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摭议

2020-08-04毛华明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答题试卷题目

毛华明

讲评课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尤其是试卷讲评课,关乎考练的检验成效和教学效果。讲评课应以效率为核心,以实用价值为主导,以服务于常规知识教学为基础,充分发挥其阶段性教学的检查功能。我们在语文讲评课教学中着重突出试卷语基讲评和作文讲评两大类型。这里以语基讲评为重点,从传统课堂教学情况出发,以常规课堂中的缺陷为突破口,对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做初步探索,力求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益。

一、讲评过程有主次之分

讲评课和常规课一样,有教学重点,也有教学难点。因此,在每次考试之后,教师都应迅速准确地将试卷评阅出来,并认真做好分析统计工作,包括分析试卷的命题意图、评估学生实际答题情况与命题意图的差距、统计全班学生的得分与失分情况、了解不同能力梯度的学生的得分情况、归纳高失分率的题目等,从而快速获取有效的试卷讲评信息。

通常情况下,一般考练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普遍问题、思维难度较高的题型、或一些新题变题,以及高考中的常考点、易错点、关键点等知识问题,是讲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的;而对于一些常识性、识记性的知识以及因非智力因素而导致的错误,则以提醒为主。此外,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指导做错的学生尽可能地还原答题时的情景,了解学生的初始答题思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知识的盲点。

如文言文《陈情表》翻译题:“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学生答题时将所背的重点字词都写出来了,“是以”译成“因此”,“区区”译成“拳拳”,“废远”译成“废止远离”,但连成一句话时却显得很奇怪——“因此拳拳不能废止远离”,既不通顺,句子成分也有残缺。讲评课上让学生还原翻译古文时的答题情景,原来他们只顾译出字面意思,很少重读自己翻译的句子,对全句句意完整性和通顺感的关照能力偏弱。所以,教师就应将此翻译的问题作为讲评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养成好的翻译习惯。

二、完善答题的规范性和解题的技巧性

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往往着重讲解错在哪里、如何正确解答等,而忽视了为什么错。这种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的讲评方式,难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思维决定方法,技巧影响思路,讲评课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的解题思维,分析答题技巧,让学生在课堂中得“渔”而非得“鱼”。教师通过讲评,总结出一般化的规律和方法,形成一定的答题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答题思路,并适当地给这些类型化的题目做归纳,使学生在以后的考练中碰到同一类型的题目时,能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或解题的思路,最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技巧的运用不仅仅在于解题环节,在学生最初的审题过程中也尤其重要。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读题、审题,学会推敲和判断命题意图,从而去思考解答问题的相应思路。如月考卷古诗鉴赏考杜甫的《有客》,简答题:“诗人虽‘患气经时久,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学生在具体答卷中暴露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答案跳跃性大,不能逐联搜索出答案;另一个问题是,不能将“热爱之情”细化成具体的什么情感。通过讲评,引导学生注意解题突破口:题干中的暗示语“结合全诗”,说明答案遍布全诗,答题时可按各联的顺序逐一写出答案,使答案具有条理性。其次,引导学生识破题目用意,“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是笼统之语,学生可借助选择题选项的表述和诗歌内容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细化成“什么生活细节表达出什么具体的情感”。

三、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

讲评课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从头到尾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评讲中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氛围往往乏味、单调。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特点,有着广阔的思考空间,苏霍姆林斯基在思考如何启发和鼓励学生时就曾指出:“只有学生的思维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不依赖于他在课堂上学到的和正在学习的那些东西的时候,那时孩子才会成为好问的、求知欲望旺盛的、勤奋的学生。”在讲评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创造的思维品质。

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改变讲评课乏味、单调的局面,教师不妨努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与解题经验,进而引导班级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分析,教师也要给出最后的定论。特别是对那些失分率较高或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教师更应该给学生一些分析讨论的时间。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也有利于活跃讲评课堂学习氛围。

如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得体”题,学生如果单纯听教师讲,印象可能没那么深刻,兴趣也比较一般。教师在讲评前不妨通过课件展示与原题相近的题目,让各组派代表进行有奖竞答。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后,注意力就会集中于知识本身,想学就顺理成章了。甚至还可以设计交际语境,如“面对超市中蔬菜摊前顾客购买时大量剥掉菜叶”的情况,让学生分饰蔬菜销售员、大妈、小孩、大爷等不同角色,说不同的交际用语,其他学生辨析用语是否得体。学生就可在娱乐之中近距离感受“语言得体”的意义,试卷讲评课的生动性就体现出来了。

四、引导学生领悟总结

讲评课需要做后续的跟踪工作,因为学生的知识缺漏和错误思维往往具有很强的复发性。因此,在讲评后的下次考练出题时,教师可以将前次试卷中失分率较高的知识点变换角度再次设题,进行再度测试,增加复现率,提高考练与讲评效果;也可以通过类型题或变式题进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答题技巧,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如2018年高考真题小说《赵一曼女士》的简答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此题涉及小说叙述视角的知识,学生对小说叙述视角的知识及答题技巧比较陌生。教师讲评完真题后,可利用以后的多次考练的考题,反复介入有关“叙述视角”的不同问法的题型,“回回考回回講”,让学生认清题目不同的设置方式,灵活运用知识答题,进而不断巩固小说叙述视角的知识与解题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一个落实知识、整合知识、总结方法、力求规范、提升能力的过程,我们务必给予高度重视,让讲评课成为一个常规化的、有实效的课堂教学体例,使学生在讲评课中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答题规范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意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363000)

猜你喜欢

答题试卷题目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