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角的童话教学策略

2020-08-03刘雪璠

新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童话想象儿童

刘雪璠

【编者按】统编教材中设有诸多个“童话单元”。童话对儿童来说很常见,对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以及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基于统编教材选文特点及编写意图,用好童话教好童话,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值得一线教师探讨和思考。本专辑的文章既有可行的策略,又有具体生动的例子,希望读者能得到启发!

童话作品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童话作品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优秀的童话作品是儿童心智成长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童话教学应是“儿童本位”的教学,教师应当把握童话文体的特征,立足儿童立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基于儿童的视角开展教学。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童话气息的语文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立足儿童视角,确定教学目标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什么”和“怎样教”,绝不是凭空确定,其中包含着“人”的问题。教师要以儿童为本,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生长需要,制订童话阅读教学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内容。

(一)关注儿童认知特点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最佳教育境界。童话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教育功能和认知功能,而是顺应天性,尊重童真。教师面对童话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儿童的眼光去解读童话,引导儿童感悟童话,而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拔高儿童的认知。教学中,要引导儿童用想象、童趣的方式去解决 “现实性”问题,即用“童话解决童话的问题”,以保存童话在学生心中的美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教学时更要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关注儿童情感体验

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感,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与情感体验,使学生愉悦地进入童话所提供的审美空间,提高学生童话学习的主动性。教授童话时,首先要多了解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找准与童话的契合点,在解读童话时多举儿童身边的例子,激活他们的情感,或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或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从而引导他们理解童话。

(三)关注儿童生长需要

教育即生长,学习即生长。语文应该“有所教,有所不教”,也就是说应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和“学生能够学什么”。因此,童话教学需要从儿童立场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生长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阅读中发展建构语言和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童话常常借助喻世、警世等表现形式,让儿童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充分挖掘出童话的育人价值,使学生从小能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立足儿童视角,设计教学活动

(一)造境,感受童话之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应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恰当的情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童话的情趣,让童话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需,变阅读为“悦”读。

1. 艺术创设感受性情境。童话学习中,教师可“以鲜明的形象,以艺术的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感受性情境”,让语言学习伴随情感,让儿童学得有形有情,有效实现儿童言语生命的发展。如导入阶段,可用动画视频来渲染气氛,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精读环节,可启发学生结合精美的插图,用想象丰富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童话的乐趣;课末,可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儿童沉浸在美的世界中。

2. 巧妙设置任务式情境。童话教学中,可穿插任务式情境,或结合角色扮演,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内心感受和角色转变的新奇感觉,在体验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或结合简笔画、录像,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言语表达;或通过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李吉林老师强调语文学习必须拓宽学习空间,走向广阔社会,将符号学习与生活挂钩,让课堂教学与大千世界牵手。在解读童话时,多举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身边的例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童话。

(二)入境,体验童话之美

童话世界是令儿童想入非非的天地。只有让学生进入童话世界,才能感受童话的情趣,才能领略童话的奇妙和神秘。儿童天生爱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能唤醒学生的认知,激活他们的思维,教学时通过启发点拨,让他们凭借想象走进童话神奇而美好的意境,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

1. 朗读体验。童话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在教学中,要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如运用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配音朗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的形象。

2. 表演体验。童话有许多生动可爱的角色,语言丰富多彩,把角色表演植入课堂,可调动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童话角色,抓住角色的特点,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故事演活。表演童话,使儿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言语的增值。

3. 想象体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旺盛期”,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可考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在想象中体验感悟。比如,深入挖掘童话故事中的空白点、延伸点,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还原场景,丰满人物形象,启迪思维。又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让学生续编童话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出境,领悟童话之理

童话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但是故事会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人与物,事与理,寄托真、善、美的价值导向。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童话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外,还要引导学生走出童话的情境,从儿童视角出发,挖掘出童话故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深刻领悟。

1. 评判角色。读罢童话,教师要组织学生抓住童话的形象,通过评判角色来引导学生搞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即要分辨清楚美与丑、是与非,让真、善、美的形象根植于儿童的精神世界,指引他们的言行,完善他们的品格,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如,对童话中的一些“反面”人物,如《动物王国开大会》中的狗熊,《小猴子下山》中的小猴子等,慎做排斥与批判,因为那些小动物身上的小毛病,正是一些儿童身上的小缺点。应引导学生力求发现每个人物的可爱之处,宽容它们的不足,保护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再引导改正。

2. 联系生活。学生对童话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把目光投向生活,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或把自己跟童话中的角色进行比较,或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谈一谈生活中与童话中类似或相反的人或事,还可说说读了以后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哪些改变,作为儿童能做些什么,以后该怎么做。如此教學,从课内到课外,再由课外到课内,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学生的阅读就能有质的提升。

3.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策略是童话教学必不可缺的策略。教师在教学完一个童话后,可以补充相关资料,推荐阅读相同主题或者同一作家的作品,延续童话,丰富童话,提升童话教学的品质。也可组织学生开展“童话赏析”活动,对课外阅读过的童话作品进行赏析与品评,通过讨论与正确地引导,使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总之,正是因为童话是儿童的文学,童话的世界和儿童的精神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才更需要我们立足儿童立场来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童话想象儿童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