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2020-08-04陈俭
陈 俭
(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罗定527200)
近年来产妇死亡率较高,使产妇与婴儿的健康与生命受到威胁[1]。因此,对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状况的预测成为治疗与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影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研究探究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分娩的300例孕妇,把是否发生产后出血作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169例产后无出血产妇为正常产妇组,131例产后出血产妇为产后出血组。正常产妇组年龄 21~43岁,平均(27.42±11.18)岁,孕周 37~41周,平均(39.25±2.47)周。产后出血组年龄22~39 岁,平均(26.97±11.23)岁,孕周 37~40 周,平均(39.17±2.33)周。两组研究对象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300例产妇在清晨进行空腹静脉抽血,按9:1比例准确抽取1.8mL到枸橼酸钠抗凝管混匀,作凝血项目使用,另抽血2mL到EDTA-K2抗凝管混匀,作血常规项目使用。将两组产妇的D二聚体(D-D)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检测,血小板(PLT)与血红蛋白(Hb)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所有检测均保证在血液样本采集后的2h内完成。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各项指标,并对比分析其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对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产妇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正常产妇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水平高于产后出血组,但正常产妇组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产后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中,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两组产妇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s)
表1 对两组产妇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分组 n 血红蛋白(g/L) D二聚体(g/L)正常产妇组 131 108.99±10.45 1.49±0.71产后出血组 169 110.37±11.28 1.72±0.68血小板(109/L)201.32±28.67 190.64±24.11血浆纤维蛋白原(g/L)4.97±0.91 4.61±0.87
2.2 对比分析产后出血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的相关性: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与产后出血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对比分析产后出血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相关性
3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与止血,修复破损的血管,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的含量能很好地反映贫血程度[2]。血浆纤维蛋白原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的最后阶段,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有助于了解凝血机能状态。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也可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3-4]。当上述检测指标发生异常时,应及时做好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准备,将对产妇与婴儿产生的伤害降到最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产妇组与产后出血组相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水平均高,但其D二聚体水平低于产后出血组;比较两组产妇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不明显,但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的检测对产后出血预测价值明显。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