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学专业产教融合深化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0-08-02孙少叶乔雨王涛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校

孙少叶 乔雨 王涛

摘    要:产教融合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当前投资学专业产教融合不足,实践教学滞后于市场需求。高校应多方位探索并深化产教融合,将实习基地、企业专家、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活动及教师培养等全方位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校;投资学;产教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9-0035-02

根据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在应用型高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产教融合的深化过程是指企业与高校教学各环节逐步由连接到融合的过程,是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促的实现过程[1]。投资学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尤其是对那些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必经之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是一所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独立院校,所处的烟台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在投资学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产教融合深化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 投资学专业产教融合深化问题的提出

(一)产教融合处于初浅层次

“产教融合深化”问题的提出,是基于产教融合的“过程性”思想,即产教融合存在“度”的测量。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通过多样化路径,逐步由“互连”走向“相融”,但当前产教融合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投资类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对服务于地方投资人才培养的高校而言,政府支持仍然不足。从投资学专业的产教融合现状来看,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仍局限于常规方式,多采取企业参观或专家讲座等形式,再加上企业出于安全、成本等因素,导致学生实习只能体验企业流程的初步熟悉阶段,很难接触核心业务操作,产教融合仍处于初步的、浅层次水平。

(二)实践教学滞后于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日益活跃,而高校投资学专业教学不能适应这种快速变化,教学条件、内容和手段都很容易与实践需求脱节,这就要求高校教学应当与企业实践融合深化。

(三)实践教学师资不足

投资学专业的强专业性、应用性特征,要求高校在师资引进时需要引进高端投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社会上投资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且薪资待遇高,很容易导致高校无法完成引进高端人才的任务,造成高校实践指导教师缺乏的局面。因此,开展产教融合能将企业的专业人才作为高校实践指导团队的补充力量,可以起到弥补当前投资学专业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的作用[2]。

二、投资学专业产教融合深化路径的设计思路

从高校角度看,产教融合的目的是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如果把企业与高校的“连接”作为产教融合的起点,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产教融合要素应当贯穿从学生入校直到毕业工作为止的整个过程。因此,产教融合深化路径具有多方位特征:不仅体现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中,还体现在各类学生课外活动中;不仅要在实践类课程中利用产业资源,还要在应用性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不仅要求学生走出去、到企业参加实验实践体验,还要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把专业指导适时地落实到校内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

三、投资学专业产教融合深化路径的探索与实踐

(一)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1.增设校外实习基地。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建设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容纳更多的学生人数,并尽可能覆盖专业内的不同种类的业务。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陆续与招金投资股份、普信资产、佳隆集团、莱山融资担保、恒丰银行、焦点投资等知名金融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除与长期合作的基地加强联系之外,还积极开拓新建校外实习基地。

2.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将实习基地的实习类型多样化,增加实习基地容纳的学生人次,增加指导学生实习的企业专家人数,为培训后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学生争取更多顶岗实习的工作机会。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利用实习基地的形式多样化。除参观企业、专家讲座以及顶岗实习等形式外,为了解决投资类企业容纳实习人数较少的困境,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实习项目小组,定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增加更多集中实习项目。实习时间的安排更加灵活,假期期间以项目组的形式分批次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

(二)企业专家以多种方式进校园

1.吸纳企业专家参与实践课程指导。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聘任企业专家以“项目指导”“实习指导”、课程“第二指导教师”等身份参与实践课程指导。在常规实践课程中,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以多种形式吸纳业内专家参与指导,部分学生会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是在校教师,另一名则是企业专家。例如普信资产、招金投资在承接部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其指导师傅同时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第二指导教师”,将学生的学术研究论文与实习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实习基地专家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投资学专业社团为“投资俱乐部”,定期开展大赛培训和其他专业实践活动。“投资俱乐部”一方面将学生社团与投资学专业教学挂钩,教研室主任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将学生社团与实习基地联结在一起,在基地专家指导下开展活动。这种形式,既能发挥专业理论优势,又能使社团活动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紧密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邀请企业专家举办主题讲座。为了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定期邀请企业专家结合企业实践举办行业主题讲座,这对引导学生更全面、更生动地理解专业知识,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非常重要。如在2019年秋季学期,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邀请了招商万凯资本管理、一德期货、山东朗越、光大银行、招金期货、海通证券等企业专家,围绕财经领域热点问题举办了专题讲座,为学生带来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碰撞式体验。

4.企业赞助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校与企业合作或由企业赞助举办投资类专业竞赛,企业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国联证券杯大学生理财高手大赛,与山东招金期货合作举办“招金杯”模拟炒金大赛等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投资学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又能强化投资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力。在由普信资产赞助的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普信杯”金融交易大赛中,特邀了数位投资企业专家指导,并对大赛结果进行点评,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指导效果。

(三)改革课程体系,深化“双师课程”建设

1.提高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的关联度。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建立了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梳理投资类企业目标岗位的能力要求,多方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建立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提高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的关联度。

2.深化“双师课程”建设。在投资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增设了部分“双师课程”。“双师课程”是指一门课程由“教师+专家”两位教师共同完成,校内教师负责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包括理论部分的教学和教学过程的管理,而将该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部分章节则交由企业专家入课堂讲授。随着“双师课程”数量的增加、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专家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性较强的部分理论课教学中。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投资学专业与实习基地合作开设了“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学”“投资理财规划”等“双师课程”,由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任教师合作,共同完成与实践内容有关的课程教学任务。

(四)建设“双师”教学团队

投资学专业“双师课堂”建设是以研究院和实习基地为基础开展的,对于“双师”结构教师团队的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金融投资研究院辐射范围的权威专家。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成立了金融投资研究院,充分结合烟台市金融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区域、产业和政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开展新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智库咨询和理论研究,其搭建的“一平台、三基地”成为投资学专业教师重要的培养平台。

2.来自于行业企业专家。聘请更多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高技能人員担任实践技能课程的兼职教师,优化“双师”结构;有目标地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学历的企业经营人员做兼职教师,进行项目指导、实习指导、实训指导或参加“双师课程”的讲授。在原来“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学”等“双师课程”基础上,开设更多的“双师课程”,打造一支专兼职教师有机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3.培育高校自有教师。投资学专业青年教师均须参加“过三关攻一课”中的“实践教学关”,有计划地派出专业教师到业务一线“顶岗实践”,鼓励教师考取所教学科相对应或相接近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随着专职教师在投资领域企业中实践经历的增加和经验的丰富,学校自有“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会有所增加。

四、结论

投资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充分利用当前条件,开拓和深化产教融合路径。既要继续建设并利用好实习基地,还要改革现有实践教学体系,通过 “双师课堂”“第二指导教师”等有效形式,将实习基地、企业专家等外在的资源融合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来。此外,在省、市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过程中,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推进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探索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吕海舟,杨培强.应用型跨界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机制设计与模型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17,(2).

[2]赵文君.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4).

[责任编辑  李金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高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