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寒地区病房空调系统夏季夜间运行策略研究

2020-08-03乔清锋周勃宋胜波李佳殷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0年6期
关键词:关门开窗病房

乔清锋 周勃 宋胜波 李佳殷

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0 引言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使得大量的公共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公共建筑等建筑所消耗的能源更大,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和清洁能源,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能够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1]。夜间自然通风既可在过渡季节提供新鲜空气和降低室内温度,又可在制冷季节排除室内蓄热、减少空调使用时间[2-3]。

目前,学者们对重庆、上海等夏热冬冷城市和北京,西安等寒冷城市的高校宿舍、办公建筑、普通住宅的夜间通风节能效果做了研究[4-7]。研究结果显示,夜间通风减少空调的运行时间,降低建筑能耗,其节能效果主要受气候因素、围护结构蓄热性、室内得热量、通风方案的影响。夜间通风充分利用了自然清洁能源,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降低了建筑能耗,并使居住者获得更好的舒适体验。然而在严寒地区对于医院病房的夏季夜间自然通风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文通过设计沈阳某医院病房夏季夜间自然通风方案,模拟其室内环境,并分析该医院病房夏季采用夜间通风后,室内温度及CO2的变化情况,与实测数据对比,进行节能性分析,计算节能率,为严寒地区空调系统的夏季夜间节能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1 建筑基本概况

沈阳市某医院住院楼建于2002 年,主体建筑南北朝向,地上8 层,占地面积约1500 m2。住院楼包括普外科等7 个科室病房,病房床位约350 张,空调面积约9400 m2。夏季病房室内空调设计温度26 ℃,相对湿度≤65%,住院楼冷负荷517 kW,热负荷611 kW,主机选择2 台螺杆式机组,末端采用风机盘管制冷供暖。其中重症医学科(ICU)使用洁净空调,配备独立的冷热源。

经过课题组调查得知,住院楼内部分为多个科室,且对空调的使用时间存在差异,另外进出住院楼的医患人员流动异常频繁,病房夏季一般在晚上22:00 空调关机,直至次日上午8:00 开启空调。但是,部分病人考虑到住院费中包含空调费用,在夜间仍关窗关门并保持空调运行。由此在夜间病房温度低于22 ℃的情况下设备机组仍需处于运行状态。

2016 年课题组对医院住院楼的空调系统实施了能耗监测,2016 年该医院夏季空调运行期为6 月20日~9 月30 日,共计103 天,远远超过沈阳地区平均85 天的制冷期天数,该住院楼全年制冷平均电耗为25.42 kW·h/(a·m2),是一幢空调能耗偏高的建筑。如表1 所示,热泵机组的电耗占总能耗的60.82%,水泵的电耗占总能耗的26.57%,风机盘管电耗占总能耗的12.61%。因此,减少热泵机组的运行时间可以大大降低运行费用,提高建筑节能率。

表1 2016 年住院楼制冷耗电量

2 病房的物理模型及数学假设

2.1 病房的物理模型

利用FLUENT 技术对满足夏季夜间通风条件的病房进行模拟分析。如图1 所示,通过Gambit 建立尺寸为7.8 m×3.6 m×3.3 m 的某病房几何模型。模拟结果取X=1.6 m 和Y=1.25 m 处截面,该模型简化了病人及室内家具,二氧化碳产生量按照人在休息状态下每分钟0.25 L 计算。

图1 某病房几何模型

2.2 病房的基本假设与数学模型

为方便计算,对病房计算模型作出了一些基本的假设[8]:

1)病房内的气流为定常流动,低速流动,不可压缩,满足Boussinesq 假设即流体密度变化仅对浮升力产生影响。

2)病房内气体流动为稳态流动。

3)空调送风为稳态湍流流动。

4)忽略固体壁面和物体间热辐射。

5)病房完全封闭,不考虑漏气的情况。

6)病房内空气为辐射透明介质。

速度与压力耦合采用SIMPLE 算法。病房空调通风状况模拟中湍流模型选用标准K-ε 双方程求解。

3 夜间通风方案设计

通过中国天气网选取沈阳2016 年7 月1 日、7 月15 日、8 月1 日、8 月15 日、8 月30 日夏季22:00-8:00几个典型的夜间温度如图2 所示。

图2 夜间逐时实测室外温度

由图2 可知,沈阳市7、8 月份最热月的室外干球温度在晚上22:00 后几乎均低于25 ℃,夜间室外最高温度27 ℃,最低温度13 ℃,昼夜大温差非常适合夜间自然通风。夜间0:00 的平均温度21.4 ℃,最低温度出现在凌晨4:00 左右,有利于延迟上午空调的开启时间。根据夜间实测数据知,沈阳市夜间室外温度高于27 ℃,相对湿度大于70%的小时数共计154 h,仅占夜间总小时数的14.95%。

结合以上数据和沈阳市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8.2 ℃,相对湿度65%的情况,初步确定夜间22:00-8:00 的室外平均温度tw和相对湿度Φ 在不同范围内时的夜间通风方案:

1)当tw≤25 ℃,具备较好的夜间自然通风条件,同时可考虑延迟上午空调的开启时间。

2)当25 ℃<tw<28 ℃,具备夜间通风潜力,需进一步分析通风方案。

3)当tw≥28 ℃,Φ≤70%或tw>28 ℃,Φ>70%,不具备夜间通风条件,考虑机械通风。

4 病房室内环境模拟与分析

4.1 自然通风

4.1.1 方案一室内环境模拟

当tw≤25 ℃具备夏季夜间通风条件时,关闭空调系统,此时自然通风速度取值0.5 m/s,进入室内温度取值25 ℃,得出的病房室内温度与CO2质量分数模拟结果如图3、图4 所示。

图3 不同截面温度云图

从图3 中可以看出,病房夏季夜间通风情况下,靠近窗户侧的室内温度普遍偏低,除局部区域温度高达27 ℃外,室内大部分温度处于26.6 ℃以下,满足室内病人对温度的要求,且有助于白天推迟制冷机组的启动时间、降低启动负荷。

图4 不同截面CO2 质量分数分布云图

由图4 可以看出,在病房夜间开窗关门条件下,室内CO2质量分数远远小于《室内空气质量指标》GB/1883-2002 中规定的0.1%。

4.1.2 方案二室内环境模拟

当25 ℃<tw<28 ℃同样具备夏季夜间通风条件时,关闭空调系统,此时自然通风速度仍取值0.5 m/s,进入室内温度取值26 ℃,得出的病房室内温度与CO2质量分数拟结果如图5、图6 所示。

图5 不同截面温度云图

图6 不同截面CO2 质量分数分布云图

从图5 中可以看出,病房夏季夜间通风情况下,病房室内靠近外窗侧温度普遍偏低,室内大部分处于26.6~27.5 ℃,只有极少数区域超过28 ℃,满足室内病人对温度的要求,且有助于白天推迟制冷机组的启动时间、降低启动负荷。

由图6 可以看出,在病房夜间开窗关门条件下,室内CO2质量分数远远小于《室内空气质量指标》GB/1883-2002 中规定的0.1%。

4.1.3 方案三室内环境模拟

当tw≥28 ℃,Φ≤70%或tw>28 ℃,Φ>70%病房夜间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采取机械通风时,设定风口送风速度为4 m/s,设定送风温度与开窗关门条件下相同,得出病房室内温度与CO2质量分数模拟结果如图7、图8 所示。

由图7 可得,病房夏季夜间机械通风情况下,病房室内大部分区域温度处于27.5~27.7 ℃之间,极少数区域温度处于28.2 ℃附近,相比较与开窗关门条件下温度偏高,但满足室内病人对温度的要求。

由图8 可知,在病房夏季夜间机械通风条件下,室内CO2质量分数值相较与夜间开窗关门自然通风值情况下的质量分数要高,但仍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指标》GB/1883-2002 中CO2质量分数不得超过0.1%的限值。

图7 不同截面温度云图

图8 不同截面CO2 质量分数分布云图

3.3 病房室内环境实测数据情况

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正确性,课题组对病房室内环境进行现场监测,如图9 所示,分别标明病房内的监测点A、B、C。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课题组将测试时间分为三个时段:23:00-24:00 夜间时段、24:00-8:00 夜间睡眠时段:8:00-9:00 清晨时段。使用TZS1361 记忆温湿度计、CO2质量分数记录仪、TY-9900 数字微风仪等仪器对夜间病房内温度、相对湿度、CO2质量分数、室内风速等数值进行监测。

图9 病房测点分布图

通过实地监测得出夏季夜间病房开窗关门、关窗关门条件下室内温度值、CO2质量分数。夏季夜间病房内模拟与实测数值对比可得表2。

表2 实测值与模拟值比较

由表2 可知,实测值与模拟值非常相近,可以得出该模型的模拟值是可以用来分析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夜间病房在关门关窗条件下温度和CO2质量分数均高于夜间开窗关门的情况,说明在关门开窗情况下夜间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病人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4 结论

1)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不同室外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预测夜间开窗关门和关窗关门时室内温度和CO2质量分数分布情况,分析夜间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

2)在关闭空调系统条件下,采用自然通风:当tw≤25 ℃时,上午空调开启时间是10 点。当25 ℃<tw<28 ℃,上午空调开启时间是9 点。当tw≥28 ℃,Φ≤70%或tw>28 ℃,且Φ>70%,不具备夜间通风条件,采用机械通风时需对新风进行预处理。

3)根据沈阳夏季夜间室外温度的变化范围可知,夏季夜间适用于采取夜间自然通风的天数占比约为75.73%。

因此,在严寒地区使用空调系统的同时,合理利用夜间自然通风条件对公共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关门开窗病房
2021年有一家理发店决定关门
一种连续管开窗技术实践
换病房
关门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病房
关门的那只手
清晨别急着开窗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