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课堂活动,建构数学知识

2020-08-03江畅

新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正方形建构图形

江畅

数学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从而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建构知识。开展数学课堂活动应基于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用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式,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方式的选择要立足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认知、建构知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四种类型的课堂活动,以供读者参考。

一、在课堂活动中探索,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并不是直接将知识结果告诉学生,强制记忆,而是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建构,感知知识产生的过程。

如人教版三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学生在低年级已经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在三年级再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让学生“认识图形”,而是要着眼于“探索图形”,从“知道”到“用什么方法知道”。因此,在学生猜测长方形特征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探索长方形是否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目的不仅仅在于验证特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索图形的入手点并体验过程,以利于引导他们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应用在新的图形学习,而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只需要提供好探索材料(图形、工具等),给予探索时的助力(活动要求、活动表格等)。它们或者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对象,或者是实践活动的“催化剂”,帮助学生明确活动思路,促成探究过程。在活动后的汇报中,笔者帮助学生进行图形特征总结,帮助他们形成和巩固图形特征,完成知识内化。

二、在课堂活动中交往,鼓励交流建构知识

教和学的本质是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彼此对知识的思考和体验的过程,把握学生的学情,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师生对知识的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和学的共同发展。

如人教版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活动中,笔者让学生自由选择小图形(圆片、三角形和正方形),以四人小组形式合作摆一摆小图形来比较两个给定图形面积的大小。随后,笔者组织学生交流并分小组展示作品,学生的作品出现全部摆满和部分摆满两种情况。大部分全部摆满的同学,在交流中感受到“只要用统一图形摆满,就可以比較出面积大小”,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小部分同学认为只要摆满部分就能比较出面积大小,这时笔者从教师变为学生中的一员,适时好奇:“这样也能比较面积的大小吗?”引起学生讨论。在生生交流中引发认知冲突,为以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理埋下伏笔。活动的尾声,笔者交流“你会更喜欢用哪种小图形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同的小图形有什么优缺点呢”。这里的交流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提供活动中的具体例子来证明。笔者并不强调“只有用正方形才能比较图形的面积,所以面积单位一般采用正方形”,而是肯定学生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只要用相同的小图形就可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同时提供数学延伸材料——国际上一般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这里的交往型活动不仅有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生生互动。在引发学生争议、讨论、思考,最后优化思维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而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三、在课堂活动中体验,丰富经验建构知识

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经历。体验式学习是活动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一种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体验性活动不仅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融入其他活动类型中同时进行,还可以结合课本前后知识的发展融合进行。

如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割、补的一系列操作,感受如何将新图形(平行四边形)转换旧图形(长方形),新知识联系旧知识,感受转化的学习方法对于图形面积学习的方便,体验方法的正确使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课堂活动采用体验式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体验,以体验探究的方式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

四、在课堂活动中思考,关注本质建构知识

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彰显数学教育的思维功能,在课堂活动的载体下,帮助学生学会思考。

如人教版一下“找规律”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思考重复出现几组才能确定规律,笔者设定了“猜颜色”的小活动。第一次,笔者图片展示红、蓝两个球,提问:“接下去是什么颜色?”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红色!”第二次,笔者出示红、蓝、绿三个球。再次让学生猜测下一个球的颜色时,有的学生依旧认为是红色,而有部分学生显露出犹豫不决的表情。第三次,笔者出示红、蓝、绿、黄四个球。这时,学生出现不同的声音,有的说下一个是红球,有的说不是红球,有的说不能确定。笔者及时追问:“为什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了?我们能确定下一个是红球吗?怎样才能确定规律?”沉默片刻后,有些学生反应过来:“这样并不能确定小球颜色的规律,要重复出现至少两组才能知道规律。”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猜测中产生怀疑,进而引发思考“为什么总是猜错”“怎样才能猜对”,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对学习对象进行判断和思考,从而认识到“只有重复出现两组才能确定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考是高层次的需求,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活动要充分给予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在其中穿插教师有意识的提问,以起到点拨学生思考的作用。这样,学生在活动的同时才能思考知识的本质,在思考中建构知识。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和创造。但是不论以何种类型和方式进行的活动,其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实践,利用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进而建构知识。只有让课堂“动”起来,我们的教学才能打动人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正方形建构图形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剪正方形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建构游戏玩不够
分图形
找图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