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作用
2020-08-03张梅孙晓媚岳英姜立萍
张梅,孙晓媚,岳英,姜立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北京 10073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心血管疾病(CVD)是维持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1-3]。血液透析患者CVD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缺少活动及CVD家族史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包括血流 动力学紊乱、贫血、营养不良、容量负荷增加、钙 磷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全血常规中检测的指标之一,反映了红细胞的体积大小的变异程度。近年来研究发现,RDW与心力衰竭、冠心病等CVD及肾性贫血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另外,RDW与全身炎性反应程度密切相关,这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RDW、血红蛋白、年龄、性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磷、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之间的关系。探索RDW和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RDW在心血管并发症中的诊断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年在我院透析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年龄大于18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其中男43例,女33例;平均年龄60岁;透析龄4~224月,平均89.14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诊断肾衰竭慢性肾脏病5D期;行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排除标准:既往有长期严重心力衰竭不能纠正的;入选前4周内有输血史的。
1.3 研究方法
1.3.1 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透析充分性评估(Kt/V)、收缩压和舒张压。贫血相关指标:RDW、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血钾、血肌酐、血尿酸、二氧化碳结合力。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CL)。钙磷代谢指标:血磷、血钙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所有患者均于透析前检测以上指标。所有血样品的检测在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sysmex 公司,日本)和UniCel Dxi 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Becman Counter 德国)上完成。
1.3.2 透析相关参数 所有患者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9~12 h/周。采用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透析中血流量200~30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根据凝血情况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1.3.3 心血管事件的回顾 具有以下特征的认定为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名以上医生进行核实,若2名医生意见不一致,有第3位医生进行核实诊断。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对比 76例纳入研究,年龄(60.0±13.89)岁,女性占43.42%,按照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在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血肌酐、CRP、RDW、血红蛋白、收缩压和B型钠尿肽(BNP)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是否有糖尿病、透析龄、透析充分性评估、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钾、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舒张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独立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如表2所示,以心血管事件为因变量,以表1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BNP对数值及RDW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从上述指标的OR值可以看出,LogBNP和RDW每增加一个单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399和1.093倍,而收缩压增加1 mm Hg,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3.5%。RDW对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 MH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ROC评价RDW对心血管事件的诊断价值 根据前述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选择RDW为检验变量,以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为状态变量,拟合制作ROC曲线(图1)。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95%CI为0.645~0.897,诊断价值较高。当RDW取值为大于14.4%时,其对心血管事件有最佳诊断,灵敏度61.9%,特异度为88.8%。
图1 RDW对心血管事件诊断作用的ROC曲线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CVD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最重要因素[5-6]。HD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是同年龄人群的10~20倍[7]。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缺少活动及CVD家族史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紊乱、贫血、营养不良、容量负荷增加、钙磷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等。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血肌酐、RDW、血红蛋白、收缩压、CRP和BNP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存在差异的指标中既包括传统危险因素,又有非传统危险因素。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既往关于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文献中少有报道。本研究中多元回归相关分析提示,RDW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是血常规检测的指标之一,反映循环中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作为完整的血常规检测指标之一,在既往研究中,它用于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8]。近年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RDW与多种疾病(严重的脓毒症、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肺栓塞等)的死亡风险上升有关[9-10]。研究[11]发现RDW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死亡的强生物标志,RDW的预测价值独立于传统的预测因素(如年龄、性别、收缩压、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脂治疗、吸烟和糖尿病等)。在终末期肾病的研究中,RDW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全因死亡及CVD死亡风险相关,可作为划分CAPD患者死亡风险的有价值指标[12]。国内最新的有关ESRD患者死亡的研究表明,高RDW水平是血透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升高的患者年龄较大,EPO使用剂量较大,CRP、脑钠肽水平较高,残余肾功能、血红蛋白、血清铁、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低。RDW水平升高反映不同体积的红细胞数目增加,提示红细胞生成受损或者破坏增加。炎性反应通过削弱铁代谢、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和缩短红细胞的寿命来使RDW增高[13]。持续的全身炎性反应、营养不良、血流动力学改变、脂代谢异常和透析不充分可能可以解释RDW与终末期肾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进一步,在CKD患者中,RDW已被证明能够独立预测内皮功能不全[14]。本研究显示,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RDW值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同时,反映营养不良、全身炎症、贫血和容量负荷过重的指标在两组患者中亦有差异。在本研究中,ROC曲线还提示AUC面积为0.771,在0.5~0.9之间,对心血管不良事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DW是血常规化验中能够提供的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实用、高效、便捷,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在本实验中,无心血管事件组的患者透析前收缩压较心血管事件组患者明显升高,与传统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不同。而且,多元回归分析的一个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是透析前收缩压,透前收缩压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负相关。Hörl[15]推荐透析前血压140~160/70~90 mm Hg,透析后血压135~154/70~90 mm Hg 时,MHD 患者死亡风险最低。Chang等[16]研究结果表明,透析前收缩压<120 mm Hg 组与透析前收缩压140~159 mm Hg 组相比,患者死亡风险增高,透析前收缩压≥ 160 mm Hg 则不会增加死亡风险[1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其实并非越低越好,过高和过低血压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本研究中另一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是BNP,该指标反映机体容量负荷过重,升高的BNP提示心力衰竭,直接影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利于对患者的预后做出正确的预判,减少血液透析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来自于单中心,回顾观察时间12个月,患者例数较少,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