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团组织活力的调查研究
2020-08-03王柯张瑞雪陆皆安李燕
王柯 张瑞雪 陆皆安 李燕
摘 要:团组织的工作对于提升青年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大作用,而团日活动是团组织凝聚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文章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以团日活动为切入点对四川大学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了团日活动的举办与学生需求的不匹配、团支部的组织能力不足等状况对团组织活力的影响并提出了路径上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团组织活力;团日活动;问卷调查;路径
2015年,中共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2016年,团中央书记处指出,要通过改革的推进,保持并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优化人才的培养结构,他还表达了对青年人的热切关怀和殷切希望[1]。基于此,从供给侧角度出发,解决基础团组织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满足青年团员的需求,提升青年团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团组织凝聚力。
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提升基层团组织号召力、优化团组织结构、改革培训和考核机制、创新团务工作和丰富团日活动内容等等几方面展开。其中,团日活动是团组织凝聚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开展高校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如何举办好团日活动始终是基层团组织的工作重点[2]。
一、调查设计
为了更好地发现影响团日活动活力的关键因素以及探索可提升的路徑,文章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对四川大学本科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围绕团日活动内容、活动开展能力和团员参与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设计了系列问题,以期望能够从供给侧角度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团组织活力。
此次共收集到100份问卷,有效问卷93份,其中男女比例为1∶1,证实了该调查的有效性。调查对象中,团员(含学生党员)占总人数的77.42%,团干部占总人数的22.58%。此外,课题组还对5名基层学生团干部围绕基层团组织管理、团日活动的举办以及学生参与积极度等问题进行了访谈和探讨,这对探究提升团日活动活力路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二、现状分析
(一)团日活动举办主题和内容与团员偏好相矛盾
团日活动是提升团支部凝聚力、加强支部与社会联系、从德智体美各方面提升青年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团日活动内容的主要根据上级团支部发布的各项要求而确定,但是由于团组织和团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不能够充分及时的进行,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调查数据显示,有47.06%的团员认为团日活动能够满足参与需求,有25%的团员表示只能满足少部分需求,更有27.87%的团员认为无法满足需求且没有参与意义。从表1可以看出,团日活动举办最多的三种类型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类、组织建设类和传统文化类,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团员最偏好的三种类型分别为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类、创新创业类和传统文化教育类。这一情况说明团日活动举办类型与团员期待类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团干部与团员之间的沟通不及时、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于相关类型活动的举办不重视,或者不具备支持的条件。该现象将不利于凝结团组织活力,对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产生阻力。
(二)团支部职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团支部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组织,是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联系广大团员、传递时代精神等多项重要职责,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大使命。团日活动是促进团支部间深入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青年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的有效方式。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团支部工作成果有待提升:仅有29.41%的团员认为团日活动主题新颖,富有吸引力;42.65%的学生认为活动主题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更多心思的投入;更有21.49%的团员认为团干部组织存在分工不明,组织混乱现象。而从团干部的角度来看,有52.38%的团支部的团员参与情况良好,但是仍有33.33%的团支部参与情况一般,甚至有14.28%的团支部参与情况很差。访谈结果显示,由于上级团组织对团支部的考核与奖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加之强制量化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唤醒团支部工作的效率、积极性与创造性。这些问题对团组织基层堡垒的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何充分激发团支部的创新能力,提升团干部的组织建设能力,进而更好地加强团体互动,是需要考虑的关键点。
三、路径探索
(一)加强双向沟通,凝结团支部活力
在进行基层团支部的建设过程中,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真正落实到“想学生之所想,爱学生之所爱”。团支部要定期与学生深入交流,深化学生的团支部意识,了解其在不同阶段的真正困惑与需要,明确表达提出团组织对成员的关心。团支部的建设不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剥离,只有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现状,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引领,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只有抓住学生的思想矛盾与关注重点,才能真正提升活动吸引力、号召力和参与度[3]。
(二)增加投入,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要杜绝把团日活动当形式,把举办次数当指标的行为。活动内容应紧密结合团员的专业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从实用性、知识性方面提升团日活动举办的质量,与此同时,团支部也应注意丰富团日活动形式,促进团员全方位的发展。为实现此,学校各级部分可以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在组织层面上支持并鼓励团支部设计可操作性强、符合青年需求的精品活动,在运作层面上,可以推出团日活动品牌化、项目化的形式,建立健全团日活动工作内容,增强团支部凝聚力。
(三)明确组织职能,健全考核与奖励机制
团组织应注意提升团干部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能力,重视团员的利益诉求,在大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有更加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活动思路,不能被动的执行上级要求。对团支部及时有效的监督要到位,团组织应实施更加严格的考核机制,促进团支部明确工作目标,规范工作流程与内容,完善支部管理与分工。同时,学校各级团组织也应真正落实“推优”工作,给予更大力度的表扬与奖励,强化团支部共同体意识[4]。
唤起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就是将团日活动与团员最迫切的需要和最期望的活动内容相匹配。团组织应首先从需求侧角度关心、了解学生,加强深入的交流,掌握最真切地思想现状,其次从供给侧角度思考如何优化资源的分配,增强创造力。只有做到与团员进行心灵交流,想团员之所想,才能有效提升团支部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硕.关于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的实践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21):153.
[2] 谭武.新形势下高校团组织活力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78-179.
[3] 李希涓,贺利华.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7(3):59-61.
[4] 黄楚安,连检,刘茜,等.高校基层团组织构建模式、职能建设与活力提升路径探析——基于武汉大学的调查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1):61-63.
作者简介:王柯(1999- ),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调查与分析模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