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肿瘤的效果分析
2020-08-03陈兴美卢增新郑媛媛江珍珍赵叶萍
陈兴美,卢增新,郑媛媛,江珍珍,赵叶萍
(浙江绍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312000)
肝脏肿瘤症状表现主要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面黄消瘦、肝区疼痛等,大部分患者可行手术治疗,但因为肝脏的解剖构造较复杂,所以导致肝脏肿瘤的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难度,风险系数大[1]。早期明确的诊断是确保患者及时获得治疗的基本前提,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10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10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100例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范围37~80岁,年龄(55.2±8.7)岁;病灶直径范围1.4~13.7cm,病灶直径(6.3±2.8)cm;单一病灶84例,多发病灶16例;良性病灶43例,恶性病灶57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完整的病理结果;②符合手术指征,均行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治疗;③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血液系统疾病;③其他恶性肿瘤;④妊娠、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
1.3 方法 术前对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独立进行判定,意见有分歧时协商达成一致。
1.3.1 常规超声检查方法 应用GE-LOGIQ9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5.0 Hz,患者体位为平卧位、左侧卧位,于右肋间、肋下、剑突下进行多维度的矢状切面、横切面、斜切面扫描,超声束扫描经肝脏各区,深呼气后屏气,行右肋间扫描及肋下横切向头端扫描,显示肝脏膈顶区与右后区,调整深度,增益补偿曲线对比度与聚焦点,必要时应用高频线阵探头以及加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观察病灶区域及临近组织有无血管分布,同时测量血流参数[2]。
1.3.2 超声造影检查方法 应用东芝APlio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6C1造影探头,频率2~4 Hz;采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技术,造影剂应用Sono Bue六氟化硫气体微泡(Bracco公司),经肘部浅静脉团注,2.4 mL/次;造影前先行二维超声显示肝内病灶,观察其部位、大小、数量、回声等,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了解血流分布状况,之后选取病灶的最佳切面,切换人造影模式,机械指数0.08,注射造影剂、同步启用计时器,参照动态CT增强时相变化,将超声造影的实时增强过程分成动脉期(造影剂注射后40 s)、门脉期(造影剂注射后40~120 s)、延迟期(造影剂注射后120 s后)3个时相,观察病灶灌注过程与回声强弱,动态造影数据储存于机器硬盘上[3]。
1.4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分析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结果,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计算公式中,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
1.5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数据以例数及%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两种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常规超声检查检出良性病灶33例,恶性病灶41例;超声造影检查检出良性病灶40例,恶性病灶55例。见表1。
表1 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两种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例)
2.2 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比较 超声造影检查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见表2。
表2 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肿瘤的诊断效果比较[%(n/n)]
3 讨论
肝脏肿瘤的患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占5%以上,是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因[4]。然而,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肯定,一般认为在各种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包括糖尿病疾病基础等,加上遗传易患性,使得肝细胞的遗传特性出现一定的变化,此变化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则慢慢出现癌前病变,之后发展成早期癌,不断发展到了中晚期就会出现明显的侵袭性[5]。对发病机制的探讨,认为肝脏肿瘤的发生是分子变异的最终结果。
肝脏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6]。超声检查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诸多疾病的诊断中均可发挥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优势主要在于:扫描连贯,能够清晰显示脏器的运动功能,可动态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且不受成像分层的影响;可运用多普勒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以此辨别脏器的受损情况;且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对人体无辐射[7]。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可获得较为清晰的图像,良性病灶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临近肝组织大多正常;恶性病灶的影像特征则以低回声或高回声混杂较为常见,内部回声不均匀或呈结节状,边界不清晰,有声晕,内部回声为镶嵌状或结节形态,源于不同脏器、病理组织的转移性肝脏肿瘤,其声像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回声高低不一,且形状也有明显不同[8]。但是,在显示细小血流信号与微血管灌注时,常规超声检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9]。相比之下,超声造影能够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以增强血流信号,并动态观察病灶的微血管灌注情况,以此获得细小血流信号,同时还能准确反映恶性病灶的浸润区域,有助于定性诊断,因此能大大提高肝脏肿瘤诊断结果的准确率[10]。
本研究对比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显示,43例良性病灶与57例恶性病灶经常规超声检查分别检出33例与41例,经超声造影检查分别检出40例与55例,提示超声造影检查的符合率更高;鉴别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肿瘤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5.0%、96.5%、93.0%、94.8%、95.2%,与邵春晖等(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46%、91.30%、91.66%)[11]、范剑锋(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2%、95.7%、91.5%)[12]以及尚国栋等(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84%、92.73%)[13]的报道数据相近,且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由此提示,在肝脏肿瘤的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