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必要性探析*
——以张家川县博物馆为例

2020-08-04悦李

丝绸之路 2020年2期
关键词:馆校张家博物馆

马 悦李 军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甘肃 张家川 741500)

在社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博物馆被赋予了社会教育的重任,成为特殊的教育机构和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民众服务,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在广大的服务对象中,学生则是主要群体,由此,博物馆也成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所以,博物馆教育一定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适应并满足当代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

一、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及二者的互补性

博物馆教育是以陈列展览及讲解等形式为主的直观教育,其教育方式是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让人们认识了解各级每一件文物所承载的历史、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等。这种直观的教育方式既能吸引不同年龄的人参观,又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同时,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日益丰富多彩,其在教育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学校教育是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及课程大纲,在规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地点,根据课程安排,由专门的授教老师进行的系统而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传授的知识以课本为中心,系统而具体,内容相对单一,教授形式相对固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相对学校教育而言,博物馆教育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多彩,授教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实物,互动体验学习,他们的好奇心能够得到满足,学习热情会在瞬间激活。由此可见,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就博物馆来说其可以进一步盘活用好文化文物资源,延伸展览方式,拓宽展览渠道;就学校来说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扩充学校教育资源。两者的结合能使教育效益最优化,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张家川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现状分析

张家川县博物馆于2011年年底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自开放以来,主要接待对象以考察团、工作组、群众、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生等为主。2016年以前,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是被动的观众自主参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活动相对较少。2017年起,博物馆工作人员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制定了专门的馆校合作协议,并就博物馆与学校双方的合作形式及相关内容做了明确规定,由此正式开启了馆校合作探索之路。近两年开展的馆校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看展览;另一种是在传统节日或寒暑假参加博物馆组织的相关活动。2017年,共开展馆校合作活动20次,其中学生走进博物馆看展览活动3次,参加博物馆节假日开展的相关社会教育活动8次,博物馆流动展览进校园9次。2018年,共开展馆校合作活动36次,其中邀请学生进博物馆看展览9次,参加在节假日开展的相关社会教育活动16次,博物馆流动展览进校园12次。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断提升,张家川县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但学校组织参与的积极性不强,馆校合作急需进一步深入。

为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教育功能,加强馆校合作的深度,我们就博物馆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通过专访、现场问卷、谈讨等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张家川县域中小学教师。调查情况如下表:

?

?

通过整理分析问卷,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认可的,但在馆校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一些老师还没去过博物馆;一些老师对博物馆的认知了解不够;博物馆与学校及教师的交流沟通较少;大多老师没组织学生参观过博物馆等。由此可见,博物馆社会教育处于被动状态。

结合张家川县博物馆近几年的社会教育开展情况和问卷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学校,都已经认识到馆校合作的必要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基本陈列形式单一,陈列内容简单朴素;二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手段单一,社会教育活动形式相近,缺乏创新意识;三是博物馆未能引进新媒体及信息技术,不能有效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四是博物馆与学校合作不深入,博物馆对学生教育效益不高。

三、张家川县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长效合作建议

目前,博物馆教育虽然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县区博物馆在这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学校利用博物馆进行教育还不充分,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如何进一步建立馆校共建长效合作机制,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其一,提升展览水平,举办专题展览,有效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优势。基本陈展不管多精美,若长期不更新,观众难免产生视觉疲劳,失去新鲜感。因此,博物馆要定期更新展览内容,改进陈展方式,举办精品展览,采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现展品。博物馆要转变观念,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讲解方式、贴近生活的讲解内容,讲好文物故事。同时,结合展览进行多渠道、开放式的互动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习实践,促进博物馆教育效益的最优化。

其二,提高博物馆活动策划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打破效仿雷同的模式。县区博物馆要积极培养专业的社教活动策划人员,改变形式单一的活动模式,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举办一些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满足广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增强他们对博物馆的认同感。除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和流动展览到当地学校巡回展出外,还可以举办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专题讲座;培训小小讲解员;开展具有本馆特色的动手体验活动;出版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等活动。博物馆还可以和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一些接地气的农业节庆、农事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农业节日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农业、热爱科学的兴趣;在寒暑假期间,举办本地传统手工艺制作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领悟工匠精神,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这样既能使博物馆教育方式更加丰富,也能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共进。

其三,积极引进高新科技,创建数字化博物馆,开创博物馆社会教育新形式,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博物馆文化传播要引进高新技术,开创新的领域,让文物研究从器物本体研究转化为其他多学科研究。如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制作出立体的三维影像;借助情景再现、三维空间、图像、声音、文本等,全面展示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开发研制一些电游文化软件,比如考古发掘游戏、电子展厅等,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观看展览、体验考古,把学生从一些不良网络游戏中吸引过来。同时,开展网络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德育素质健康发展。

其四,深化与县域中小学校的合作,建立馆校合作共建机制,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效益。博物馆教育工作要抓住学生这个主力军,盘活博物馆的文化文物资源,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将学生进博物馆参观和社教活动进课堂写进教学计划。与学校教师多交流,请他们加入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制定中来,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色开设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校教学内容,还补充了博物馆陈列展示之不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教育资源互补,使青少年教育收益达到了最优化。这既是对博物馆教育的提升,也是对学校教育的拓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博物馆要运用创新思维,实现博物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快捷、全面传播,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博物馆要和学校积极沟通、加强合作、不断深入,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馆校张家博物馆
说话算话的我
张家塬村村歌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博物馆
张家贵 藏石欣赏
试论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