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变更的环境影响分析重点

2020-08-02周凌梁红

环境与发展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

周凌 梁红

摘要:高速公路属于线性工程,具有线路长且途经地形复杂等特点,在设计阶段和施工前,线路难免会出现变动。本文以四川某高速公路为例,针对高速公路变更类型的判定,环评中属于重大变更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的重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变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X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12-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007

Key point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of express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change

--A case study of a highway change in Sichuan Province

Zhou Ling,Liang Hong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 Design Institute Co.,Ltd.,Chengdu Sichuan 610019,China)

Abstract:Expressway belongs to linear engineering,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route and complex terrain. In the design stage and before construction, the line will inevitably change. Taking a highway in Sichu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termination of Expressway change type and the key point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of major change project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ey words:Expressway;Chang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

高速公路建設项目属于线性工程,目前,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部分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由于线性工程具有施工线路长,途经地形复杂以及地貌多变的特点,在工程设计阶段和开工建设前,根据沿线地质详细的勘查资料以及其他各专业的要求,大部分高速公路项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建设方案都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更。

1 重大变更界定

根据《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1](环办〔2015〕52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中,属于重大变更共有4种情况。

1.1 建设项目规模的变更

建设规模变更包括公路车道数或设计车速增加,线路长度增加30%及以上两种情况,其中线路长度增加30%的情况为多见。

1.2 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变更

建设项目线路横向位移超出200m的长度累计达到原线路长度的30%及以上;工程线路、服务区等附属设施或特大桥、特长隧道等发生变化,导致评价范围内出现新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或导致出现新的城市规划区和建设成区;项目变动导致新增声敏感点数量累计达到原敏感点数量的30%及以上。

1.3 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变更

项目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内的线位走向和长度、服务区等主要工程内容,以及施工方案等发生变化。

1.4 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变更

采取的环保措施变更主要针对生态环境及声环境的环保措施,包括取消具有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的桥梁和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弱化或降低。

2 变更环评实例

2.1 四川某高速项目概况

该高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境内,项目符合《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规划,同时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年)》规划的18条成都放射线中的重要组成路段。

本工程路线总体呈北南走向,路线全长 17.877km,桥梁1 081.5m/3 座,均为大桥;隧道15 536m/2座,桥隧总长16.618km,桥隧比 92.96%。

项目主要涉及的敏感区有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均以隧道方式通过,且隧道进出口均设在保护区外。除此之外,项目不涉及生态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其他环境敏感区。

该项目线路比较短,桥隧比高达92.96%,且经过了2处环境敏感区。

2.2 项目特点

项目的施工图阶段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线路走向没有发生变化,只对局部路段进行了优化调整。该项目变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施工工艺发生了变化: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路线方案发生变动,且施工工艺发生了重大变更,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新设一处斜井洞口,新增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

(2)建设项目地点发生了变化:施工图设计较可行性研究阶段横向位移超出200m路段约5.85km,占线路总长度的34.23%,超过线路长度的30%。

由于线路的横向移动,声环境敏感点增加量达到原敏感点数量42%,超过30%。

以上两方面均属于《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1](环办〔2015〕52号)中的重大变更。

2.3 评价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要求,主要采用现场调查与监测法、核查表法、资料分析法、类比分析法、模型法等方法进行评价。主要评价环节和要素的评价方法见表1。

2.4 评价重点

结合本项目特点,本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如下。

2.4.1 论证变更段与高速公路网规划环评的符合性

根据变更后路段对比高速公路网规划,论证变更段与规划环评的符合性。本项目线路走向没有发生变化,只对项目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因此,公路符合《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和《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年)》规划。

2.4.2 说明工程变化情况

对项目的路线长度,主要工程内容、桥梁隧道情况、公路附属设施的设置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工程重大变动情况。尤其要关注在环境敏感区段的变更情况,并分析论证环境敏感区变更段的环境合理性分析,明确项目调整的原因,并对环境敏感区段进行环境比选。

本项目对涉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根据线路调整变化进行了环境比选分析。

从本项目工可设计到施工图设计,路线均以隧道形式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施工图设计中穿越保护区长度减少115m,且线位在保护区内向北侧边界偏移,对保护区影响减小,综合来看,线路调整后更为合理。由于工可方案设计深度较浅,对隧道斜井位置的地形地质条件未做详细的勘探,随着项目初设和施工图设计对项目周边地形地质的深入勘探,原隧道洞口位置跨越已有道路且位于河道上方,不具合理性及实际操作性,因此,原隧道斜井洞口需另行选择。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拟定的斜井洞口位置从工程安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推荐了斜井洞口位置。

2.4.3 原环评的回顾性评价及原环评批复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在变更环评中应对原环评阶段的工程概况、规划符合性分析、原环评的投资及环保投资估算以及原环评的结论进行回顾。

本项目在开展变更环评时已施工,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收集了工程现状进展情况相关资料,并对施工期已有环保措施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尤其对于涉及敏感区的施工期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现场踏勘及向施工单位收集的资料表明,本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废水采取了三级沉淀,沉淀后用于场地清洗、车辆冲洗等,不外排;施工生活污水采用了地埋式一体化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场地硬化、配有洒水车定期洒水等防尘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采取了低噪声施工机械、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从根源上降低了声源;在水土保持方面,主要是对在使用的弃渣场采取了“先挡后弃”的原则,修建挡渣墙,在裸露的地表采用三维网遮盖。在施工过程中已建设工点采取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據实际采取的环保措施情况,并对工程变更段提出了补充环保措施。

2.4.4 工程变更后声环境敏感点的变化情况、环境敏感区的变化情况

重点分析工程变更后声环境敏感点的变化情况、环境敏感区的变化情况,并就变化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与变更前环境影响进行对比,变更段的环境影响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并提出新的减缓措施。

本案例中变更后仅有隧道及其通风斜井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其隧道斜井布置在紧邻县城侧,该侧人类活动频繁,雾气干扰小,施工条件良好,无须新建施便道,该处设斜井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低。从避免占用高生产力和高生物量的有林地、尽量少占自然植被的角度考虑,确定通风斜井口的位置是对保护区环境影响最小的最优方案,选址、布局合理。

3 结论和建议

对于线性工程的变更,要根据各环评阶段线路走向、工程内容、环境敏感区情况对比,界定变更性质,并阐述路段变更原因,分析变更后的规划符合性。在不同的变更环评阶段,评价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已经在施工的变更项目需要收集现有环保措施与原环评及批复符合性分析,并提出补充减缓措施。对于暂未施工的变更项目,要对变更后新的环境敏感点及涉及的环境敏感区提出减缓措施,论证变更后环境影响是否在可接受范围。

在工程的各个设计阶段,环境保护要贯穿始终。环境影响评价是工程的开工前置要件,环境影响评价提倡早期介入,评价工作的开展可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尽量减少后期变更。加强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尽可能减少由变更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Z].

[2]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S].

收稿日期:2020-10-28

作者简介:周凌(197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
探究夯实水泥土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大雪
高速公路ETC门架供电系统的保障方案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速公路为何要限低速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