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就名师的基本维度

2020-08-03杨九俊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剧场名师专业

杨九俊

经常和名师们打交道,总感到他们的品质中有许多是相通的,这里以黄艳梅老师个案为例,说说粗浅的认识。

其一,基本形象。

名师首先基本形象要好。王栋生老师曾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新课改开始不久的一天,他一支粉笔一本书去上课了。那时每节课都有一张对教师的评价表,栋生老师下课时就对课代表说:“我给你把评价表带到教务处去吧,免得你再跑。”评价表拿到手,王老师脸色变了,因为表上有一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0分的分值课代表给了8分。王老师批评课代表:“你们应该做诚实的人,讲真话,打个0分。为什么给8分?”课代表笑嘻嘻地解释:“今天阴天,教室里很暗,王老师一来就把电灯都开了,触电啦,可以拿分的。”我听了这个故事,立即对王老师说:“栋生兄,这是因为你基本形象好啊!”我在听公开课时,也看到过执教老师跟学生套近乎,但有位小男生就是不以為然。下课后我和那位小男孩聊了一下,他悄悄告诉我:“老师,你不知道,他平常可凶呢!谁理睬他?”可见基本形象好坏大不一样。

具体来说,好的基本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一个“好人”。好人,最重要的是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特征,会使他的人格、情感染上一层特殊的色彩。“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太阳”,他必然给人正向、阳光的“形象”。这是所有健康的职业形象的共同要求。第二,符合教师的角色规范。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以那个行业的角色规范打量具体的社会人。这里的角色规范未必是条文式的标准要求,而是千百年来,至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新职业没有千百年可言的),人们积淀的职业理解和文化认同。比如教师,“要像个教师的样子”,可谓言简意丰。第三,热爱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落实到职业生活中,就是对学生的爱。教育就是爱的职业。对照这三条,黄艳梅都是立得住的。听她讲过一个面包的故事,可见她作为一个“好人”“天生丽质”,“谨守本分”。正是这样的生命底色,使她成为人民教师,一定符合角色规范。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黄艳梅认为师爱成色中应有悲悯情怀,有此才爱得坦荡真切,还有高于母鸡护雏的智慧之爱。她在轮岗时吐露过这样的心声:我们常对老师们说要善待每一位学生,那做校长的怎么能嫌弃薄弱学校?求索艰辛化为生命甘甜,学校师生对她的喜爱和留恋足以证明她的师爱深厚、真诚。

其二,根本理念。

《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名师区别于教书匠的重要之处,是名师有形而上的追求。教师职业的形而上,就是师者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提炼成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贯穿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根本理念。有了核心价值观,我们所有的追求就有了根本的精神,它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所有的工作。这样一种根本理念,在名师那里往往有三种表达方式,一种是教育哲学,比如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又一种是教学主张,比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还有一种是教学风格,比如于漪老师的情感激荡,于永正老师的精致大气。从这些表达中,都可以看出诸位名师形而上的追求,都可以触摸到他们的价值追求、根本理念。

具体到黄艳梅呢?在我看来,让学生在表现中成长正是她的核心价值观。这样的根本理念可以贯穿她的教育生涯,也是她对学生的热爱具体落实的一条路径。诚如黄艳梅介绍,在语文教学中,她是以写作为语文素养培育的突破口的。作为同行,我与她的认识不完全一样,我是赞成写作是阅读下的蛋。我自己做语文教师时,似乎是重阅读轻写作的。记得当时校领导跟踪我的课,就批评我的写作教学比不上阅读教学。但是和黄艳梅老师多次交流后,我认同她以写作为突破口的价值追求,就是让学生表现。语文学习大抵有向内向外两个方面,向内是涵育身心,向外是以言行事,以言取效。语文又是一种能力科目,实践性是其重要的本质属性,语文学习自当是以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学生向内的涵育需要一个“出口”,需要“做”“表现”,而这种“做”“表现”本身又有涵育的功能,这样的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互动、激荡,方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如此,培育其他学科以及超学科的素养,概莫能外。黄艳梅以表达为主线的“言语主题”单元教学、京剧文化进校园的校本实践、剧场空间教育探索,无一例外,都是让学生“出场”,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可以说,让学生在表现中成长,这样的核心价值观照亮了她的教育天空,照亮了她的教育生涯。

其三,实干精神。

名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名师自当脚踏实地。名师的高度是一节一节高质量的课叠就的。上好课是名师的看家本领。教师专业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专业实践改进,为了改进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改进,进而改进了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最主要的内涵就是站稳课堂,把课上好。名师的进步也是通过具体项目“做”出来的。学校变革往往是采用项目化的方法;教师们的基本问题解决和创新,很多的思考和探索,也都往往提炼成教学改革的项目;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兄弟学校也有许多合作项目。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说是“项目育人”似乎并无不妥。环顾四周,哪位名师手里不是至少有一个项目呢?

名师的影响往往是伴随学校品质提升过程而扩大的。不少名师也是名校长,即使是一名普通教师,名师在学校具有学术地位,有学术影响力,他们大抵也是非组织、非体制安排的课程、教学领导者。教师和学校,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利害相关,休戚与共。有的名师实至名归,名气很大,很重要的是,无论是主政学校,还是作为专业领袖,他们对学校的进步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名师的地位也是随着专业成长共同体的进步水涨船高而形成的。现在的名师,作为专业领袖,制度安排赋予他们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领衔着名师工作室。即使不是组织行为,事实上许多名师身边也集聚了一批同行特别是青年教师。名师和共同体的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他们在成就青年教师和同行的同时,教学相长,自身发展也在不断跃升之中。

上课、做项目,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带领青年教师成长,这些都需要名师们脚踏实地,手抓留痕,扎扎实实地去“做”,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黄艳梅老师也不例外。她是“双肩挑”人员,学科教学主张鲜明,办学实践项目在手,一直是个“大忙人”;领衔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和省名校长工作室,是将工作和生活早已融为一体的“惜時人”。她是务实耕作的教育实践者,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其四,研究品质。

梁启超先生说过,做教师,一方面可以教学生,一方面可以做学问,可以享受两种人生趣味。名师大抵如此。我曾经多次和教师们分享一位美国专家的至理名言:“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正是因为研究,因为写,许多教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自然而然地成为名师。

黄艳梅老师也是如此。她的剧场空间教育,从京剧,到“剧课程”,到“剧场空间”,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她认为,戏剧与教育有着共同的人性表现基础,但从戏剧到教育,实现有效打通、融通是有难度的。难能可贵的是,黄艳梅发现了“剧场”这个原型,一出戏的生命开始于创作者的头脑中,最终进入的是观众的头脑和记忆,而剧场正是这一过程发生的地方。由此拓展到空间,空间不仅是一个客观的空间,还是主观的空间,空间还渗透着多种社会关系。剧场是客观化的存在,而空间可以流动、建构、绵延,彰显人的活动样式。黄艳梅将剧场空间的隐喻意义置于教育学语境,剧场的所有的基本元素都存在于教育之中。黄艳梅老师和我讨论剧场空间教育,有好几次,我留给她的话都是“再想想”。然后,她又开始一轮读书和思考,在每一次“再想想”中深入探索,体现出孜孜以求的研究品质和理论创新的勇气。思考、实践、总结,黄艳梅通过写作将研究成果分享出来,把模糊的变为清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总之,名师成长有不少共同规律:基本形象要好,是一个好人,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树立根本理念,有着形而上的追求,以核心价值观统领自己的专业实践;富有实干精神,课堂教学质量高,教改项目做得好,参与学校变革,和同行们亲密合作,共同进步;具有研究品质,通过研究,把许多不可能变成积极的可能。黄艳梅老师的成长,正是这四个维度共同合力的一个成功案例。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剧场名师专业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开心剧场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