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在大学教学中的思考研究
2020-08-03李凯韬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发展现状及该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具有无限可能,可以通过提炼专项运动的核心元素,并着重排除过度专业化的素材,使课程保留中国式摔跤运动的半专业性,使大众了解这项运动的价值,并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这项运动。
关键词:中国式摔跤 教学 “竞技运动教材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4(c)-0130-02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style wrestling "competitive sports textbook"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d logic analysi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ese-style wrestling "competitive sports textbooks" has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We can refine the core elements of special sports and focus on eliminating over-professional materials, so that the curriculum retains the semi-professional nature of Chinese-style wrestling and makes the public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this sport and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sport.
Key Words: Chinese wrestling; Teaching; "Competitive sports textbook"
中国式摔跤的发展拥有长远的历史,在距今两千年的秦朝时期便有摔跤运动,它既是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项技能主导类竞技运动项目。其富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繁多的技、战术思想。但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它的教材属性始终没有被学校体育所接受,这严重阻碍着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进展。
1 “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提出背景
时至今日,“竞技运动教材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无处不在,很多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将一部分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核心原则:分解—提取—改编—精选—重构[1]。其过程通过提炼专项运动的核心元素,并着重排除过度专业化的素材,使体育教学保留半专业性。对于竞技体育运动来讲,通过提取和调整这些核心因素,可以完成对竞技运动的整理和重建。这一思想的提出,给予了中国式摔跤项目“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无限可能,但必须明确中国式摔跤项目的结构特征。因为具有结构特征的体育项目必然会产生有价值的功能,而这些功能便是链接学校体育和中国式摔跤运动的桥梁[2]。
2 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可行性
2.1 教育的结构特征
中国式摔跤运动是由中国史上各式风格的摔跤运动不断演化、融汇,最后衍生出的产物。从精神教育的方面出发,中国式摔跤讲究在比赛中有礼有节,有劲不粗野,艺纯熟而不轻浮,追求高尚的精神品味[3]。体现在比赛规则上,讲究点到为止,动作得分即可停止争斗;在技术动作上,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上,并能够有量化达到质变;在竞赛的角度上,学生的意志通过一些业余中国式摔跤比赛可以得到锻炼。
2.2 健身的结构特征
在一定适宜的练习内容(特指中国式摔跤练习)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可以稳步提高。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们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青春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并且各组织和器官可以随着一定的运动和锻炼,发生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性格上开始向独立自主的方面发展,并且自尊心和好胜心变得尤为剧烈。
2.3 科学的结构特征
首先,跤力是摔跤運动的专项力量,特指中国式摔跤专项技术中体现具有特色的劲力[4]。中国式摔跤的跤力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根据自身跤拌方式和相互对抗的可变性,主要将跤力知识分为稳度的力学基础和跤力的力学基础。邬宝坤指出:中国式摔跤运用过背技术和转体技术时,一对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施加逆冲或逆冲,可以迅速改变使身体产生旋转,容易阻碍前进的应用[5]。同时,中国式摔跤教学具有一套固定操作模式, 练习的内容(包括基本功、单个技术动作和联络技能)可以不断地重复练习,并且由于其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的特性,学生可通过面对不同对手进行各种有效技术的组合,极大丰富了学生个性化、个体化、智能化的目的。
3 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高校课程的建设
中国式摔跤运动符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需要,应提倡在一些警察和民族类高校广泛开展。警察类院校由于其职业性质,课程能够和中国式摔跤的内容形成互补。中国式摔跤运动本身具有完善的技战术体系,可以提高警务人员的实战能力;同时能够丰富警务人员的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学业上带来的压力。后者基于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学生能够学到中国式摔跤富含有深厚的文化知识。
3.2 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中国式摔跤本身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学校应努力普及运动损伤和体育卫生等相关知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中国式摔跤运动和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造中,应从多种途径去宣传和报道中国式摔跤的信息,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这项运动的价值,鼓励人们参加此项运动。
3.3 积极进行科学研究
从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入手,无论是设有此项兴趣运动的小学、中学、高中,还是设有此项运动专项的体校、运动队和跤馆,抽样统计学生或者跤手的课程信息和生理生化反应,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将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法和手段日益明朗化。
4 结语
中国式摔跤项目“竞技运动教材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以育人为本质功能、发展中国式摔跤在体育教学中的教育功能是中国式摔跤“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关键之举。如何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践行中国式摔跤运动,仍需我们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鹏.论学校“竞技运动教材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15-117.
[2] 赵敬源.中国式摔跤文化溯源与传承研究[D].河南大学,2015.
[3] 魏云贵,陈长庚.中国式摔跤的竞技特点与文化特征——兼谈中国式摔跤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技,2003(1):13-16.
[4] 苏学良.中国式摔跤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 邬宝坤,李龙.中国式摔跤技术原理解读[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79-81.
①作者简介:李凯韬(1994,9—),男,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摔跤教学理论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