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劳动法相关问题

2020-08-03石念慈

大经贸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律问题解决途径大学生就业

【摘 要】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的人生节点,而在这一节点也相对脆弱,会与许多劳动法上的问题正面相对。而今年的疫情多少也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影响。那立足于社会整体现状,本文着重列举了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劳动法问题并进行分析,试图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以及立法层面来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并保证大学生的切身合法权益,为社会经济建设增砖添瓦。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法律问题 劳动法 解决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

由于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虽然理论知识充足,但社会经验较少,而且有一些大学生秉持着错误的就业理念,相关企业的选拔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导致大学生似乎成为了新时代的弱势群体,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二、面临的具体劳动法相关问题

(一)应聘时面临歧视问题。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般是处于劣势地位的。由于供求关系不对等,人多而岗位有限,因此择优录取无可厚非。但有些用人单位设置十分严苛的要求,最为常见的就是大学生面临着性别歧视和教育背景的歧视,一些用人单位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绝大部分的招聘单位对于求职者毕业学校都有要求,有些甚至非985、211不录用,同样地还有来自户籍的歧视,一些用人单位非本地戶口不招等等。

(二) 用人单位违法收取押金的问题。经常有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劳动者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扣留劳动者的身份证件等。这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三)混淆试用期与实习期的问题。许多大学生都误以为试用期就是实习期。其实不然,实习期间,学生与实习单位并不成立劳动关系,故不受劳动法保护。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的考察期。因此,试用期间,劳动者也是受到劳动法保护的。

1.不可规定过长的试用期。试用期最长是不得超过六个月的。且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等。

2.不可规定过低的待遇。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不可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和40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四)混淆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问题。

1.只签就业协议。就业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它不能替代劳动合同。因为劳动合同涉及到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劳动权利义务关系更为明确的内容,对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更为明确,。

2.不签就业协议。直接签劳动合同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不利于学校做好就业促进工作,增加周转的时间,降低新单位办理手续的效率。其次,不利于对双方尤其是大学一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果正式就业前一方反悔,另一方将无任何依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面临不合理劳动条款的问题。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有些大学生不会认真阅读条款内容,或者面对不合理的条款,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从而导致自己签署了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却还不自知。例如,有的规定毕业生不得恋爱结婚,甚至还出现了“生死合同”等。

三、解救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生应加强权利维护意识。大学生应通过学习关于劳动就业的法规知识,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权利救济的途径。并增强平等就业观念,公平地与用人单位交流,面对就业歧视与不公甚至合同欺诈,要及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在就业入职前,务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等有关法律文件,并且审慎对待合同条款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学校应加强就业前的指导。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举办专门就业专题讲座,以及设置就业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先择业后 就业”的就业观念,帮助毕业生对自己有个明确的定位,理性定位就业期望值,从而确立清晰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应的劳动法制度下的保障举措,并推动相关立法的完善;还可以创建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司法救济体系,及时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并规制用人单位的行为;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加强普法工作。健全完善执法体制和行政监督体系,有效地监督大学生的就业市场。

四、结语

大学生是青年团体的主力军,而青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从学校的象牙塔下真正进入到真枪实战演练的社会,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大学生自身要随时携带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学校在他们临出发之前也应做好他们的心理建设,还有政府有关部门在必要时刻要给予援助,为他们穿上安全的铠甲,相信如此,大学生可以顺利就业,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琳娜.《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 王本成.《浅谈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2014.

[3] 陈伟.《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法律问题分析》[J].2017.

[4] 张婧.《大学生就业中订立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问题探究》[J].2017.

[5] 吕鹏涛.刘星晨.路耀强.《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法律问题分析》[J].2019.

作者简介:石念慈(1999-),女,汉族,湖南长沙市人,学生,本科在读,单位:延边大学,研究方向:法学。

猜你喜欢

法律问题解决途径大学生就业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