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奇妙”,落实素养

2020-08-03张丽容

新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地天空世界

张丽容

【教材分析】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围绕着两个方面(天空和大地)呈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本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值得学习,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读、想、说中感受运用比喻句表达的秘妙,体会“奇妙”,感受美。文本结构很清晰,有利于单元目标的完成——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学情分析】

第二学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

1. 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朗读课文,能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3.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极普通事物的美,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朗读课文,能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第二课时,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极普通事物的美,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导读,铺垫奇妙

1. 诵读古诗,引出单元导读。师:大千世界真奇妙,她藏在摄影师的镜头里,藏在旅行家的眼里,还藏在古诗里。(课件配图出示组诗:《草》《咏鹅》《望庐山瀑布》)

师:古诗是使者,一棵小草来报春;古诗里有活力,鹅能歌还善舞;古诗里有美景,让我们再次读,读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2. 观察插图,明确目标。师:草、鹅、瀑布等世间万物,构成了我们奇妙的世界,这奇妙的世界还有什么?(课件出示单元导读,生自由举例)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这个单元我们要走进大千世界里,感受它的奇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耳熟能详的古诗引入课文,在经典中温故万物的奇妙,拉近距离。单元导读是本单元的学习指南针,充分利用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在观察中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探寻兴趣,并在交流中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明确学习方向。

板块二:初读课文,寻找

“奇妙的世界”

1. 朗读课文,读出文章内容。出示读书要求:捧起书读,读正确流利,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奇妙的世界”。

(1)教师出示第一行词卡“圆润、蜡烛、呈现、雕饰”,学生带读,读准翘舌音,借助生活理解“圆润”。

(2)出示第二行词卡“乘凉、光芒、模型、樱桃”,读好翘舌音和后鼻音,借助字理学习生字“乘”,顺势学习和“乖”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从几个方面写奇妙的世界,相机板书:天空和大地。

2. 默读课文,读出文章结构。教师指黑板:写天空是课文哪几段?写大地呢?

发现文章结构特点。(发现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总分总,首尾呼应,篇末点题)顺势板书关键词“奇妙”。

3. 浏览课文,圈画相关景物。师: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天空和大地的奇妙,请把相关的景物圈画出来。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设计意图:第二学段阅读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板块清晰的特点尝试概括,这一策略的运用既是指向课后的思考题,也是引导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这样的渗透与平时的写作是无痕的对接。

板块三:深入研读,品味

“奇妙的世界”

(一)细品“奇妙”的天空

1. 自由读第2~8自然段,思考:天空中最奇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细读文本,感受课文中天空的奇妙。

(1)预设:走进奇妙的太阳。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把日出和落日组合教学。品读颜色时,发现本文其他颜色词,在颜色的变化中感知世界的奇妙;品形态时,顺势教学“变幻”和“变换”的不同,感受奇妙,丰富奇妙。用上写作顺序词“刚刚”“慢慢地”“后来”及比喻句,尝试着说说太姥山日出或落日的奇观(链接视频,感受家乡美),指导想象画面朗读。

(2)预设:走进奇妙的云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形态特点想象云彩的故事,链接本单元第24课《火烧云》第4~6自然段拓宽想象思维,体会两个“奇妙”,即奇妙的形状和奇妙的故事,指导学生读好带省略号的句子。

(3)预设:走进雨的部分。比喻句,顺势想象训练:这面镜子趣在____________________,趣在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作者的表达妙处,并指导朗读。

(4)预设:走进群星闪烁。句式练习:在作者的眼里,群星就像千千万万极小的蜡烛,在你的眼里,星星像_________________。练习仿写中感受星空的美好。指导朗读。

(5)总结出示罗丹的名言: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 整体回归,读课文第2~8段。

4. 总结方法,整合信息。

设计意图:只有充分徜徉在文字中,才能品味“奇妙”。本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各感官,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奇妙的世界,在读中发现作者的表达秘妙,读与说,读与写,读与唱有机融合,激发热爱之情。

(二)迁移学习方法,助探“奇妙”的大地

1. 迁移学习方法,各小组自主选择“春”“夏”“秋”“冬”的一个板块学习,品味“奇妙”。

2. 小组多种学习方式汇报学习,可以是通过朗读,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联系生活说感受等。相机教学“模型”,相机通过板画指导学生体会世界的广大和奇妙,并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扶是为了放,教是为了不用教,根据文本的特点,迁移学法,相信学生,他就会还你精彩的世界。

板块四:结合生活,丰厚

“奇妙”的世界

1. 理解“生命”,出示解释条。

2. 思辨探究,激发情感。师:有人说,我们都知道人是有生命的,鸟儿等动物是有生命的,但说太阳有生命,秋叶有生命,雨滴有生命,乃至整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种说法不科学,你认为呢?请联系生活和文本说说自己的看法。

3. 小结:伴着优美的轻音乐,视频欣赏美丽又奇妙的大千世界。齐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句子的理解是难点,如果教师直接给予,那就是索然无味的答案。思辨是基于学生的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思辨中,借助生活和文本之桥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

板块五:课外延伸,创造

“奇妙”的世界

1. 学写“奇妙”。请你走进天地间,用你的眼睛,用你的心去发现去感受极普通事物的奇妙,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

2. 推荐阅读散文集《神奇的世界》。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主板书紧扣文章脉络,简单明了。板画内容是教师随学情板画天空的景物,直观感知神奇;板贴来自学生,是展示大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成果。这样板书设计基于文本特點外,更符合第二学段学生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专注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大地天空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一和one
天空之舞
天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