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访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明
2020-08-03郭连伟
□文/郭连伟
今年是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创新团队的工作很重,因新冠疫情影响一年的计划不能顺利实施,李明教授心里急。这是李明老师第二次担任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他决心把这个团队的工作推上一个新高度。
成果转化要“快”
去年,创新团队共筛选出适于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栽培的优良品种20个,自主选育新品种4个,创制种质资源95份;研发新技术、新工艺18项;引进或研制新装备5种、新设施1种。
科研成果如何快速进行转化,考验着团队的智慧。
“我们成果的转化,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各个试验站的示范基地,一个是农业科技创新驿站。”李明教授的回答很自信。
每一次研发方向定位,都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都需要精准的调研。这其中有国家食用菌创新团队的建议,有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的指导,也有食用菌生产一线的迫切需要。
精准的调研促使技术推广水到渠成,2019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羊肚菌、灰树花、杏鲍菇等4个新品种开始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见效;创新的食用菌种自动连续接种工艺及设备,使香菇液体菌种生产由传统的三级罐生产20天缩短到13天,实现了日产10万袋香菇、20万袋黑木耳液体菌种的稳定生产,而且做到了零污染。改进的食用菌智速繁育菌包周转工艺及养菌配套设备、出菇管理配套技术及装备,使香菇菌袋制作由4天缩短为3小时,灭菌时间缩短90%,养菌期由60天缩短为12天,出菇期由210天缩短为150天。
产品品质要“高”
好的品种、好的技术要有一个好的效益,关键在品质。可在实际生产中,很多生产者都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食用菌品质不高,这让李明教授很痛心,“必须要加快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
2019年,在李明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共制定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15项。包括《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等3项河北省地方标准,《香菇菌棒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菌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等7项地方标准,《香菇周年生产循环生产技术规程》、《三零扶贫模式操作规范》等5项企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我省食用菌生产,为标准化生产和产品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知名品牌要“响”
“打造食用菌行业知名品牌,创建行业品牌舰队,在世界舞台上看到更多河北食用菌产业品牌,一直是我们的梦想。”
说到品牌建设,李明教授总是很激动。
为此,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五个综合推广试验站和10个企业试验站积极对示范基地开展品牌指导工作。一是强化品牌培育。在菌种生产、产品采收、加工储运等环节上严格把关,以质量抢占市场制高点。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引导,促进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通过参加贸易洽谈会、召开发布会、产品订货会等推广食用菌信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
努力总有回报,2019年,平菇综合推广试验站组织盛吉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了新注册商标“宁晋平菇”,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标志,成功申请了河北省地理标志产品,稳定股占领山西、河南、四川、北京等地市场,并出口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平菇综合推广试验站申报2个双孢菇产品商标,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区域公用品牌 “平泉香菇”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迁西县(栗蘑)被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授予“一县一业”优势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