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走察:教学领导的新思维

2020-08-03王冉赵梦菲吉标

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涵特点价值

王冉 赵梦菲 吉标

[摘要]课堂走察是一种新兴的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它强调通过非正式、有焦点、真实自然和经常快速的班级访视,收集并积累教学实务资料,以掌握学校教学的整体样貌与形态。通过高效的课堂访视,走察人员依据所汇集的资料,举办交流会,给予相关教师具体有效的教学反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把握课堂走察的内涵与特点,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切实推动走察在我国中小学的实施,以促进中小学的教学持续改进。

[关键词]课堂走察;教学领导;内涵;特点;价值;实施程序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20)03008607

0引言

教学领导是指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协调教学实施诸要素, 改善并关注教学,促进和引领课堂变革的动态过程。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校长的教学领导之于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提出,校长应负有“领导教学”的责任,“要深入课堂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数量”[1]。如何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发挥校长在学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教育改革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可以学习借鉴西方优秀的教学领导模式——课堂走察(Classroom Walkthrough)。课堂走察在美国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和富有成效的实践,唐尼(Downey)、斯特菲(Steffy)、英格兰(English)、弗拉塞(Frase)和波斯顿(Poston)等学者都曾进行过深入阐释和探讨。他们的研究证实,通过开展课堂走察,可以让校长有更多机会深入课堂,及时了解班级教学事务,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变专业发展态度,增进教学效能[2]。

1课堂走察的内涵与特点

课堂走察又称“学习走察”“教学走察”“焦点走察”,即在事先不告知授课教师的情况下,由校长、教务人员及相关教师到课堂中进行短暂、结构化、有焦点的访视,然后召开省思交流会,将意见和结论反馈给授课教师,从而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的优化[3]。课堂走察起源于企业经营中的“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 by Wandering Around,MBWA),即领导者亲自参与员工实地工作,直接听取基层意见,搜集真实的一手资料,深入了解组织的整体情况,并据此改进和调整企业管理[3]。课堂走察就是“走动式”管理理念在学校领域运用的产物。1980年,纽约市第二学区的教育局长托尼·阿尔瓦拉多(Tony Alvarado)率先在教育中倡导和推行“课堂走察”,强调校长要定期观察班级的教学和环境,经常与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借此深入了解全校整体事务。此后,走动式管理理念在美国中小学逐渐盛行,各种课堂走察模式应运而生。虽然不同的走察模式在人员组成、走察流程、访视时间等方面略有差异,但都是基于发挥校长教学领导力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展开的。课堂走察不仅重视课堂观察的过程,更注重后期的资料汇总与信息反馈。它是由行政以及教学人员等全校成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学校每一位成员都要参与其中进行互助合作和交流讨论。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非评价性

课堂走察类似于我国中小学督导中的“推门听课”,但又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推门听课即校长或教学督导等人员在事先不通知教师的情况下进入教室,围绕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学生表现等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业务水平作出评定,评定的结果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绩效考核、职级晋升和专业发展。因此,推门听课在学校教师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甄别、选拔功能,结果的评定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课堂走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现场的真实自然。走察人员带着问题深入走访课堂,弄清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握学校整体教学样貌,从而为任课教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建议。课堂走察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绩效的考评,强调合作省思、校长对教师的支持协助与辅导,没有正式视导或评鉴的绩效考评检核表或评判书,因而教师会以一种轻松而不做作的状态去授课[4]。因此,教师不必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假象”,而更注重将真实的课堂呈现给走察人员,实现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

1.2公开性

利伯曼(Liberman)和梅斯(Mace)在一项精进教学的研究中指出,让教师成为学术人员一般的好学之士的三大条件包括:一是让知识公开,二是批判所公开的知识,三是传播并分享这些知识[5]。因此,公开教学知识与事务是教师成为更专业的人员或知识分子的第一步。而课堂走察及其省思会谈促进了知识的公开,给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观摩和交流的契机,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增进教学的反思,培养批判性思维。课堂走察的公开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课堂的公开性。长久以来,教师作为“独立”的教学者,常常陷于“封闭主义”,上课时总会不自觉地关上教室门,将同事拒之门外,恪守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不成文的工作规矩[6]。在佐藤学看来,现代学校是一个公共性的学习共同体,是为了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利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而组织起来的公共场域。课堂是一个公共空间,而不是教师的私有领地,更不是教师可以擅自妄为的“独立王国”,它应该面向全校甚至社会开放。“作为公立学校的教师,无论工作如何出色,如果从不愿意公开自己课堂的话,是很难让人认同的。”[7]课堂走察过程中,方案计划是公开的,走察人员按照预定计划正常地开展活动,不搞“突然袭击”,教师也要习惯于打开教室的大门,公开并分享自己的教学现场,让课堂成为一个公共参与和学习的场域。

第二,讨论交流的公开性。美国高等教育专家阿德里亚娜·基泽 (Adrianna Kezar) 指出,除非建立了一種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否则人们不愿意分享智慧[8]。这种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建立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受中国传统文化“官本位”的影响,学校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地位不平等的关系。有些行政人员以上级的姿态对教师进行指挥和控制的命令性会谈,教师则难以对行政人员真诚、公开地坦露教学事务上的心声,常在私下进行抱怨。在这种不平等关系的影响下,两者很难进行深入公开的讨论交流与分享。但是,课堂走察一直秉持着合作省思的理念,强调教师与行政人员是一种“成人—成人”的平等互助关系。因此,在访视结束后的省思会谈里,行政人员能够依据实际情况与访视所掌握的信息向授课教师反馈走察结果,并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相关教师既可以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又可以开诚布公地阐释自己的教学理解,还能对课堂走察本身的活动流程等方面发表见解。这样一来,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能够就访视结果进行公开、深入的互动交流。

第三,搜集资料和反馈结果的公开性。实施定期的走察可以全面收集班级中真实的教学事务资讯。这既能够了解每个班级教学与学习的情形,又能归纳学校教学的整体样态,还能分析不同的学科、年级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的差异之处。通过整理与分析所搜集的资料,一方面给予教师实质具体的回馈,另一方面可以应用反馈结果,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建议,最终能够提供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课堂走察倡导全校互助合作,宣扬人人公开分享。因此,走察过程中所搜集的资料与反馈的结果可以适当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学校的教学管理问题,方便其他人员对教师专业发展建言献策,使全校成员都能成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所有人都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教学成长的建议,又能与他人分享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

1.3合作性

合作(cooperation)指的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9]。合作行为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社会行为,而且可以激发人们的智力行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认知,高效完成小组任务。正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莱文教授指出的,应该把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整个学校系统的运行轨道中,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学校与家庭和社区、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全面合作。然而,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行政人员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尤其是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更是成为“高不可攀”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中,授课教师基本不与学校行政人员接触,难以将“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的合作原则贯彻到底。但是课堂走察以全校成员共同参与的形式,促进了学校行政与教学人员的合作互动,打破了“政教隔离”的局面。它的目的不在于威胁、警告或绩效考评,而在于建立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教师教学事务的改进。

走察人员涵盖学校全部教职工,既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人员,又包含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等。在进行课堂走察之前,校长召集全校成员举行座谈会,普及相关的知识与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乐于参与本次活动,愿意成为走察人员以及被察人员。走察过程中,每位成员相互交流讨论搜集的资料,沟通研讨访视结果,共同制定有效的教学以及学习意见。走察提供了集体行动的机会,增进了学校中教师与行政人员在教学事务上的信任程度,促进了合作变通方案的实行。走察结束后,校长及时召集授课教师和访视人员一起协商探讨,反思活动流程和效果。这种全员参与教学管理的方式使课堂走察真正成为集体展示才能和力量的舞台,有利于在合作互助中实现访视成效的最大化,在集体指导下建立教师间共同成长的“合作性同事”关系。这不仅能使全体教师从中学习到优秀的教学经验,改善全校教学质量,而且利于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促进教学与行政人员之间的交流研讨,营造全校互助、合作的氛围。

2课堂走察的意义

课堂走察是一种发挥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新思维。它不仅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优化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还在塑造教师的共享理念、推进校长角色转变、营造真诚的校园人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领导模式,中小学有必要对课堂走察进行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其内涵价值。

2.1塑造教师的共享理念,打破“个人本位”的教学思维

当前,“共享”一词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共享单车”“共享媒体”等新有名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教育界也不甘落后,努力践行“共享”理念。大力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是实现我国教育飞跃式发展以及现代化教育建设的重要策略,它使全校人员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从资源共享中获益。而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是教师关起门来孤立地开展教学,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妨碍了教育资源共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里明确指出:“没有教师的协作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10]因此,教學事务的诸方面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分享。

课堂走察秉持着一种“开放性”的文化理念。教师愿意打开班级的大门,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分享给课外成员,便于走察团队随时进入课堂进行听课观察。通过召开会谈的方式,各成员就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共享与研讨,提出改进教师教学质量的建议。其他任课教师也可以参与走察,学习观摩他人的课堂,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投入到教学事务的改进中。这种“合作教学”的形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教师个人的长远发展[11]。同时,走察人员在访视时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流与反馈,让每位教师都能获得教学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皮勒(Pitler)和古德温(Goodwin)指出,课堂走察的目的不在于将评判的意见转交给教师,而在于指导教师迈向更高水平[12]。走察并非教师评价,而是一种用来确认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并成为支持全校事务分享的最佳方法[3]。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原有的“封闭式”授课模式,从独立甚至“孤立”的教学者,蜕变成乐于开展分享、合作、互助的专业工作者。长此以往,学校会逐渐形成一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开放的教学文化。

2.2推进校长角色的转变,优化学校教学管理

校长角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主要包括价值领导、教学领导、组织领导三大专业范畴,具体扮演学校愿景规划者、学习文化营造者、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者、创新人才激励者、内部组织管理者、外部环境协调者六大角色[13]。然而,我国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往往过于狭窄,一些校长把自己定位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过度关注职位的行政性色彩,忽视了对教育意义的追寻。这一方面阻碍了校长个人角色“多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

[3]黄旭钧.教师走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维[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416,1819,2425.

[4]WEBER S.In the real world:the many benefits of classroom walkthroughs[EB/OL].(20190528)[20191109].http://www.naesp.org/resources/2/Leadership_Compass/2007/LC2007v4n4a4.pdf.

[5]LIEBERMAN A, MACE D P.Making practice public:teacher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0,61(12):7788.

[6]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课程[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60,12.

[7]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6167.

[8]KEZAR A.What is more important to effective governance:relationships,trust,and leadership,or structures and formal processes [J].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2004(127):3546.

[9]郑金洲.合作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1.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5.

[11]李瑞娇.全纳教育视域下合作教学理论微探[J].教学研究,2017,40(2):3135+64.

[12]PITLER H,GOODWIN B.Classroom walkthroughs:learning to see the trees and the forests[J].Changing Schools,2008(58):911.

[13]郭赟嘉.省级开放大学校长学术领导角色的失重与重构[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2(2):7580.

[14]GINSBERG M B,MURPHY D.How walkthroughs open doors[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2,59(8):3436.

[15]ENGLISH F W.The sage handbook of educationalleadership:advances in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M].Thousand Oaks:Sage,2005:407429.

[16]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1):7175.

[17]马健生,饶舒琪.论教学即领导:一种教学本质的新解[J].教育学报,2017,13(3):3140.

Classroom walkthrough: characteristics, value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WANG Ran1,ZHAO Mengfei2,JI Biao2

(1.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31, China;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Abstractclassroom Walkthrough is a new technique and method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It emphasizes the colle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aterials through informal, focused, authentic, frequent and quick class visits to grasp the overall appearance and shape of school teaching.Through efficient classroom visits, personnel will organize exchange meetings according to collected materials, give specific and effective teaching feedback to relevant teachers,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Suggestions to help teachers improv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qualit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fully grasp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Walkthrough, accurately understand its spiritual essenc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lkthrough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wordsclassroom walkthrough;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values;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責任编辑刘冰]

[收稿日期]20191109[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JK002)

[作者简介]王冉(1998—),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通讯作者]吉标(1976),男,山东临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和乡村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内涵特点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