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岷县秦长城遗址考察纪实

2020-08-04张润平白文科

丝绸之路 2020年2期
关键词:崆峒山考察队洮河

张润平 白文科

(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甘肃 定西 748400;定西市改革研究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秦长城首起地崆峒山(现在叫五台山)全景,画面洮河对面最高山峰处即为烽燧遗址,是5月2日重点考察所在地,山下田地半中间即为秦长城西大门位置。 白文科 摄

2020年5月1日至4日,由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与岷县文旅局联合发起,邀请西安、兰州、天水、陇南等4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深入甘肃岷县洮河流域实地考察秦长城遗址,拨开重重历史迷雾,见证了秦始皇万里长城起首地——岷县(崆峒山)的真实面目。

从“骆驼巷”到“崆峒山”

清风送爽,夏日弥香。5月2日8点半,考察队统一乘坐大巴车从岷县县城出发,前往十里镇骆驼村。骆驼村地处县城西部,距岷县县城7公里,位于东经103°57′,北纬34°29′。见图2

“骆驼村”当地人都叫“骆驼巷”,至于因何得名,不得而知。据当地农夫76岁的刘瑶老人回忆,上世纪30年代村东边有一道宽五六米,深三米左右水沟,水流清澈,鲤鱼颇多。村头洮河岸边,有一座高约20米、黄土夯筑而成的圆形墩台,有石块砌成的方形底座,直径大约30米左右,从底座盘旋而上的石基有一米多宽,墩台夯层大约10公分左右,墩台两里范围内全是农田,没有住户,当地人叫“墩看川”。考察队所见,洮河沿岸绿树掩映、一排排新式民居琉璃光鲜,原来的墩台遗址上盖起了一排六间钢筋混凝土平顶房,历经沧桑巨变,如今已难觅昔日光景。据当地文化学者、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润平先生介绍,“骆驼村为秦时兵营驻地,西倚高山、东临洮河、城池兵营一应俱全,包括民间所称的‘骆驼巷’(长城形制中的其中一种即跑马巷),一并构成了秦长城西大门的建制”。

考察专家学者在骆驼山上攀爬 白文科 摄

阳光明媚,山花摇曳。考察队在骆驼山下的洮河二级台地上下车,路旁有一处秦时遗迹,当地人叫“白土崖”,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出土了青铜戈、铜镞、骨镞等文物(现藏岷县博物馆)。考察队伍沿骆驼山山脊小路而上,一处处有明显人工夯筑痕迹的石墩遗迹清晰可见。随行的刘瑶老先生向考察队介绍,骆驼山脚下有一突兀而起的小山包,当地人叫“龙首”,是方域内“龙脉”所在,小山之上曾有一人高的石墙和两个石墩台。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山脊之上散落的石块隐约可见当时所筑之石墙和墩台。沿山坡上行500米左右,草丛中随处可见秦瓦残片。考察队员欢欣雀跃,随手捡拾欣赏,纷纷拍照留存,甘肃省考古研究所侯红伟研究员认真观察瓦片厚度及纹饰后认为,瓦片为秦汉遗物无疑,如此大面积的田间散落,足见当时建筑规模之大。山脊之上,有大量呈辫状散落的石块,人工夯筑痕迹明显,疑似风化坍塌的墙体,从山底一直延伸到山顶。

随着海拔不断攀升,上山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山间小路也断断续续,考察队伍行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在半山腰一处避风向阳的坡地上,考察队员随地席坐歇息,随行的岷县文化学者、民间音乐创作人徐卓唱起了洮岷花儿:“红心柳树两张叉,长城迎来大专家。秦皇遗址都考察,岷州儿女乐开花”,悠扬的曲调回荡在高山峡谷间,间或欢声笑语中,其乐融融,让原本枯燥的文物考察顿觉妙趣横生,生意盎然。

考察队专家学者观察分析捡到的秦汉板瓦残片,从左起分别是甘肃省考古所侯红伟研究员、西北大学史党社教授、陇学研究院高天佑院长。 白文科 摄

登顶骆驼山,一览众山小。中午十二点,考察队按计划到达了骆驼山顶,这个山头叫“羊巅沟梁”,海拔2838米,为周围几座大山之“结”,从周围不同的山脊攀爬其顶峰都在这里,沿南面山脊而下,就是当地人所称的“五台山”,《通典·州郡典》记载“岷州,今理溢乐县。春秋及七国时并属秦,蒙恬筑长城之所起也。属陇西郡。长城在今郡西二十里崆峒山,自山傍洮而东,即秦之临洮境在此矣。”五台山正是典籍中所指的“崆峒山”。顶峰之上,有一人工筑起的墩台遗址,墩台直径约10米,呈圆锥形,高不足3米,坐标东经103°54′,北纬34°24′,墩台周围秦瓦残片俯拾皆是。考察队详细踏勘测量记录了墩台信息,随行专家学者在遗址旁席地而坐,就着苹果和矿泉水,享用岷县道地美食“岷州肉夹馍”,经过一段艰难爬涉,加之发现之旅惊喜连连,简单食物也让大家大快朵颐。

中午12点48分,考察队在崆峒山顶举行了庄严的祭山仪式。群山逶迤,碧空如洗,站在古遗址旁,张润平先生指着周围山脉沟谷向考察队员详细介绍秦长城起首于此地的原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以清晰地看到,东有二郎山自东向西横亘于洮河谷地,与岷山、洮河形成犄角之势,将崆峒山下的大片良田揽入怀中,秦时兵马在洮河南岸驻扎布防,便可轻易扼住河谷咽喉,易守难攻,可谓得天独厚的屯兵之地,再筑防御工事于周遭山脊之上,可保万无一失。南有平均海拔4436米的迭山从西北向东南直逼崆峒山,二山相接交错的洮河谷地、白龙江峡谷自古就是羌、藏、汉等多民族往来的大通道,也是西北少数民族进犯中原的重要路线之一,在此布置哨塞可以将此交通线路尽收眼底,牢牢攥在手中。西可举高临下,对沿洮河顺流而下的匈奴兵士进行监视,一旦发现敌情可以快速预警,利用洮河天险歼灭敌人。听了张润平先生的一番解说,考察队员们不禁感叹古人用兵布防之严密精妙,也对史书载记的“以河为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阳巅沟梁最近画面正中即秦长城烽燧遗址,也是整座崆峒山从西南到东北方向全景图。

站在山顶俯瞰,洮河婉转东流,两岸田涛沃野,古陇西郡治所在地——岷县县城傍岷山一隅,军事、交通地位之险要一览无余。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旌旗战鼓、狼烟烽燧,考察队员无不感慨万千。陇蜀文化学者高天佑不禁大声吟道:“陇西古郡守西疆,百代悠悠秦帝王。碌曲滔滔九道拐,长城莽莽两千苍。踏遍岷山寻马迹,望穿青冥待鹰扬。谁言边界等闲事,甩汗西陲找铁墙!”见图8、图9

考察专家学者在崆峒山顶最高烽燧遗址的二级台地上合影 白文科 摄

考察队员沿南面山脊下行,由于此地常年人迹罕至,山间小径荒草覆地,荆棘林木异常茂盛,幸好张润平已经在4月26日先期上山勘察路线,带领当地老乡开辟了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林间小道,才能勉强抓着树枝艰难通行,但依然陡滑异常,有几处悬崖峭壁、直上直下,考察队员相互搀扶、战战兢兢,不敢稍有大意。下行200米,发现一段高约1米、宽约2米、长约30米的石砌壕沟。据刘瑶先生介绍,上世纪30年代,这段壕沟一直延伸到对面山脊处,总长200多米。壕沟延伸坡段的左下方坑洼处,有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天池,常年清水盈盈,人畜动物绕池饮用。可惜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当地群众开荒种地填埋了。考察队员在刘瑶老人指引下,向山坡下探寻,山涧无路,林木茂盛,青苔遍野,湿滑难行,隐约听见水流潺潺。那时坡底下的一眼泉水,一直那么流淌着。由于时间有限,考察队员未能实地考察。

下山的荆棘遍地,异常陡峭难行。 白文科 摄

再沿山脊下行约200米,山脊正中有一块较为平坦的荒地,长约300米、宽约70米,石砌墙体密集,当地人叫“后寨子”。位于正中偏南有长方形墙体三处,四维均有石砌墙体,当地人称“红花堡”,至于名称的由来,随行的老人也无从知晓。考察队员详细踏勘了这个遗址,对到处散落随手捡到的秦瓦残片认真分析探讨,联系山川地貌各抒己见,充分凸显了此次考察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再顺山脊下行约一公里多路程,就是前寨子,当地人习惯叫四台子。在四台子南侧有完整的大约有500多米的石砌墙体。四台子下去就是三台子,在三台子坡段出土过一件战国时期最常用的青铜兵器“殳”,现由岷县博物馆收藏。从前寨子下得山来,路程约2公里,已到了下午3点半。一路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踏勘取证,考察队员早已精疲力尽,半山坡上林荫之中的关帝庙成了歇脚的好去处。热情好客的当地老乡得知考察队要经过,早已准备好了茶水等候多时,大家在庙门前水泥台阶上随意落座,山风习习,清茶醇香,欢声笑语响彻山谷,此景此景其乐融融令人陶醉。

从“熟羊城”到“秦关”

从五台山(崆峒山)下来,已是下午4点,考察队从骆驼村出发,前往岷县西寨镇关上村长城遗址。车辆在洮河北岸逆流而上,沿途绿树成荫,田野里地膜当归吐露新芽,农人忙碌耕耘,一派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

山间临时开辟出的小道异常艰险白文科 摄

考察专家学者在崆峒山坡踏勘遗址白文科 摄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冯玉雷教授访谈地74岁刘瑶老人 白文科 摄

关上村距岷县县城约40公里,长城遗址位于该村西侧关上河南岸。考察队员在张润平先生指引下,近距离观察遗存墙体和壕堑。这处遗址当地人称“熟羊城”,秦汉时期为洮河流域东西往来的重要通道(如今省道580线经此可直通陇南、定西、临夏、兰州等地)。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时王韶率兵攻破铁城,鬼章王率部从闇门逃出順壕堑跑到关上村关城内小憩,刚宰羊在锅里煮熟,尚未来得及用餐,追兵就赶来了,活捉了鬼章王,由此得名。考察队员被“王韶生擒鬼章王”的故事深深吸引,对“熟羊城”也产生了许多好奇。据张润平先生介绍,“熟羊城”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西面山脊悬崖峭壁,北侧墙体残存长约16.5m、高4.6m、墙基厚度4m,顶层厚度1m,南侧墙体长约5米。南北墙体距离约56m。考察队员现场看到,一条柏油马路从遗址旁经过,遗址内已经开垦农田,禾苗青青,农人耕作。询问当地农民得知,上世纪70年代,通往冶力关、古狄道今临洮和临潭、合作、夏河、青海的道路从“熟羊城”中间穿过。这是一条从秦岭穿越到达青海再而北向到达蒙古高原的陆路,无需受河流的阻碍。从这里出发,到达临潭县冶力关,再穿越洮河,是进入蒙古高原的一条便捷古道。后来修筑公路毁坏了邻河墙体,至今仍可清晰地看到当时的道路。当地政府在路旁设置了“长城遗址”保护标志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察队员纷纷在碑前合影留念。

踏着夕阳,继续沿洮河南岸逆流而上,距岷县县城约55公里处,就到了“秦关村”(行政区划上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总寨镇),先秦时为古临洮(今岷县)秦长城逆向洮河以西延伸防御的末端。据张润平先生调查,该村70%人口为秦氏。秦关村西侧有道“秦关沟”,从沟顶山脊分岔出五条黄土山坡,在坡脊梁处均有人工开挖壕沟,直通洮河岸边。考察队的车辆停靠在国道316线秦关村洮河对岸的路边,夕阳下壕沟承“之”字型在山坡上蜿蜒盘旋,直通山顶,犹如从洮河中飞腾而出的巨龙,气势磅礴。随行专家学者不禁感叹,有这些巨龙“拦沟”防御,完全切断了洮河沿岸由西向东的交通往来,可见当时洮河以西布防之严密,用心之良苦。

日落西山,晚霞似火。考察队伴着洮水汤汤、晚风习习,在岷山环抱中踏上了归程,不知谁在车上轻轻吟诵:“我把苍狼大地给你/把一座繁华的城给你/洮河,你已得到了很多/你把所有的过往带走/把一个人的心带走/洮河,你已失去很多……”。

从“铁城高庙”到“黄河长江分水岭

张润平向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雍际春教授、侯红伟研究员、史党社教授等专家学者介绍西寨镇关上村“熟羊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延续背景。 白文科 摄

考察专家学者在岷县维新“铁城高庙”遗址合影白文科 摄

《丝绸之路》杂志社编委成员在麻子川镇岭峰烽燧遗址合影,从左起分别是杜永仁、黄兆宏、张国荣、冯玉雷、莫超等,此地背面属于长江流域的陇南市宕昌县属辖,正面属于黄河流域的定西市岷县属辖。

岷州五月,乍暖还寒。5月3日早晨8点半,伴随着朝阳冉冉升起,考察队登车出发,沿洮河西岸顺流而下,一路直奔岷县最北端的乡镇——维新镇。阳光明媚,梨花飘香,洮河两岸春意正浓。透过车窗,远处山顶上的古烽燧依稀可见,随行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着岷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身临其境踏访调查,对岷县“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战略地位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教授莫超不无感慨地说:“岷县地处地理、气候、文化、民族几大交错带上,自古陆路畅通四方,洮河流域土地肥沃,历朝历代商贸繁盛,注定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啊!”

“铁城高庙”壕堑遗址位于维新镇坪上村,距岷县县城约50公里。要看到壕堑遗址需从公路边爬上一段山坡,来到半山腰处的一个台地上。考察队员早已忘却了昨天爬山过坎的辛劳,一个个争先恐后爬上山丘,山坡上油菜花随风摇曳,花香扑鼻。田埂边散落的砖瓦残片随处可见,越接近城墙残迹,残片越多。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曾建立过少数民族政权“铁城国”。考察队来到古城的东北角上,最后的两处残垣断壁前,三块巨大青色石条依次摆开,残缺的城墙遗迹历经风雨侵蚀摇摇欲坠,一种历史的苍凉之感油然而生。随行的岷县博物馆馆长刘虎林捡到一枚铜钱和几块残损瓦片,十分高兴,准备带回馆里作为标本。

沿着山坡往上爬,一道绵延长五六公里的壕堑赫然出现在眼前。这道壕堑位于洮河南岸东西向的大山脊梁位置,阳光下格外显眼。考察队从古城残存墙体沿壕沟一路上行,台地上的壕沟当地人已经翻耕种地,沟槽高约2米,宽约5米,从古城遗址一直通到了山顶。随行专家一边踏勘一边分析判断壕堑的形成年代和用途,对史书记载的“南戍五岭,北筑长城,以备胡、越;堑山填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径数千里”和“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展开了讨论辨析,拨开层层历史迷雾,让那些久远的车马战事渐渐浮现眼前。遥想当年金戈铁马,眺望古城山间壕堑,随行的陇南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副主任、文化学者焦红原禁不住吟道:“岷县的关梁上/残存着些许的城墙/也有些壕堑/三四米宽,数米深/在台地,在山坡/仿佛历史在大地的抠痕/防御是种警觉/也是人的某些本能。”

中午返回县城午餐,考察队稍事休息便走进岷县博物馆,参观岷县出土的秦瓦、青铜戈、镞等文物。下午三点前往麻子川镇岭峰村亭障遗址。岭峰村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上,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先天防御条件。其村南面山头上有文昌帝君庙,庙址原为一高耸的烽燧,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已然坍塌,后当地民众建庙供神,香火不断。这里出土了大量秦代绳纹板瓦、筒瓦残片,陶质为泥质红陶、灰陶,少量内饰有麻点纹、粗布纹,并在距石碑基座近1.5米的地层横向埋藏有大量秦汉瓦片。考察队来到山顶,随处可见秦瓦残片散落在周围农田里,风烈烈,天高云淡,脚下黄河长江两条水系的重要支流叠藏河、岷江一东一北逶迤流淌,经过千百年的岁月蚕食,昔日的壕堑、烽燧、城址已是杂草丛生,萧条凄清,不少地方已难见其身。仅调查所见也足以证明秦长城起首于岷县、曾发挥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以及岷县战略地位之重要。

考察专家学者认真研判麻子川镇岭峰村烽燧遗址出土的秦汉瓦残件年代。中间手拿一沓战国秦瓦标本的为岷县博物馆刘虎林馆长。 白文科 摄

考察队全体在崆峒山最高烽燧处合影 白文科 摄

考察专家学者在麻子川镇岭峰烽燧遗址合影,此地背面属于长江流域的陇南市宕昌县属辖,正面属于黄河流域的定西市岷县属辖。

残阳如血,群山如黛,下午六点半,考察队圆满完成了对岷县秦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踏上了归程,至宾馆用餐已经是晚上快8点了,讨论的兴致依然很浓。

考察专家学者在骆驼山牌嘴遗址现场捡到秦汉板瓦残件背面纹饰

考察专家学者在骆驼山牌嘴遗址现场捡到秦汉板瓦残件里面纹饰,瓦宽26公分。

考察专家学者在麻子川岭峰遗址现场捡到战国板瓦残件背面,纹饰已经全部剥落。

考察专家学者在麻子川岭峰遗址现场捡到战国板瓦残件里面纹饰

考察专家学者在麻子川岭峰遗址现场捡到战国筒瓦残件背面纹饰及尺寸

考察专家学者在麻子川岭峰遗址现场捡到战国筒瓦残件里面纹饰

考察专家学者在骆驼山牌嘴遗址现场捡到战国筒瓦残件

猜你喜欢

崆峒山考察队洮河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回国
崆峒山之行•其一
崆峒山之行•其二
目击
车过洮河
火星考察队
歼敌
星火燎原
崆峒山:仙山作舟云似海
考察队遭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