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0-08-03倪建超
倪建超
摘 要: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相关就业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女研究生由于受性别、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本研究以某985高校女研究生就业现状为例,分析探讨该校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而从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女研究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女研究生;就业特点;就业问题
近年,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得到快速推进。随着国内大学的逐年扩招,研究生人数也逐年递增。据教育部数据统计,从1999年至200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连续五年增长率超过20%,女研究生的数量也随之稳步增长。2010年,全国女研究生人数首次超过男研究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50.36%;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高校研究生的持续扩招使得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导致不少研究生面临着就业难题,尤其是女研究生。女研究生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宝贵人力资源,但目前仍有较多因素影响其顺利就业,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女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近几年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因而,国内外关于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国外学者对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市场性别差异分析上,研究的成果分为劳动供给方视角和劳动力需求方视角。从劳动供给方视角出发的学者认为女研究生在生理、体力等方面不如男研究生,因此其人力资本投资价值低于男研究生;从劳动力需求方视角出发的学者认为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受性别因素影响,其潜在的假设是男女研究生之间的生产率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差别,导致女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因素影响。而国内学者更加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对女大学生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的。
笔者所在的大学为985高校,地处南方,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高校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就业难题。笔者结合该校实际情况,对在校女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问卷调查中,笔者按学科和年级的分布比例抽取学校140名在读女研究生作为样本,回收问卷130份,有效问卷128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8.46%。在问卷调查之后,课题组成员对部分在校女研究生展开深度访谈,了解女研究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听取她们对促进女研究生就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女研究生就业特点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的梳理分析,笔者初步了解该校女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归纳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信息渠道较为集中
女研究生主要是通过校园招聘宣讲会(48.44%)、单位官方网站(17.18%)和专业招聘网站(16.40%)三种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其中,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主渠道作用比较明显,说明该校在就业信息汇集、发布方面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另外,有少部分女研究生通过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导师和班级同学的信息共享等方式(5.47%)获取就业信息。可见,该校的女研究生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在求职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寻找就业机会。
(二)职业选择趋向稳定
该校女研究生在择业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就业区域、单位性质、工资待遇等。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35.94%)和华南(11.72%)两大地区。其中,东部及沿海仍是女研究生就业的首选区域。然而该区域的岗位供给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研究生就业的难度。她们所选的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42.19%)、事业单位(25.00%)、高校科研院所(17.18%)。上述单位具有待遇良好、工作稳定等优势,这说明该校女研究生在选择职业时更重视职业的稳定性。
(三)择业周期普遍较长
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每年的9月至12月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的黄金时期。然而,该校女研究生在秋季校园招聘高峰时期的签约率比较低,调研对象中仍有一定比例(41.41%)的女研究生未签约(截至第一学期结束),这也与该校实施《大学生就业签约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该办法对毕业生违约进行了条件限制。因此,女研究生即使在获得录用的情况下,如果认为该工作不是自己比较满意的类型,也会选择不签约。此外,女研究生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才能获得一份合适、满意的工作。调查显示,该校女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的次数在20次以上的占42.97%,10~19次的占28.13%;参加面试的次数在10~19次的占50.00%,6~9次的占39.84%。结合该校以往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该校女研究生求职时所需的笔试、面试次数普遍高于该校男研究生,这也使得她们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该校以往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该校大部分女研究生在7月份毕业前可以落实就业单位,这说明女研究生的择业周期普遍较长,大多数女研究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
二、影响女研究生顺利就业的主要因素
影响女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因素有很多,笔者着重从性别因素、就业观念、就业准备和就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性别因素影响较大
在调研对象中,有75.78%的女研究生认为,女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受性别因素影响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该因素占比最高,这也是影响女研究生就业的较为特殊的因素。导致女研究生遭遇性别因素影响的原因可分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对工作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偏见、用人单位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现有政策或立法力度不够、市场供求不平衡、女研究生本身能力不够等。笔者将上述原因归类为社会、用人单位、自身三种。一是社会原因。社会文化存在偏见,认为男性比女性更能胜任工作。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女研究生要兼顾事业和家庭,无法专注于事业,从而不愿录用女研究生。此外,有80.47%和11.72%的女研究生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我国关于女性就业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有70.32%的女研究生认为有关女性就业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缓解女研究生就业问题没太大作用。二是用人单位原因。在调研中,该校女研究生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受性别因素影响多发生在资格核查阶段(72.66%)和面试阶段(78.91%),受性别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的单位为民营企业(67.19%)、国有企业(50.00%)和事业单位(43.75%)。用人单位本着追求效率和效益的原则认为女性的雇佣成本相对男性来说更高。女研究生往往在工作不久就面临结婚生育的情况,这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尽量避免录用女研究生。三是自身原因。用人單位招聘毕业生时不仅关注其专业技能,对其综合素质也有所要求,因此,毕业生的教育背景、获奖情况、资格证书、工作或实习经历等也会对求职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调查发现,该校女研究生在以上各方面的优势仍显不足,在校期间获得过奖学金的女研究生仅占44.53%,获得过资格证书的女研究生仅占43.75%,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女研究生仅占42.97%,有过工作或实习经历的女研究生仅占38.28%。究其原因,部分女研究生对社会的就业现状缺乏清醒的认知。读研期间,她们由于学业、科研任务较重,没有足够时间或者本身不主动参与相关活动及培训,导致其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导致其就业困难。
(二)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应用等能力较为重视。部分女研究生不仅社会经验及工作经验缺乏,而且在择业时仍坚持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愿意降低对工作的高期望值,以理想的择业期望为导向求职,对就业满意度的较高要求使她们倾向选择工资待遇好、工作环境优良、风险小的稳定工作,这也使女研究生的就业选择面缩小,就业难度增加。
(三)就业准备工作不足
该校研究生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该阶段的重心主要在课程学习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大多数女研究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可以使自己起点更高,找到更好的工作。实际上,学校针对研究生开展的职业规划课程较少,部分女研究生在校期间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她们容易产生示弱心理和自卑心态,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获胜的信心。
(四)就业环境相对困难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导致就业市场供求不平衡。女研究生就业环境严峻,主要表现在地区供求不平衡、专业供求不平衡、社会供给与个人择业期望不平衡。对于一些劳动强度大、流动性高、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岗位,女性劳动力的性价比明显低于男性。因此,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工作分配等方面,仍会优先考虑男研究生。在访谈中,笔者发现较多女研究生在就业问题上与导师缺乏沟通,大量的科研任务和高强度的教学任务使导师只关注她们的科研成果而较少关心她们的就業状况,部分导师甚至在研三阶段仍然给她们安排较多的科研任务,导致女研究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求职的大环境中。
三、促进女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对策思考
促进女研究生顺利就业是一项需要多方关注的工作。笔者主要从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女研究生自身三个方面来探讨促进女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对策。
(一)完善学校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就业引导等方面优化举措,进一步提升女研究生培养质量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在培养机制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前沿,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女研究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三是在就业指导方面,针对女研究生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选修课程,帮助女研究生适应社会需求,提升求职技能。四是在就业引导方面,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该校地处南方,所提供的用人单位以南方单位居多。学校应拓宽就业渠道,多争取北方的用人单位,邀请重点单位到校招聘,扩大女研究生实习、实践的单位范围,为女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将女研究生的就业质量纳入学校就业指标评价体系,从而切实提高女研究生的就业质量与层次。
(二)充分发挥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学校不仅要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还要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导师、职业指导师等相关教育工作者的作用。第一,研究生辅导员要将女研究生作为就业重点关注群体,并定期开展就业意向和就业需求调研,重点掌握女研究生的就业动态。同时,做好定期摸底统计和分析工作,向就业困难的女研究生群体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加强女研究生对自身求职优劣势的认识,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不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另外,研究生辅导员应根据不同个体情况采取重点推荐、定向帮扶等方式,做到就业引导有深度。第二,研究生导师要加强对女研究生求职的指导和关注,支持女研究生出去实习,并积极为其提供就业资源,创造就业机会。第三,职业指导师要加强对女研究生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深入开展个体或团体咨询辅导,针对女研究生求职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她们在求职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心理素质,消除心理障碍。
(三)女研究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提升竞争力
首先,女研究生要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正确评估自身能力及水平,客观评价就业环境,摆正择业心态,转变求职过程中“一步到位”的“求稳”就业观念,做到灵活就业。其次,女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要结合自身情况,了解自己毕业后期望从事的工作,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最后,在学习期间,女研究生不仅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实习、志愿服务工作等,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提升竞争力,从而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媛.高校女研究生择业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6).
[2]刘楠.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童婵娟.当前重庆市女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
[4]陈金爱.女硕士生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
[5]内地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男生 硕导:男生去哪儿了[EB/OL].(2014-02-13).http://edu.qlwb.com.cn/0213/85918.shtml.
[6]卞洁新.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2,(20).
[7]雷顺利.当前我国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