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油画作品中的虚与实

2020-08-03王鑫

参花(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色相技法油画

摘要:在绘画的过程中,绘画语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点、线、面的应用,色彩的构成,用笔的方式,颜料的薄厚以及虚实的构成等等,这些绘画语言能够使画面更具体更生动。在本文中笔者以自己的油画作品《碎》为例,为大家介绍画面整个的创作过程以及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绘画语言 虚 实 《碎》

《碎》通过绘画语言中虚实的构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虚与实在油画中的体现。画面中大面积以玻璃碎片为主,碎片中的景象和真实场景一虚一实,借助玻璃碎片来扩大虚的景象,并且让真实的场景呈现出破碎的状态,通过虚与实之间的对比,带给人们一种破碎的视觉感受。真实的场景象征着事物的本质,而碎片中破碎的景象则代表着本质在流失,二者在整体画面中形成一种对比。笔者的目的就是用事物的本质去抓住观众的眼球,从而引起他们在生活中对于事物本质的追求。

油画以独特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虚实美是油画的审美特征之一,那么,如何在一幅作品中更好地体现虚实关系呢?首先要了解一些虚实的基本概念,其次要掌握处理虚实关系的技法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笔者结合自己创作的经历谈一谈自身对于虚实的认知、理解以及在创作《碎》时的应用。

一、创作的主题与理念

(一)主题

虚和实,简单地来理解就是模糊和清晰。在绘画中虚实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平面中的物体而言,亮面为实、暗面为虚;对于一个空间而言,则是近实远虚。这幅作品把客观物像和个人情感相融合,巧用虚实,将感情在画面中流露出来。

(二)理念

笔者认为,在绘画中虚与实的关系既是相互对比的又是相互依托的,在画面中要着重突出的是虚的关系,而实的部分则是用来衬托虚的部分,虚的部分是笔者想让观众去思考的,但如果一味地强调虚而没有实,那这个画面无疑是不完整的。所以,把握好虚与实在画面中的比重才会让画面更加饱满。

二、创作的内容

(一)油画技法的总结

处理画面中虚实关系的技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颜色明度上的处理,明度区别得越明显就会越实,反之则虚;接着是笔触的处理,笔触感强的相对较实,反之则虚;此外,在色相区分上,色相差别大的相对较为跳,可以理解为实,反之则虚;在冷暖上也可以区分虚与实,暖色相对容易被人眼捕捉,也可以理解为实,反之则为虚。

(二)绘画技法的借鉴

之前在画人体的时候笔者总结了一些技法,因为人体的颜色会受到周围环境色的影响,所以需要总结色调。笔者一般会选择以群青为主的冷色调,冷调相对于暖调来说更容易体现虚实关系的表达。在色相处理上,色相差别较小时也能更好地表达虚的关系。对于人体骨骼的表达笔者则选择用较强的笔触感进行细致的刻画,这是画面的实。要把握好画面中主体物与背景之间的前后关系,前面的景为实,后面的景为虚。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调整画面的虚实关系来使画面更丰富,更能吸引观众的视线,从而引发他们观察画面中的主体和重心,把创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传达给观众。

(三)绘画材料的应用

绘画材料:油画布、油画颜料、松节油、调色油、油画笔、调色板、刮刀等。

三、《碎》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前

创作开始之前,笔者开始构思创作的大致方向,在脑海中有了很多想法,空间、色彩、线条等等。之后,笔者又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在开始实际创作之前进行了大量的手稿准备。经过不断地变动和修改,在一遍又一遍的改正下,创作的初稿定了下来。

(二)创作中

在研究并理解了一些虚实的技法之后,笔者开始了自己的创作。首先,笔者的立意是虚与实相辅相成,虚和实既相互对比也相互依托,借助玻璃讓真实景象虚化和变形,打破原有的肢体动作重新组合,也算突破常规让画面变得有意境,更吸引人们眼球。构图上,选择了正方形的框子,画面上主体由五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人类的肢体,画面右下角是一个蹲着的姿势,画面中的手臂自然下垂,带给人们放松的感受。画面左下角是由两个小部分构成,下面部分是半张人脸和颈部,嘴的部分换成了两只十指相扣的手,这就是打破常规将本质进行变形,在颈部上还有右下角透过来的蹲姿的膝盖,这样安排会使画面整体联系更紧密,而上面的部分则是一个侧面的向下的躯干,右手从腋下穿过,左手则向前伸展,张开的手看起来非常有力量。画面的左上角是人侧面上半部分的躯干,在这里有玻璃破碎的痕迹,画面中左手背在身后,右手向前,躯干达成了一个扭曲的姿势,也是一种对于常规的突破。画面的右上角是一个人的上半身躯干,他用手遮住了脸部,然后随着视线下移,他的胸腔变成了交叉放着的两只脚,脚是这个部分的主体,这个部分是将胸腔变形了。笔者将这些真实场景比作事物的本质,然而变形后的肢体再加上玻璃的碎片会给人们带来支离破碎的视觉感受,仿佛事物的本质在流失。画面中骨骼的部分用笔有笔触感,这是画面中实的部分。画面的色相差别较小,则是画面虚的部分,为了扩大画面中的虚的部分笔者选择了冷调的处理方法,画面整个基调就是蓝色调。在背景处理上除了衬布以外,笔者还做了碎片中透着其他碎片的处理,让整个画面更协调。在背景的创作过程中,笔者用软毛的扇形笔在画面未干的时候轻轻地扫,给背景做虚化处理,这样能够使前面的场景更加具体地映入人们的眼帘。

(三)创作后

油画作品《碎》整体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是笔者自身对于虚实的知识和技法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会继续学习,让自己对于油画创作相关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创作的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创作笔者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和积累,逐步地丰富自己的见识,也可以多走进美术馆去欣赏不同种类的作品,在那里寻找灵感和共鸣。任何一个好的作品都不是一次性形成的,它一定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丰富的实践产生的。创作者在画面中倾注的感情是无法复制的,只有画面而没有感情无法打动观众。创作本身就是通过作者自身的理解与实践来创作出一幅用心的作品,告诉他们自己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

五、结语

《碎》这幅作品将个人的想象力放在现实中进行再造,将主观虚构和真实的场景融合在一起。其在创作中的虚实表现会引发观众的一些思索。顺应这种感觉,激发观众在欣赏油画时产生对虚实关系的个人理解。

画面中的虚实关系虽然只是绘画语言的一种,但是借助这种语言我们能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创作理念,并且通过总结与借鉴技法,我们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引发人们对于艺术的喜爱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张启文.创作与构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王鑫,女,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写实油画的观念性研究)(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色相技法油画
苏联八色相环由来考述
——兼论八色相环的内涵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