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四步走

2020-08-04刘翠兰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探究教师

刘翠兰

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高中阶段重点要关注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阅读与理解、文化传承等能力的培养。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因此,文言文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走好以下四步。

一、读:准确朗读,走进文本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当教师教学完一篇文言文后,一些学生竟然在朗读时还会出现错误。这是文言文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不得不说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失败。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教师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进入课堂便开始讲授,或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学生对文言文本尚不熟悉,没有读上两遍,又何谈理解。由此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師还得先让学生读。俗语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

教师要利用课前时间引导学生自读,在自读中借助工具书先弄清生僻字;在课堂中也要预留时间给学生朗读文本,要让学生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否则,探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除了要能正确朗读外,还应结合文本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如学习《季氏将伐颛臾》,当时鲁国的背景是什么(陪臣执国政),了解了这一点,对孔子所发表的观点也就很容易理解。又如学习《离骚》,若学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不了解,很难理解作者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对诗歌中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也就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借助参考资料、网络资料等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再认真朗读作品,这样才能为文言文的内涵理解奠定基础。

二、译:逐句翻译,弄清含义

学习文言文的第二步是翻译。文言文中有很多实词和虚词,其含义、用法和现代文都有所区别,若学生不能正确翻译文言文,理解自然无从谈起。结合文言文教学实践看,大多数教师采用串讲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翻译,利用这种方法讲授,更多的是逐词、逐句地向学生讲解,虽然可以较为全面地让学生了解整篇作品的意思,但缺点是耗时,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听,参与度不高。其实,从小学阶段开始,学生就开始接触文言文,进入高中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自己去翻译,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或难点词汇。

以《五人墓碑记》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如通假字,“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中“有”同“又”;如古今异义词,“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中的“非常”,古为“异乎寻常”,而今为“十分”、“很”,是副词;如名词活用,“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中的“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之义。对于翻译,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在自主翻译的基础上和同伴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翻译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点拨,结合重点和难点进行相应的指导即可。

高中阶段涉及的文言文篇幅较长,若在课堂中直接由教师讲,过于耗时。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以任务形式布置学生课前预习,针对重点词、句自主翻译,课堂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翻译进行点拨,省时而高效。

三、议:合作交流,深入体会

文言文是“文”和“意”相互融合的,翻译是让学生把握“文”,而文言文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其“意”。结合文言文教学看,很多教师还是不太擅长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展开交流,认为探究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很多教师之所以耗费太多时间,原因是无论学生遇到什么问题都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相反,探究更多的是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点。如在《六国论》的教学中,关键是要抓住中心论点展开,那么,中心论点是什么?“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一句话言简意赅地就将论点提出来了。那么,是不是所有国家都贿赂了秦国了呢?哪个国家没有贿赂秦国?六国中“不赂者”为何破灭?文章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一个分论点展开的?如此,逐层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生会更好地把握本文的内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在对文言文主旨的探究中,问题不宜太多,但要能紧扣主题,能让学生通过探究而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如在《阿房宫赋》教学中,针对第四自然段,设问:“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作者要在前面几段浓墨重彩地描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和美人、珍宝?”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由描写而转向议论,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统治者发出警示的深刻用意。无论是文言文的内容,还是文言文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更多的还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揣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做适当的点拨。否则,教师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真正深入体验。

四、用:走进生活,尝试应用

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文言文,但使用更多的是现代文。很多学生在学文言文时觉得太难,生活中用不到文言文,从内心就生出了抵触情绪,学习时自然不够用心。其实,文言文和生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且学习文言文并不是单纯为了生活中应用。文言文更是一种文化,学习文言文,更多的是学会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民族的文化,丰富自己的认识,不断地提升自我。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进行探究后,还要注重进行多样化的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文言文。还以《阿房宫赋》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就向长辈、领导、班主任提意见这一话题谈谈如何学习作者采用的方法,也可组织学生以写作的方式,采用作者的方法向老师提意见。又如学习《赤壁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方法,写景抒情。实践表明,虽然学生用文言文写作会出现很多错误,但也掌握了很多方法。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所教文本,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搜集和文言文相关的现代文的用法。如生活中常用的“倾国倾城”、“闭月羞花”中的“倾”“闭”其实都是使动用法,掌握了其含义,也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成语的用法。

文言文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确认识文言文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文言文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翻译、交流来读懂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揣摩作者情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其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266235)

猜你喜欢

文言文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