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文性翻译三原则的应用

2020-08-02马睿朵

校园英语·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浮生六记互文性

【摘要】本文拟运用罗选民提出的互文性翻译三原则,以《浮生六记》两英译本为个案,分析讨论上述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切实将互文性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以便为互文性翻译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视角。

【关键词】互文性; 互文性翻译三原则;浮生六记

【作者简介】马睿朵(1984.1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 引言

互文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罗选民提出了“互文性翻译的三个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这些原则包括关联原则、经济原则和中和原则。三种原则具备实践意义及指导性。

二、互文性翻译三原则的理解运用

1.关联原则。罗选民在讨论这一原则时,从Gutt身上获得了一些启示。Gutt在他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认为,关联理论的中心主张是人类交流至关重要地创造了一种最佳关联的期望,即,听者期望他的解释尝试将以最小的处理成本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 (1.Gutt,2004:31-32)Gutt相信人們有某种期望:使用最少的处理来获得最有用的效果,这个概念为翻译提供了一些建议。罗选民认为,在运用关联理论翻译互文指涉时,可以利用其经验和相关知识来减少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建立互文背景,以增进理解。例如,在《浮生六记》中有 “天之厚我,可谓至矣”(3.林语堂,1999:2),林语堂的译本是“So altogether I may say the gods have been unusually kind to me.” (3.1999:3),白伦和江素惠的译本是“Heaven blessed me, and life then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full.”(4.2006:3) 对于古代人来说,“天”是有些神秘而令人崇敬的。因此,“天”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互文指涉。就字符“天”而言,如果我们从关联性原则的角度评估两个版本,林语堂的翻译更恰当。对于英语阅读者来说,“God”比“Heaven”令人印象更深刻、更雄伟。

2.经济原则。罗选民说:“直接、准确、到位是经济性准则的要求。译者要在充分把握原作意图的前提下,在文化层面进行双语活动,舍弃冗余信息。”(2.罗选民,2006:119)不同的译者在翻译文本时都有自己的想法,翻译人员应删减多余的信息,以减轻读者的负担。例如,对于“明珠暗投”(3.林语堂,1999:92),林语堂的译法是“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3.1999:93),白伦和江素惠的版本是“brilliant pearls being thrown into the darkness” (4.2006:77)。林语堂使用圣经典故来翻译这个短语,符合“直接、准确、到位”的要求。对于英语读者来说,林译本简明生动,是因为林语堂成功地实践了经济原则。而白伦和江素惠则更忠实地翻译了这个短语,因为他们使用了“(darkness)黑暗”一词。两个版本在表达本义上都是正确的。但是,罗选民认为,节省读者在获取信息上的时间和精力是经济原则的体现。因此,林语堂的版本在某种程度上更恰当。

3.中和原则。罗选民认为,中和原则的意思是“面临不同的翻译选择,我们通常要挑选最能满足主体间性——作者、译者、读者主体性——的译文。仅仅满足某一个主体性是不够的”(2.罗选民,2006:122)。换句话说,翻译人员应考虑到不同的需求。良好的翻译应该平衡各个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从《浮生六记》中找到一些例子。首先,面对“今日真如渔父入桃源矣”(3.林语堂,1999:150),林语堂的译法是“Now I really feel like the fisherman who went up to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3.1999:151)。此外,林语堂还用简短的注释告诉读者《桃花源》的背景。白伦和江素惠的版本是“Today I feel just like the fisherman who wandered into Peach Blossom Spring”(4. 2006:121 123)另一方面,添加的注释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读者,从而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两个版本都成功实现了中和原则。

三、结语

罗选民提出的关联原则要求译者推断作者的交际目的,并根据读者的认知情境作出正确假设,以便于读者理解文本。经济原则要求译者保持简洁并删减多余信息。中和原则要求译者充分考虑作者、翻译者和读者的需求,以平衡译本的不同方面。这三个原则相互关联,关联原则有助于简化译本,而如果离开了其他两个原则,中和原则也无法实现。

参考文献:

[1]Gutt,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罗选民.互文性与翻译[D].香港:香港岭南大学,2006.

[3]沈复,林语堂译.《浮生六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沈复.白伦,江素惠英译,汪洋海今译.大中华文库《浮生六记》.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浮生六记互文性
互文理论视域下的约翰 · 福尔斯作品《乌木塔》
浮生六记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思考
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体系比较分析两个英译本《浮生六记》
《红线》与《浮生六记》的互文性解读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红楼若梦,游园乍惊
互文性与翻译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