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探微

2020-08-04李成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群文新课标文学

李成

随着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语文任务群”成为其中首次提及且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经过梳理发现,高中语文任务群一共18个,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三类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是第五个任务群,专属于必修课程的七个任务群之一,占必修课程8学分的2.5学分,属于所有任务群中学分最多的任务群,建议45课时,这一任务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包含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阅读,目的是“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下面笔者从微观的角度,谈谈自己在“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任务群教学中的思考和具体实践。

一、精心组合任务群文章

相对于原来传统的单篇教学,任务群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明显更高,不但要求语文教师能够驾驭多篇文章,而且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新问题,即任务群中群文的组合问题。对于能够放在一个任务群组合中的文章,必须要有内在关联,而不是随机组合,或者凭着自己的兴趣取舍。

比如对于诗歌的群文阅读,不一定按照古诗和新诗进行划分,可以按照主题进行组合。在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以“放歌青春,立志青春”为主题,选择课本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与课外的女诗人席慕容的《青春的裙裾》、波兰最伟大的爱国诗人的《青春颂》、梁启超的古文《少年中国说》组成任务群,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放声吟诵,立志未来。再比如必修二我以“珍爱生命,面对未来”为中心,选择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食指的《热爱生命》和阿尔贝特·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组成了任务群,让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人生遇到挫折甚至灾难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开展任务群学习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在预设的教学总体目标指引下,不局限于教材的课文,善于从课外文章中进行精心挑选,也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发动学生推荐好的文章,让群文兼顾古今中外,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领略文学中的不同风景。

二、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语文学习任务群,关键在于“任务”和“群”。高中学生阅读经验还很少,对于长一些的单篇文章,尚且不能够充分把握,何况对于由多篇文章构成的群文呢!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地认真阅读完群文,这首先就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再者,学生阅读的时候也不能没有目的性,否则即使阅读完了,也可能只是像外行一样看了一些“热闹”,而不能像内行一般看出一点“门道”,这更需要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首先,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阅读策略指导。比如对于当代诗歌“朦胧诗”学习任务群,要进行朗诵指导,让学生明白重读、语速、语调、断句等,要注意舒缓有度、抑扬顿挫,甚至让学生选择背景音乐,在朗诵的时候要注意与背景音乐的协调问题。其他文体的文章也是一样,教师要提供阅读策略指导,比如散文的抒情性语调、戏剧的分角色朗读、小说朗读的旁白性语调等。阅读策略指导,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朗读得好,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的阅读、反复的阅读,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其次,语文教师要做好问题任务设计。对于任务群文章,学习的时候要能够着眼于群文整体的宏观把握,而非单篇的条分缕析,学生更多的是进行多篇文章的横向对比阅读,寻找群文写作手法、结构安排、主题思想等的异同点。如果没有教师提供学习支持,学生以目前的阅读能力是很难进行问题设计并做出回答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任务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分析和研究。

举例来说,我把老舍的《想北平》、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和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组建成“我的一抹乡愁”语文学习任务群。我提供了以下问题任务:①三篇文章都是写思念故乡的,但结构安排不同,你能简单给大家归纳一下吗?②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具体谈谈有哪些对比?作用是什么?③三篇文章写乡愁都是从小处着笔的,请具体说一说从哪些小处写的?你如果远离故乡,你会从哪些小处写自己的乡愁呢?④借鉴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特点,围绕“我的一抹乡愁”写一篇文章。这几个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群文进行宏观把握,不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且把文学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文本分析与写作融为一体,让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又通过写作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失为共赢之举。

三、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

2017版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创造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语文教学要能够给学生创造广泛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提供給学生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提示”中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任务群学习,比传统的单篇文本学习,要求学生阅读能力更强,语文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让他们在集体智慧中解决个体无法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语文任务群学习,要避免单纯地分析文本的形式,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文本的学习形式。比如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电视散文等形式,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举办不同的活动,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爱好,组织建立各种文学社团,比如诗歌社、散文社、戏剧社等,通过定期举办学生文学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理解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新课标又指出:“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写作是发表的欲望,发表并不一定就是见诸报端,只要是被更多的人看到,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就会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写作欲望。比如读写大赛的获奖、发表在校报或者班报上、被印刷成讲义做范文、被展示在学校的橱窗里,等等。语文教师要将群文阅读与每周的写作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总之,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下,针对“文学阅读与写作”这一学分最高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师要能够精心挑选群文,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选择恰当而丰富的学习形式,开展好文学阅读与写作研讨活动,让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共赢互促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223600)

猜你喜欢

群文新课标文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我们需要文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群文活动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