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探析

2020-08-02申忠玲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高校

申忠玲

摘    要:學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政治任务。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从三方面下功夫:第一,把全会报告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第二,把建国70年的成就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融入课程内容,增强人文教育功能;第三,把全会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增强对学生“三观”的培育功能。

关键词:十九届四中全会;思政理论课;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9-0009-02

2019年11月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1],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全面推动全会精神“三进”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功能,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时,要突出思政课的政治性,增强其意识形态教育功能;要突出思政课的理论性,增强人文历史教育功能;要突出思政课的思想性,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增强“三观”培育功能。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为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实践,探索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路径,以期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把全会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渠道作用,凸显鲜明的政治价值导向,增强其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最根本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高校和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为了使大学生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代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的政治价值导向,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要做到教材内容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内容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要用全会最新的理论和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政治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在“概论”课教学中要以“四个自信”为主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贯彻始终,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及重要制度,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要把各章节的内容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把全会精神与教材体系融会贯通,充分彰显“概论”课教学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如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与教材第九章第二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融会贯通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阶段”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是全面的现代化建设,是与“五位一体”相统一的现代化,是与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相一致的现代化。将报告中“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的内容与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合起来进行教学,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以生动的事例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总之,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与思政理论课教材体系的切合点,把教材内容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既符合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又及时渗透了全会精神,凸显了思政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

二、把建国70年的成就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融入课程内容,增强人文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着丰富的中国历史、中国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等历史人文知识,在教学中应该增强其历史人文教育功能。开设“概论”课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2]。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涵盖了社会主义500年、中国共产党98年、新中国成立70年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素材。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3]。全会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重大进展。因此在“概论”课的教学中,要以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8年的奋斗历程为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为纬,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加强课程的历史人文教育功能。如加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的教育,凸显中华民族对自我民族生存与价值的追求,让学生在增进对历史的亲近感中理解和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要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项“显著优势”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等成就结合起来。但绝不能就“优势”谈“优势”,一定要有对比,要将国内与国外相对比,将当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相对比,将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相对比,将成就与挫折相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理论与现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脉络和显著优势,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凸显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历史人文教育功能。

三、把全会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对学生“三观”的培育功能

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其中折射的党的改革问题意识和治理经验亦可以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于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亦然。要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概论”课中要加强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教育,要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教育,加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力度。引导学生深刻认识70年来我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发展背后的制度逻辑、制度优势,把制度的种子播撒至学生的心灵。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之一,即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亦应以“学生需求为中心”。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求相适应,用事实和成就讲优势,用实践和探索讲发展,用现象和热点讲未来,这样才能将思政理论课对学生的“三观”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學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知、真懂、真信、真用。另外,思政理论课创新改革,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也是重中之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建立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5],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好教师的根本遵循。教师需要有丰盈扎实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知识,要以专业知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实例进行理论诠释和事实剖析,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思政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全面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6]要求①,教师与学生要进行思想的陈述、交流和交锋,切记以“真理的代言人”压制学生的不同想法,不断变革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探究、辨析和解释现实问题。这种价值取向的教学与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折射的党的改革问题意识是相一致的,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注释:

①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出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要求,即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Z].教党〔2019〕49号.

[2]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

[4][5][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责任编辑  包玉红]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高校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状况及原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