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空间对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的调查研究:基于环境心理学视野

2020-08-03王致远江丰光

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习空间满意度

王致远 江丰光

[摘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上海某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法,分析学习空间中的环境因素对学习者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并将传统学习空间与新型学习空间对比,研究学习者对新型学习空间的学习体验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教室的诸多环境构成要素,如环境噪音、光线、桌椅布局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和学习绩效,根据研究过程与结果对未来学习空间的优化与设计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学习空间;环境心理学;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20)03001012

1背景与引言

近年来,学习空间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受到国内外高校及学者的广泛关注,重新设计学习空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学活动需要在可感知的物理环境中开展,学习空间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在当下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中,传统教室是学生的主要学习空间,学生对环境条件的感知会影响其学习心理、行为及学习绩效的差异。

大量研究表明教室的环境设施与配备在影响学生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学习空间的相关研究中,以中小学居多,相对较少以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大学作为拔高培养性教育,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目前国内关于学习空间的研究大多在新型学习空间的设计、创新等方面,关于大学物理学习空间基本环境条件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笔者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展开,通过问卷调查与抽样访谈的方式,探究传统教室空间设计与环境因素对学生满意度和学习绩效的影响程度。随后选取一间新型智能教室,探究学生在该新型智能教室的学习体验并了解新型学习空间的使用现状。经综合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给高校未来学习空间的研究设计与优化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从而促进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师生互动。

2学习空间与学习行为

2008年,昆士兰大学的拉德克里夫(Radcliffe)教授提出了关于学习空间设计和评估的“教学法—空间—技术”框架(PedagogySpaceTechnology,简称PST),阐述教学法、空间和技术(见图1)三者在教学中的关系[1]。

PST框架理论表明,学习空间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学习环境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空间的环境变化对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2]。戴维斯(Davis)曾在2013年评估中小学教育环境,他认为优化后的物理环境增加了师生互动及生生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3]。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曾调查一系列大学课堂的室内环境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教室的室内环境质量(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简称IEQ)与积极的学习成果有关并会影响学习者的表现[4]。

环境心理学关注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灯光照明、整洁程度等都是评估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研究显示相比于采光少的教室,采光量大的教室中的学生积极活跃的表现增加了21%[5]。本文所研究的学习空间的诸多物理属性即属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其从心理学与行为的角度出发,探索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6],对研究学习空间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随着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和高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者发现传统教室的物理属性对学习者表现出愈加明显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出,学习者对环境的满意度会影响学习者的动机进而影响学习效果[7]。那么在传统教室的基本物理属性中,哪些属性对学习者的影响较大?满意度是否与学习绩效有显著的关系?除了回答上述疑问,研究者还通过研究学习者对新型学习空间学习体验的满意度来帮助高校优化教室条件。

基于上述研究动机与目的,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1)学习空间中的物理因素对学习者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是怎样的?哪些物理因素对学习者满意度的影响较大?(2)学习空间对学习者的影响程度是否随学习者个体因素(如性别、学院、年级、座位等)变化?(3)学习空间中的物理因素对学习者学习绩效是否有影响?(4)学习者对新型学习空间学习体验的满意度如何?

3研究设计

3.1研究对象

笔者以上海某高校20 74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学院与年级的人数比例,分层随机抽样。

共计分发360份调查问卷,回收328份,回收率为91.1%,去除无效问卷,最终以301份有效问卷作为本研究分析样本,有效回收率为83.6%。其中男生69份(22.9%),女生232份(77.1%);2015级68份(22.7%),2016级76份(25.2%),2017级81份(26.9%),2018级68份(22.7%)。各学院人数抽样基本符合人数比例。参与访谈的学生共有12名,其中2015级4名,包括3名女生和1名男生,分别来自教育学院、数理学院和建工学院;2016级2名,包括1名女生和1名男生,分别来自教育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3名,包括2名女生和1名男生,分别来自教育学院、数理学院和对外汉语学院;2018级3名,均为女生,分别来自哲法学院、商学院和人文与传播学院。

3.2研究方法

笔者运用的研究方法为混合研究法,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相比于使用單一的方法,混合研究法能帮助研究者进一步了解受访者对传统学习空间与新型学习空间的态度、看法与建议,以便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研究问题。笔者查阅国内外学习空间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本研究的具体问题,确定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系统的量化研究,并辅以访谈法进行质性研究。

3.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问卷以南加州大学关于学生对高等教育课堂认知的研究的调查问卷为参考[8],并依据本研究具体内容进行修改,形成调研问卷初稿,再经由两位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及一位教育技术学专家修订。之后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前测,结果表明,信效度良好(问卷各部分及总体的Cronbachs Alpha 值>0.8)。

问卷共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室物理属性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9,10]。第二部分是教室物理属性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11],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设计,包括自然物理属性、空间设计、设备与技术3个一级维度,以及相对应的教室温度与湿度、空气质量等13个二级维度。问卷的第三部分选取一个新型智能教室,该教室与传统教室相比,具备独立可移动桌椅、多块白板、多块电子屏显示等。该部分问卷从学习气氛、学习行为体验、学习情感体验、师生交互、参与度5个维度展开[10]。第四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学院、性别、年级、周上课时长、座位偏好等。

访谈部分采用半结构化式访谈,主要问题如下:(1)你认为影响自己学习满意度的教室物理环境因素除了问卷中提及的内容外还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中哪些可能影响你的学习绩效?(2)你觉得现在教室有哪些需要改进的?(3)你在新型智能教室上过课吗?有怎样的体验?(4)你对未来教室物理环境的构建有哪些建议?

3.4研究流程

研究主要分为4个阶段进行(见图2):第一阶段通过查阅国内外学习空间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本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确定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参考的理论与模型框架;第二阶段是设计并修订研究工具,查阅学习空间物理属性相关研究,确定可以参考引用的调查问卷,根据本研究的研究问题设计问卷,请教育技术学两位研究生和一位教授進行修订,通过预实验检验信效度后进一步优化,确定问卷终稿和访谈的提纲;第三阶段是实施调研,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发研究问卷,收集数据并完成访谈;第四阶段是数据分析,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问卷数据,通过Nvivo11.0软件对访谈记录进行质性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回答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讨论与建议。

3.5资料收集与分析

笔者利用SPSS20.0软件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学习空间各物理因素及学习者个人因素对学习者满意度的影响程度;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了解学习者不同个人因素条件下各物理因素满意度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探索学习空间满意度与学习绩效是否存在关系。访谈部分借助Nvivo11.0软件,采用编码的方式,帮助研究者筛选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信息,进行归类分析[14]。

4结果与分析

4.1学习空间各物理因素对学习者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学习者对学习空间各物理因素满意度均值为3.503,标准差为0.785(见表1),表明学习者对现行教室满意度整体良好,其中教室白天的采光、晚上教室的光线、教室的整洁程度、教室的硬件设备、教室设备易于使用性这5项的满意度均值大于总体均值,说明学生对当前的学习环境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教室现有的因素能够满足学习者的日常需求。教室温度和湿度、空气质量、桌椅舒适性、房间布局、座位布局间距、多媒体及黑板的可观看性、教室色彩与装饰这7项满意度均值小于总体均值,说明以上因素没能满足学习者日常学习需求或与学习者预期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可行性优化方案。根据表1所示,整洁程度满意度最高(3.684),表明现有教室的整洁度较好,作为教室的一项基本指标,在未来教室建设中也应注意日常维护。满意度最低的是布局灵活性(3.312),现有的传统空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以考虑建设更多可灵活调整桌椅布局的教室,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从3个一级维度来看,自然物理因素中,教室整体的整洁程度满意度最高(3.684),教室空气质量满意度最低(3.468);在空间设计维度中,学生对桌椅舒适性满意度最高(3.422),对房间布局的满意度最低(3.312);在硬件设备维度,学生对现有的硬件设施满意度最高(3.571),对投影仪及黑板的可观看性满意度最低(3.495)。

4.2学习者个人因素对学习空间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1)不同性别学习者对学习空间各物理因素满意程度差异。不同性别学习者对学习空间各物理因素满意度差异如图3所示。男女生在各维度满意度基本一致是因为男生相较于女生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除色彩与装饰外,其余各项女生满意度均高于男生。通过t检验结果发现(见表2),在温度和湿度(0.021)、白天采光(0.035)、教室整洁程度(0.024)、色彩与装饰(0.013)和硬件设备(0.034)维度显著性值p<0.05,表明男女生在上述维度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

2)不同学院学习者对学习空间各物理因素满意程度差异。由于各学院学科性质、学习内容与设备需求不同,因而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可能存在差异。不同学院学习者对学习空间各物理因素满意度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各学院在不同物理因素维度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各学院抽样调查样本不大,或者个别专业间存在差异。

3)教室座位的选择对学习空间各物理因素满意程度差异。当下大学生提前占座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室座位偏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学习动机并可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空间满意度和学习绩效。有研究表明,在可自由选择的状态下,对学习积极和高自尊的学生倾向于坐在前排[12]。本研究中,数据表明选择中间排的学生对教室满意度最高,选择后排座位的学生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见表4)。因此建议教师不要固定位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学生也尽量避免长期固定一个位置,以防止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方差分析检验学生座位选择偏好对满意度影响是否有差异,结果显示(见表5),在多媒体及黑板的易于观看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黑板及多媒体固定在教室最前面,造成一些座位观看体验不佳,因此,可以考虑在教室周围安装投影板。此外,座位选择对桌椅舒适度也存在一些影响,不同方位座位的学生接收到教师的声音也会在客观上存在差异。

4.3各物理属性在满意度与学习绩效两方面影响的对比分析

3)教室物理属性影响学习者学习绩效。根据物理因素对学习者学习绩效影响程度数据分析发现(见表6),环境噪音对学习者学习绩效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光线与教室的整洁程度,对学习者绩效影响较小的因素是色彩与装饰、座位布局及硬件设备这几个因素。教室环境的物理属性在满意度与学习绩效两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关系,良好的学习空间环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积极性,可通过改善突出的物理环境屬性,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进而推动学习者学习绩效的提高。

4)大学生对新型智能教室学习体验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新型智能教室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学生在新型学习空间学习行为体验、社会性交互、课堂参与度、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气氛等多方面都有较高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互动与学习成果,这也正是教室空间设计者在进行空间布局时应该充分考虑的问题。此外,研究者了解到学校现行新型教室数目较少、使用率不高。对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将学科内容与新型学习空间具备的条件相结合,丰富教学设计与实践作业,才能使新型教室的设备被更好地利用并最终使学生获益。

5.2讨论

1)性别差异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除色彩与装饰维度外,其余各项女生满意度均高于男生(见表2)。在访谈过程中,男生相较于女生更多关注硬件设备技术的应用,女生还更多提到座位的视野可见度和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情况。这与2013年南加州大学学者郑阳[14]等人关于课堂属性对学生满意度影响的研究中性别维度提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女生通常更积极地评估温度和能见度,但声学和软件设备方面比男生更消极。此外,宋畅等人在2015年对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满意度的研究也指出:女生对未来学习体验中心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男生[10]。

2)学习者学科差异对学习空间满意度的差异。汉娜[15]提到,学习者对所处的物理环境的感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体验,不同学科的学生对物理环境的偏好存在差异。由于本研究从17个学院维度展开,使得学科间跨度不够明显,不同学院间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具体的访谈中,受访者明确指出物理环境对部分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影响。就此差异性,可以在后续研究中对学科进行大类分组并进一步研究差异及其原因。

3)目前新型智能教室使用上存在的落差及解决方法。新型智能教室相较于传统教室提供更加智能的环境,本研究关于新型智能教室的数据分析和访谈显示学习者有更高的满意度。宋畅等人也提到新型学习空间能有效增加学习者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如交流合作与表达能力、创新思考能力[10]。但笔者并未发现上述提到的学习能力有显著提高,可能原因如下:第一,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笔者调研发现,该新型智能教室有较多数学、物理排课,这两门课目前仍是传统授课模式,较少能够利用到新型学习空间的设计。因此,教务处排课时可以先询问教师意愿。第二,根据PST框架理论,更好地使用技术、新型学习空间,离不开教师教学法的辅助,而教师对技术不熟练、对学习空间设计不够了解,没能合理地利用新型教室的优良特性,也未有意识地给予课堂学习一定的设计,丰富课程内容,给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师意愿,给予教师相应的培训和帮助,以更好地发挥学习空间的作用。

5.3建议

物理环境影响信息传递、学业成就和学生认知发展,教室中的物理构成对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满意度、学习绩效等学习心理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全面了解直接利益相关者对物理环境改进的想法和建议,以此为参考来对照评估并优化现有教室环境条件,为学生构建更优质的学习空间。笔者根据本研究过程与结果,分别对学校教室管理者、教师、学习空间的设计者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1)教室管理部门应定期了解师生对教室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是教室的使用者,问卷调研数据显示,大一到大三在校本科生中超过90%的学生每周上课时间多于11.5个小时,学生对教室建设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对学校教室管理者来讲,应该定时了解师生对教室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经费和实际需要的紧急情况逐步改善学习空间,如选择噪声小的桌椅材质;定期维修更换残缺破旧的桌椅;对开关声较大的门及时修整;在假期对涂鸦严重的墙壁进行重新粉刷等。

2)教师应加强自身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践行者,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并在日常授课中合理使用。同时也应该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经验与反馈,考虑结合教室现有的设施来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法,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以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另外学校应该适当安排教师的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并根据教师的实践经历解决相应的问题,以促进教师技能的提升,促使新型教室更好地发挥作用。

3)教室环境设计者应综合实际情况与多学科理论,优化学习空间设计。对于教室环境设计者来说,在设计空间和设施时考虑学习者对环境的体验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室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师生意见优化设计,如教室空间大小与对应的密闭性问题,学生个人物品放置空间,选择可调节明暗的节能灯等。同时要考虑耐用性、安全性等。学习空间的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直试验,不断改进。

6结语

本研究的创新点表现在:研究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给研究教室物理属性以理论支持,以便研究外部物理环境与内部认知心理对学习者满意度和学习绩效的影响。同时通过一个新型智能教室学习体验的案例,为学习空间信息技术的更新、物理环境的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过程中,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根据导师建议不断修订实验程序与内容,同时采用多种研究统计方法以确保有较高的信效度,尽管如此,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分层抽样的样本不够大,本研究存在一定的样本偏差。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增加研究样本数,同时也可以考虑扩大研究群体至研究生。另外,本研究对学习绩效的影响通过问卷呈现,没有学生成绩的具体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学习者主观性,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通过填写学生的课程GPA进行更加客观的研究。

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可能会使研究结果存在偏差,但在整体上能集中展现一些共性问题。期冀未来能够就学习空间应用的相关领域开展更加严谨的调研来弥补本研究的不足,并能进一步拓展实验结论,如通过准实验设计对某一学习空间进行周期调研并收集学习者成绩变化的数据。此外,在未来研究中,可以从教师角度来考量学习空间对教师教学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态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學习空间属性对学习者绩效的影响,给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RADCLIFFE D A.A pedagogyspacetechnology(PST)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and evaluating learning places Learning spaces in higher education: Positive outcomes by design[M].Brisbane: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press,2009:1116.

[2]杨俊锋,黄荣怀,刘斌.国外学习空间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6):1520.

[3]JASON W Y L. Learning spaces around the universit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eferences for a space[R].Valencia: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Advances,2017.

[4]胡沛然,王宜之.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构建和管理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教室”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7):287290.

[5]SEONMI C,DENISE A G,HYEYONG K,JONEE K B,et al.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lassrooms and student cutcomes:Apath analysis approach[J/OL].(20140220)[20190807].http://libjournal.uncg.edu/jis/article/view/506.

[6]JAMES A R,LAWRENCE M W.Environmental psychology[J].Ann.Rev.Psychol,1982(33):651689.

[7]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246.

[8]BARRETT P,ZHANG Y,MOFFAT J,et al. A holistic, multilevel analysis identifying the impact of classroom design on pupils′learning[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3(59):678689.

[9]江丰光,吕倩如.STEM项目教师教学反思日志分析之前导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3):8086.

[10]宋畅,刘月,陈悦,等.未来学习空间应用效果评价——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学习体验中心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6):3952.

[11]ADAM F,JENNIE F,CYNTHIA W,et al.Researchinformed principles for (re)desig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spaces[J].Journal of Learning Spaces,2016,5(1):2640.

[12]王光明,佘文娟,宋金锦.基于NVivo10质性分析的高效数学学习心理结构模型[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12(1):7479.

[13]VINCENT J G,MARY E S.Psychology of learning spaces impact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Learning Spaces,2016,5(1):18.

[14]ZHENG Y,BURCIN B G,LAURA M.A study on student percep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classrooms: image impact of classroom attributes on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3(70):171188.

[15]HANNAH K W,ALISON C.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phys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s[J].Structural Survey,2016,34(3):256275.

A survey of the impact of learning space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WANG Zhiyuan,JIANG Fengkuang

(College of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is study takes undergraduates from a university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learning space on learners′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compare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space with the new learning space to study the satisfaction of learners with the new learning space.The results show that many elements of classroom environment, such as environmental noise, light, desk and chair layout, will affect learners'satisfaction with learning space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results, the researcher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f future learning space.

Keywordslearning space;Environmental Psychology;satisfaction degree

[責任编辑马晓宁]

[收稿日期]20190807[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招标课题(ZDKT1921)

[作者简介]王致远(199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空间、STEM教育等。*[通讯作者]江丰光(1981),男,台湾彰化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空间、STEM教育、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开放性学习策略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
学习空间的参与式设计研究
浅谈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