齐”“清”“定”的书稿不能发排。[4]同时, 为进一步体现出书稿的“精品”定位,编辑还应结合相关流程的工作人员反复论证图书的“包装”“制作”。

图书编辑不是一份人人皆可行之的工作,精品书稿的审校更为烦琐。除了解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之外,精品书稿审校需要编辑通晓古今,能依据读者心理、市场需求挑选适当的手段与手法进行编辑,以“经营”的心态与意识审校每一部书稿,使之成为精品。

4.3 接受价格杠杆调控的市场导向意识

目前图书市场出现了不应有的“价格战”。从商品物价学的现点来看,价格战虽然从短期来讲,可会使读者受益,即花少量的钱购买到自己需要的读物,但从长远来看,读者与出版社、发行商、经销商均会受损。因为价格战在拉低相关方利润、伤害多方品牌的同时,也会降低读物的质量。虽然图书价格战涉及的因素很多,非编辑所能左右。但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应自觉地遵循价格杠杆的调控,以市场为导向,妥善地处理编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比如,早在选题环节,编辑应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确定目标读者群,收集相关信息等,确保选题价值的最大化。而在读物样式选择上,应根据定位确定适当的编辑手段、装裱方式等,以给目标读者群留下好的印象,成功地激发其产生阅读兴趣,然后刺激其为了阅读而进行购买。当然,随着众多网络自媒体的出现,人们的读书行为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编辑更要加强营销工作,并把其贯穿于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中,根据目标读者群的共同特点及出版社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对营销方式优化组合。

4.4 与媒体“合融”的经营意识

媒体的宣传对于图书经营会起着导向作用,无论如何优秀的图书在现代的环境里均需要媒体为其商品属性的实现提供助力。[5]優秀的编辑,不但要把经营意识渗透于图书编辑的相关环节中,更要特别注意与媒体的“合融”,以高效、有效地对读物起到宣传与推广的作用。媒体的推广、宣传与策划在市场经济社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物的市场生命力及其商品价值的实现程度。为此,编辑应综合图书的实际情况,依据其不同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宣传方式、制订不同的推广方案,以便使图书与媒体宣传、推广的视角能有机相融,提高宣传的效果。

“经营”媒体的意识有利于取得宣传、推广的规模效益。但选择媒体时,应本着“具体”“明确”“辐射面广”“效果持久”的原则。而且,媒体的选择、宣传的方式不宜“单线作战”。相反,应 “多线同时作战”的方式进行。但到底图书编辑能否真正与媒体做到“合融”,应以读者是否认可、读物销量是否上升为准。

5 结 论

图书编辑中,编辑的经营意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目前形势下供给侧、需求侧结构变化的急迫需要,也是编辑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的需要。为提高自己在图书出版中的经营意识,编辑可从“服务于作者”“书稿审校”“遵循市场调节”“与媒体合融”等方面做起。但编辑经营意识的提高并非仅限于以上方面,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为树立牢固、敏锐的经营意识,编辑需要增强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向东. 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应把好的几个关口[J]. 现代出版, 2017(4):42-44.

[2]梁超. 论图书编辑修养的构成[J]. 编辑之友, 2017(1):87-91.

[3]金强, 程诚. 浅谈图书编辑的“微观意识”与微选题策划[J]. 编辑之友, 2017(2):82-85.

[4]朱鸿军. 编辑出版研究反思:领域拓展、理论建构、方法科学化[J]. 现代出版, 2018(1):79-80.

[5]蓝芝同. 自媒体时代图书编辑组稿的“八个慎重”[J]. 编辑学刊, 2017(2):76-79.

[作者简介] 史娜(1982—),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编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编辑学与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
图书出版项目化管理的模式、机制与控制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研究
新时期图书出版对图书编辑能力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