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的起点
——提取信息
2020-08-04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昆仑小学徐俊彦
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昆仑小学 徐俊彦
一个简称为PIRLS国际性儿童阅读评估组织非常关注小学中年级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理解感悟、提取整合和批判创造等方面的阅读高阶思维能力。
陈龙升的《实用文教学教什么》这本书中提到了5种指向不同层次的阅读方式。其中检视性阅读和操作性阅读都需要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而理解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则必须在提取关键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分别进行转述、评论和探究。
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是高阶思维的起点,考验了学生从多角度提炼概括和抽象的能力,也考验了学生直达问题本质的能力。
一、直接提取
人们接触陌生复杂的事物时,脑子里对陌生事物的认识总是相对笼统的、模糊的。一般会经过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概括——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人们才会对陌生事物的认识逐步地清晰起来。
那些有着敏锐阅读直觉的人通常具备一双能迅速定位信息的慧眼。然而,学生不一定拥有这样敏锐的直觉。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一些便于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丰富提取信息的精确性。
学生一般能根据教师的提问在课文里直接找到浅表性的信息。比如,学习《海上日出》时,学生能快速圈画出表示颜色变化的词语:一片浅蓝、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学生也能快速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一刹那间。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只需要按照课文顺序检视文本就能找到答案。
二、分步提取
文本中的信息并不会简单地呈现出来,它们有的分布在明线,有的隐藏在暗线。因此,读者需要多维整合相关问题的信息,才能舍弃非本质的信息,保留本质的信息,并用另外一种呈现方式重新组合文本,让提取的信息具有结构化、图像化的特征。
1.画情节地图提取信息
概括课文的内容是一项常规的基础性学习活动,一是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故事大意,有助于他们理解故事、讲述故事,二是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表达艺术,感受文本的表达张力。
概括信息要求我们做到简洁、准确、全面,但学生提取信息的精准度和有效度还有待提高。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故事二则》为例,这篇课文要求学生简要复述《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这两个故事。问题是学生经常把无关紧要的信息放入概括的内容中,信息的整合就显得十分冗杂,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忽略关键信息,信息的整合概括就变得不完整。
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线形状符号、词汇、颜色和简图的形式呈现信息,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或者像流程图一样的情节地图,在信息的点与点之间建立具备高度组织性的图解,构建时间、人物、事件之间的逻辑连接。
以复述《扁鹊治病》为例,文本信息分布在不同层次的维度上,学生复述课文时毫无头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教师应该确定维度作为定位关键信息的锚。首先,教师要在横向上确定情节地图的时间维度,然后在纵向上分别以扁鹊的行为、病情诊断和蔡桓公的态度作为纵向上的维度,围绕这些维度提取相关信息。教师先示范引导在“有一天”的时间点上寻找和扁鹊、蔡桓侯、病情相关的信息,并且强调关键信息一般以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形式出现。接下来,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提取其他时间维度上的关键信息。
下面的情节地图在视觉上有一种情节向前推进的感觉。竖着看,有助于学生理清文本的写作顺序,对比同一时间维度上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态度反差;横着看,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扁鹊和蔡桓公的态度变化以及病情的变化,体验情节的起伏,进而感知前一次拜见和后一次拜见的内在因果联系。
一开始,教师可以把完整的维度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按图索骥。慢慢地,教师就可以撤除一两个维度,提供一个半完整的支架,学生自主摸索空出来的维度,等学生熟练之后,他们就能完全自主确定提取信息的维度,再根据维度依点提取信息,接着连点成线,连线组块,把提取的信息整合起来。
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把情节地图转变成表格的形式,让信息的提取获得思维上的秩序,还能把画情节地图迁移到其他叙事性文本的复述上,促进自身分析和综合思维向抽象与概括发展。
2.列小标题提取信息
阅读长篇课文时,大量信息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判断,不知道哪些才是关键信息。因此,这时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框架,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障碍之中。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一种俯瞰全局的“上帝视角”。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为例,这篇课文截取了小说里的六个片段。
课后题目提供了两个小标题的范例,这两个范例语言简洁,是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学生可以研读这两个范例,积累列小标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模仿运用。比如片段一的小标题“游泳本领高”是“人物活动+形容词”,片段二的小标题“上夜校读书”是“地点+人物活动”,由此可知小标题里必然出现的核心要素就是人物的活动或行为,也就是要找出最具概括性的动词。片段三的前半部分描写雨来的爸爸,这些内容会对学生提取信息造成干扰,教师要提醒学生雨来才是文章的主角,提取信息要关注雨来。片段四是文章最扣人心弦的高潮部分,描写了敌人对雨来进行威逼利诱,想要逼问出李大叔的行踪,但雨来宁死不屈。在这个片段里,没有直接明显的信息可供学生提取,信息藏在文字背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再现情境,或者细细品读,引导学生联结文本的前后内容,让他们先依据阅读线索画出情节地图,再对文本信息进行解码推测等加工,形成判断的理由,最后整合信息把阅读思考的结果清晰地呈现出来,完成个人的意义构建。因此,片段四小标题的关键词可以是“刑讯逼供”,也可以是“威逼利诱”,而“斗争”更为合适,因为这个动词更能体现人物坚强不屈、敢于反抗的精神品质。
教师还可以改变列小标题的形式,让学生尝试用三个字或两个字做小标题,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小标题的规律:一是动词必不可少,二是动词要能概括主要事件或者能反映鲜明的人物性格,三是小标题最好能字数一致、结构相似。
游泳本领高 善游泳 游泳
上夜校念书 上夜校 念书
掩护李大叔 救同志 掩护
与敌人斗争 不屈服 斗争
被敌人“杀害” 被“杀害” “牺牲”
跳河中假死 巧脱险 脱险
提醒学生尽量围绕一个角度拟小标题,以免扰乱逻辑思维的顺序。比如第20课《芦花鞋》,全文围绕“芦花鞋”展开情节,教师可组织学生抓住“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哪几件事”这个问题,了解故事主要情节。左边的小标题经过调整后还可以变得更简洁,越是简练的标题越能体现学生抽象和概括思维的提升。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其他角度构思小标题,丰富小标题的形式和内涵。除了使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式拟小标题,还可以使用引用课文词句、引用人物语言的方式拟小标题,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