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设计与美学素养关系探析

2020-08-04佘彦霏李贵龙克明亮甘倬林

绿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佘彦霏 李贵龙 克明亮 甘倬林

摘要:指出了要在景观设计中体现更高的文化素养与人文地城特点,应寻找景观设计与美学素养碰撞中合适的度。这样的景观建筑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和了解它,在了解建筑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建筑设计者本人的性格特征与美学素养。基于此,探讨了景观设计与美学素养之间的关系,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美学素养;生态关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3-0040-02

1 引言

现在公共环境中,景观设计无处不在,小到一个广场,大到一座公园,大小不一却各式各样。人们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景观建筑、居住空间的好坏,更想要的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带给人的美感。场地设计之后,不但要让人们感受到其基础的舒适感,以及能了解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特色,更要给人带来一种视觉感官上的享受。因此要寻求美学素养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点,让美学元素与景观建筑互融共生。美学素养的提升对于景观建筑的设计必不可少,将所学的美学素养知识寄托在景观建筑中,用其形象去打动世人,让它更容易被接受。

2 景观设计

2.1 景观设计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给景观设计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1]

通俗来说,景观设计就是为了保护并美化自然环境,或者是达到某种美学目的而对户外区域、建筑等进行有规划的设计。初期将会对这个地方的社会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等人文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设计出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预期环境。从现代景观学的视角看,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景观环境主要指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域环境,往往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而存在[2]。

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设计在人类生活环境中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给众人展示人文的时候,还可以给人们提供多样有趣味性的空间。景觀设计能够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协调关系。建立人与自然和人与文化之间的生态平衡。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城市规划、建筑[3]。因此,要深入的了解景观设计,就要学习各科专业。这其中融合了建筑、园林、植物、地理、生态、土木、场地规划、美学等等领域的知识。

2.2 景观设计中元素的运用

景观设计的设计元素常常包含两种: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景观中需要这两方面的协调配合,如果没有这两个相结合,景观设计是不完整的,也是达不到标准要求的。

硬质景观是相对于软质景观而言,指除了城市绿化、水体和建筑物以外的有形物[4]。包含步行环境即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景观设施、活动场所、车辆环境等,是景观设计中的骨骼,影响整个环境的空间构成;软质景观是相对于硬质景观而言的,是指在景观构成中有生命体的,一般指植物和水体共同组成或营造的景观,其不仅可以营建出安静怡人的环境,也体现了当今生态设计的原则[5]。

在景观设计中这两种景观元素必不可少,也是构成空间景观的主要两个元素,整体空间带给人的感官,主要由这两种元素的设计结合主体景观。因此这两个元素的设计对于整体空间的呈现来说必不可少。

3 美学素养

3.1 美学、生态美学内涵

美学是从人的审美出发,以艺术为主要对象,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彼此关系的一门自然学科。在这两门学科中,找到了一种平衡的结点,就生成了生态美学。

美学素养包含了文化的积淀、环境的影响、审美的理解、游历的深刻感悟,以及自身的眼界与格局,自我要求等。所以同样的人学习同样的知识,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美学素养的积累也各不相同,从而也将展示出不同的观念。

根据曾繁仁先生《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中:“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6]。中可以比较详细的理解生态美学的定义。

对于美的定义,任何有思想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无法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义。给美下定义比审美过程更难,因此美学素养的定义也无法找到一个平衡的结点。但是我们能知道,人类对美的认识和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息息相关。

3.2 美学素养给人带来的感受

罗素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7]对某一个事物如果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那么就一定能发现美,即使是司空见惯的事物。美学素养的学习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涵养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更能提高我们的品味和发现美的机会。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美与丑,美与丑是存在于不同个人的审美中。有时候生活中的美好并不是物体真的美好,而是给人带来了一种美好的感受。美学除了发现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了解美,对美的感官有一定的赏识能力。慢慢提升大家对于人生态度的审美。

美学素养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理解和积累的过程,短期的学习是无法带给人深刻的感受,也无法让人将美学素养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对于美的感受,是需要积累的经验,一花一草一树木都能让诗人兴起作一首诗,却无法让一个稚童对其产生文学方面的感受。美不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着我们生活的境界和意趣[8]。

4 景观设计与美学素养

4.1 美学素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美学素养的表现可以体现在色彩使用上。国内建筑一般是统一的灰白色调,虽然这种色彩表达方式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含蓄美,但是某些景观建筑应该拥有其独特的特色,设计师们也应该对这些建筑表达自己的美学认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认识它,了解它。

但是同时,在这种大胆色彩的美学感官下,也应该结合地域等人文特色,将地域性、民族性的元素结合在景观建筑中。比如江南景观建筑,想到的就是青色、白色、土红色。因此首先要根据当地地域特色进行设计,再结合美学素养,融入当地文化,打造特色景观。

其次,美学素养的应用也可体现在景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结合中,比如一座建筑,其外观颜色是红色的,那么周围的景观设施也可配合红色的建筑来进行设计;此建筑如果是造型独特,周边的景观设施就可根据此造型进行相关的设计。造型和色彩在设计中时需互相搭配使用,这样才能为景观建筑注入不同的灵魂。

在和谐结合中,也要注意对称均衡、节奏韵律,不能失了主次。要注意以硬质铺装为骨架,软质建筑为辅。美学素养在景观设计中有大量的应用和表达,不能看其结构简单,色彩单一就认为此处空间设计没有美学素养的表现。

4.2 美学素养对景观的影响

对于设计者来说,美学素养的培育本就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自己所学到的美学知识转换成自己的美学素养,并且应用到设计中,才能把设计变得更加引入注目且包含有自己的特色。

景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不同设计美感的建筑带给人的感受不相同,如:游乐园的景观设施应该具有游乐性,公园的景观设施应该同时包含私密与开放的空间。因此想要设计出多种场地的不同设施,本身应该具有多样的美学素养。景观设计有了美学素养的加持,就会同时具有视觉观感与功能性能。如:北京故宫的建设,宏伟雄壮,让人心生敬意,这就是以美学素养为基础,结合历史文化积淀给人带来的感受。

美学对景观建筑的精神功能远远超过实用功能,不同的色彩和造型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效应,从而造成人不同的情绪。当一栋白灰色调的建筑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会让人心中感到沉稳,感到安心,但如果此时有明亮色的植物在建筑周围,又会让人觉得一丝欢快。当一栋建筑造型上含有缺陷时,充分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将会给这栋建筑带来新的活力。可见,美学的使用对景观建筑多么的重要。

5 结语

景观建筑在园林空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景观建筑的设计关系到整个空间的关系,在空间关系已定的基础下,美学素养的应用将潜移默化整个空间的整体效果。但在美学素养影响下的景观建筑,也不能失去它本身的功能,即以提高人类生活本质为前提。

参考文献:[1]汪慧,王浩钰.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之我见[J].中南公路工程,

2004(4):90~91.[2]戴健,杨宇辰.浅谈景观建筑与景观环境的融合[J].建筑工程

技术与设计,2014(33).[3]陈聪,高生皓.建筑设计和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效应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4]江春晓.刍议口袋公园在旧城景观改造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2014(10),[5]赵薇,禄树晖,邢震,等.林芝市八一镇景观现状与特色分析

[J].西藏科技,2017(5).[6]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16.[7]李明英,辛治亮.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J].读写算:教

育教学研究,2015(47).[8]杨玉珍.论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J].兰州学刊,2006(7):

198~199.

收稿日期:2019-12-29

作者简介:佘彦霏(2001-),女,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