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
2020-08-03陈琼娜
陈琼娜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一个个看似分散的知识点可以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虽然很多学生在课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并且及时补充笔记,但是在数学考试中却很难获得优异的成绩,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笔者通过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在将知识传输给学生的过程中,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没有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严密的数学逻辑体系。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他们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关系密切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将主要围绕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巧妙应用进行探讨。
一、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概念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概念性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接触思维导图让学生以色彩和图像为基础认识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帮助学生将难以理解的隐性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显性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能让学生轻松地辨别有一定相似性而容易混淆的知识内容,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清晰。可以说,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把概念以思維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上 “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只是让学生不断重复识记“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等抽象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流逝,概念的内容不能长久地被记忆,有可能会被混淆记错。而借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将原来抽象的概念细分为一个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分别理解记忆,然后联系起来再对原概念进行全面综合理解。学生可以先画上一个标准的圆,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用不同颜色表示,再对每个概念进行分支补充与细化,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还学生一个轻松、个性、丰富的数学概念课堂。如果学生养成了以思维导图来进行概念学习的习惯,他们就会主动把学习过的知识点串成一条富有逻辑性的、结构分明的知识体系,方便自己加深理解与运用。
二、以思维导图为基础构建数学错题集
为了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一段学习结束之后进行错题集的建立和整理,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错题集就是将自己在学习中做错的题目抄一遍,将正确的答案写在上面就可以。因此对错题集的整理产生了厌倦的心态,造成小学数学错题集的作用难以发挥。为了转变这一情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摘抄日常作业、考试中的错题,还应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制作成错题集。制作错题集需要注意分类,并将相同知识点或相同题型的错题集中起来整理,提高错题集的利用效率,并在错题旁边注明错误的原因。
如笔者在教学“小数乘法运算定律”这一单元时,有学生将9.9×26做成10×26-0.1,说明学生不会把9.9转化成1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巧妙进行简算;还有就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而导致计算出错。上完本单元后,笔者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制作出本单元的错题集,让他们将乘法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与错题进行关联整理。这样巧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学生自主制作错题集,后续考试中也减少了出错情况。
三、通过思维导图实现数学解题过程的优化
很多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难以找到正确的思路,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较为分散,没有形成严密的数学逻辑体系。那么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就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找到正确的解决思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上“平面图形计算的总结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以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思路为例,出示应用题:一块长方形草地的面积和一块三角形草地的面积大小是相同的,长方形的长是2.4米,宽是1.8米,三角形的高是2.7米,那么它的底是多少米?
笔者提问学生解题方法时,发现他们已经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了两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逻辑体系,并会应用于实际的应用题解答过程中。这有效地降低了应用题的难度,提高了数学答题效率。
四、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复习课的实效
把思维导图引入到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能对学生起到温故知新的好处,帮助学生梳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如在教学五上“小数乘法的整理和复习”时,笔者让学生提前预习什么是思维导图,并尝试绘制思维导图。课伊始,笔者揭示复习课主题后,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法的相关内容,为发散思维的训练做好准备,也为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初稿做好铺垫。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相机呈现该单元的5个知识点。接着师生交流每个知识点需要注意什么,当学生遇到疑难时,笔者鼓励小组同学共同梳理、补充,此时就逐步丰富了每一板块的分支内容。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导图,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最后修正和优化导图,让他们体验制图的乐趣与成就感。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既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示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将零散混乱的知识演变成一个更清晰、直观的知识体系,又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的机会,让他们亲历知识梳理、自主建构的过程,进而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个十分实用的图像式思维工具,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关键词或者是一个想法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