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可为”与“不为”

2020-08-03杨文娟徐志彤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立德树人

杨文娟 徐志彤

【摘 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倒逼着教学场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工具、教学样态以及师生角色定位等的改变。结合线上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思考,面对“居家学习”,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加大优质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及资源建设能力;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丰富居家学习的内容;要引导学生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开展真实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居家学习;立德树人;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0-0007-04

【作者简介】1.杨文娟,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江苏常州,213023)局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徐志彤,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常州,213003)主任,高级教师。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线上自主学习”要有哪些作为?又“不为”哪些?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以下简称“钟楼区”)在学生“居家学习”两周后,面向区域内教师展开了一次线上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引发我们思考:面对“居家学习”,教师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涵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导学准备情况,包含教师所在学科教研组的导学规划情况、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情况、网络教研情况以及学习工具(平台)的选择情况等。二是导学过程实施,包含学生自学计划的制定、每日导学时长、自主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无法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学业指导等。三是学生学习评价,包含学习评价方式、学习效果预测、学习监控预测等。四是教学启示,即传统教学需要进行怎样改变等。

(二)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以选择题的形式了解相关情况,共收到有效问卷2033份。

(二)调查对象

本次参与调查的是钟楼区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具体分布情况见下页表1、表2。

由此可见,被调查教师群体以小学教师为主,初中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在被调查教师学科背景方面,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科教师人数最多,分别为736人、471人、242人,占统计总数的36.2%、23.7%、11.9%。其余学科人数较多的分别为道德与法治(189人,9.3%)、体育(146人,7.18%)、美术(97人,4.77%)、音乐(82人、4.03%)等。其余学科均不超过50人次,占总数比例不超过4%。

二、调查结果引发的“六问”

1.为什么优质网络资源的使用率不高?

在学习工具(平台)的选择上,各种选项共计被选择5388次。考虑到选择频次与被调查人数(2033人)之间的比率关系(平均每人2.65个),可以大致确定:绝大多数教师使用了不止一种途径(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导学。在工具使用频率方面,QQ群(1435人次)、微信群(965人次)、省名师空中课堂(695人次)、学习类App(622人次)占据了前4位。为什么国家、省、市推荐的大量优秀网络资源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省名师空中课堂”等却未得到有效使用呢?

2.线上教学时长如何严格把控?

在回答“您每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约有多长”时,1208名教师(59.42%)回答“1小时以内”,562名教师(27.64%)回答“1~2小时”,回答2小时以上的人数为263人(12.94%),而每日指导3小时以上的教师有103人。由此可见,超过85%的教师指导时长在2小时以内,其中又有超过70%的教师在1小时以内。总体来说,教师每天线上指导时间把握得比较好,但依然存在线上学习时间过长的现象。过长的线上学习时间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更会危害学生的视力,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居家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在回答“您给学生布置了哪些自主学习的内容”时,课外阅读(1214人)、推荐观看各类主题纪录片(综艺节目)(937人)、體育锻炼(866人)占据前3位;而背默抄写(667人)、各种实验(476人)、做各类补充习题(305人)也有着一定的份额。可见,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各种书面作业的偏多。另外,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窄化了学习的范围,特别是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安排得还不够系统有序。

4.教师如何准确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在回答“您是如何了解、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这一问题时,多数教师选择了“电话、微信、短信或QQ联系”(1637人次),“拍照上传班级群”则有989人次选择,“每天固定时间在网上组织学生答疑”选项有845人次选择。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策略方法比较单一,使用线上分享、语音互动等形式进行评价,并能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组织网上答疑)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此外,还有31人次选择了“不指导、不关注”,其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监控。没有评价的学习是“放羊式”学习,对于自控、自主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很难保证其学习成效,这种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

5.居家学习如果没有家长督促,怎样做到有效呢?

在回答“您认为家长在家督促辅导的情况怎样”问题时,认为“比较好”的最多,占50.47%(1026人),其他依次是“一般”(699人,34.38%)、“非常好”(246人,21%)、“较差”(62人,3.05%)。目前,各企业已经开始复工,家长已不太可能像前期一样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关注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如何在不增加家长负担的情况下做好家校沟通,尽可能让家长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中,发挥家庭的教育力量,是后期学生自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

6.居家学习引发的线上教学,教师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在回答“经历此次疫情,您认为教学领域需要作出哪些改变”这一问题时,除极少部分教师(24人)回答“没有必要改变”外,绝大多数教师均能选择自己认为必须改变的一条或几条策略(见图1)。其中,最高选项(1475人)与最低选项(886人)的频次差距不足40%。因此,大致可以推断,大多数教师对这几项的重要性还是有着较为一致的共识。但认识到重要性并不等同于一定能在实践中做到,结合调查问卷前面的问题进行综合判断,让教师将这些认识真正转化为自身行动,应成为后续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居家学习,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议

1.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开展自主、泛在学习,既是本次疫情带给教师观念与行为上的冲击,更是时代发展趋势和教育发展规律使然。学习不仅发生在物理意义上的课堂里,更应与学生的生活休戚相关。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从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陪伴者,从象牙塔里的“教书匠”转变为与时代、社会保持高度联结的思考者,并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者。

2.要加大优质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及资源建设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知识信息扑面而来,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选择、获取最优质、最适切的学习资源,这对师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在具体的学习场景中师生要不断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加大优质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增强资源建设的意识与能力。从本次调查中不难发现,线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资源相对较少且不成系列。学生成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大综合学科资源建设力度迫在眉睫。

3.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丰富居家学习的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而推迟开学后,孩子们眼前就有非常好的“教科书”。经历这次疫情,教师更应强烈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引导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因此,要带领学生把生活、社会这本“大教科书”读好。感恩教育、敬畏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都应成为居家学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考力,以“育人”为导向,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4.要引导学生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开展真实的深度学习。

长期以来,“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满堂講”“题海战”式课堂依然是现实主体。疫情期间,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必然,但由于准备不足,学生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自主学习也有流于形式之嫌。要依托网络资源,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获得,更要掌握发展学习思维的方法,并能将之迁移运用以解决真实问题。

5.不要再以单一的分数高低评价学生。

学习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学生在没有教师、学习伙伴进行面对面监控督促的背景下开展自主学习,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学习质量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问卷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评价手段还比较单一,评价内容过多关注了学习结果,而对学习过程的关注相对不够。学生的专注度、自觉性、好习惯等能否都纳入评价视野?学生对这场疫情的多元认知、多维表达、多重理解能否作为学生“社会化”的过程评价?

6.不要再忽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延期开学,更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很多家长已经复工的实际情况,如何帮助学生在无陪伴下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家长群策群力。教师要争取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引导家长参与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教育还要努力成为家庭教育的策划中心,教师要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形成家校合育新风尚。

7.不要再把学生“束缚”在一间间教室。

没有了严格的“课程表”的约束,没有了“班级授课制”的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每天都在发生,且无处不在。有教师困惑:我“抓”不到学生了!请扪心反思:究竟是学生“散”了你抓不住,还是习惯了“掌控式教育”?我们能否有“牵风筝”的本领?

8.不要再低估网络教研的力量。

当下,教育信息化、现代化需求之迫切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知。加大网络教研力量、加速培训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都要加大网络教研力度,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流程,加强优质讯息的互动分享,为教师线上指导提供支持保障。同时,自主学习、同伴互助更应成为疫情期间教师工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学校要积极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教师学习研讨,开设各类主题沙龙、读书分享会、导学经验谈等,开展教师发展培训,以培养更优秀的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立德树人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