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联动,觅得读写价值平衡点

2020-08-03林文锋

新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文本

林文锋

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的观点。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大核心能力。二者结合,将事半功倍;二者分离,则两败俱伤。因此,课堂上,可以通过以读导读、以读促写、以写哺读,实现读写双向联动,觅得读写价值平衡点,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读导读——桃李红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于永正老师说:“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可见,阅读是多么的重要。因此,笔者摒弃了以往那些抄抄写写的作业训练,把更多的教学时间腾出来,用在引导学生阅讀上。

1. 以文带文,比较阅读。

比较式带文阅读,即对精读文与略读文开展对比、类比等比较学习,这是一种常用的“以读导读”策略。它主要是围绕单元主题,选择内容或形式和主题文章相近的或相反的两篇或一组文章进行整合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阅读视点;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类化,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阅读相同或相似写法的文章,能够对课内文章进行印证,从而提高理解与感悟;通过阅读不同写法的文章,能够和课内文章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与感悟。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舒乙写的《北京的春节》,在感受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两位作者如何将“腊八”“春节”的风俗写具体,写生动。

2. 以文带文,迁移阅读。

迁移式阅读,即在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策略,并将方法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中,使阅读技能内化,从而起到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阅读教学效果。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的阅读策略是“预测”。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旨在“学习预测”;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旨在“练习预测”,《小狗学叫》旨在“独立预测”;而课外阅读则起到熟练巩固的作用。

3. 以文带文,拓展阅读。

主题阅读中的每一篇课文所涉及的相关问题都会有很多,如作者、原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与事等,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拓展式阅读,使课内阅读逐步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如学了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触摸自然”这组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绿”为主题的拓展阅读活动,说“绿”词,造“绿”句,诵“绿”文,讲“绿”事,写“绿”作;可以让学生到网上去阅读大量的写景的文章,与同学、老师讨论写景的方法、技巧;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与同学分享。

二、以读促写——春风吹入此中来,樱杏桃梨次第开

1. 模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儿童有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从模仿起步,能在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统编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教学时,只有紧紧依托文本资源,抓住表达要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模仿、迁移练笔,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激活和锻炼,学生才能掌握习作的技巧和方法。通过阅读课的学习,从读学写,读写联动,教会学生习作的方法,让学生习得语言运用,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的过程,而积累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利用文中经典,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消化,不断对比、借鉴,吸收养分,触发灵感,进而模仿、提升,从而实现从“学语言”到“用语言”的华丽转身。

2. 补白——无中生有,绽放异彩。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想象,合理补白。这样,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思想,又能让学生多了一次创造性练笔的机会,真正达到读写双丰收。如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第6自然段“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教师及时发问:“它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它看见远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有的说,它看见小河水面上荡漾的轻波;还有的说,它看见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学生通过想象,填补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本的内容,还有助于领略文章语言表现形式的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激发智慧的火花,真正实现“言”“意”共生。

3. 扩展——由小见大,举一反三。

对文章扩充可从三个方面入手:①适当补充景物和人物的语言、动作。②立足课文情节,顺着作者的思路展开联想和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③运用合乎逻辑的推理,推断其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中心。无论怎样添加润色,万变不离其宗——文章的情感基调不可变化。扩写的重点在于理解文情,承接文情。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秋景秋声触秋情”人文主题编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笔者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秋天的儿歌、秋天的动植物以及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句子、段落乃至习作。同时,让学生扩写《古诗三首》之第三首《夜书所见》。这样,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读写世界。

4. 创造——别出心裁,妙趣横生。

改写,顾名思义就是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式等,从而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如可让学生把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季之美》《鸟的天堂》等描写景物的文章改写成一篇导游词,把《长相思》改成课本剧等。从学生改写的结果来看,有的写得真情流淌,有的写得天真可爱,有的写得动感十足,有的写得形象生动。

三、以写助读——梨园花香芳满园,踏青赏花正当时

读和写如同车之四轮,鸟之双翼,是个整体。平时要求学生多读,集腋成裘,以备不时之需。读,要有主题地读、有方向地读、有目标地读、有期待地读,从读中汲取营养,化为己用。主题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学生围绕同一主题,阅读不同写作方法、不同作者的文章,既可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夯实学生的积累,为语言的运用输出奠定基础。在写中尝到甜头的学生,下次一定会更有兴致地读,从而达到以写助读的目的。而阅读多了,储备就丰厚了,写作时,自然会厚积薄发、信手拈来。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打造出生态化的语文课堂。

在大阅读的背景下习得表达方法是语文阅读的目的。从读到写,最后必将有益于再读、再写。这样,不仅落实了写,还强化了读,促进了学生进一步高质量地阅读。写以读为基础,读以写来促进,读与写双向联动、良性循环,让学生对语言连续地吸收,不断地倾吐,铢积寸累,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城东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