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怎么从“相爱”到“相杀”的

2020-08-02

新传奇 2020年20期
关键词:青苗宋神宗资治通鉴

在王安石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时,司马光毫不留情地反对募役法。他认为,本来不应该缴纳钱财的群众,由于募役法,现在必须交额外的钱,这明显是加重了人民负担,还使得人们家破人亡、四处流离。他条条列举各种弊端,两个人的斗争愈演愈烈。

说起王安石和司马光,可谓家喻户晓。两人同为一个时代的佼佼者,本来惺惺相惜,是一对好朋友,但因政见不合,引发诸多争论。

彼此尊重,惺惺相惜

王安石的少年时代,皆随父在各任地上度过,因此培养了他做官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司马光也深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志向在于编修史书,而非政治。

司马光22岁时中了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途。但时间不长,他的父母便先后去世,他只得辞去官职,回家守丧。在守丧的几年时间里,他充分了解了下层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读了许多史书,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认真总结和评论,为以后编著《资治通鉴》奠定了坚实基础。治平元年(1064年),他修成了《历年图》一书,献给宋英宗,这实际上就是《资治通鉴》的雏形。两年后,他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深受宋英宗贊赏。

1067年,宋英宗驾崩,19岁的太子赵顼继位,即宋神宗。宋神宗把在江宁担任知府的王安石调到中央朝廷任翰林学士,成为皇帝身边的大臣。从此,王安石与同为翰林学士的司马光关系日益密切。二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谈论时政。在闲谈之中,二人也有过一些争执,但最终都是一笑了之。当时,常和他们一起讨论的还有吕公著、韩维二人,他们彼此尊重,江湖上人称“嘉祐四友”。

政见相左,争论激烈

宋朝建立初,就开始强化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地方夺其权,收其精兵,在中央集中兵权,建立严密的制度。一开始,这些制度使宋朝的政治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宋朝当时可谓是国富民强。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弊端都逐步显现,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的情况日趋严重,导致了人民负担的加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他所希望的是财谷富足。青苗法的实施就验证了他这一目的,该法规定夏秋谷物未熟之前,国家贷款给农民一定数额的钱,五户或者十户结成一保。有物业抵当愿请钱者,每五家为一保,依青苗例支借,每年分两期贷款,取息二分或三分,遇有“灾伤及五分以上”时,允许延期归还,其目的是达到“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趁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抑兼并、济困乏”的效果。

而在司马光看来,这种看似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实际上是一种盘剥,反倒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了。他说:“广散青苗钱,使民负债日重而县官实无所得。”“散青苗钱,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或举县勾集,或排门抄札。亦有无赖子弟谩昧尊长,钱不入家,亦有他人冒名诈伪请去,莫知为谁,及至追催,皆归本户。”

他觉得青苗法不仅仅加重人民的负担,而且地方也无所得。他还对于常平仓的开放表示了极大不满。对于常平仓,王安石倒是信心满满,他认为这样是把无用变有用,变废为宝了。二人在青苗法上的争执从未停止,这完全体现二人财政观点的大不同。

二人在募役法上的争论也同样激烈,王安石对于自己制定的免役之法抱有很大希望:“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在他看来,每家每户可以出人力保卫治安,平时加以训练,战争的时候可以进行战斗,这样节约了人力,同时还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在王安石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时,司马光毫不留情地反对募役法。他认为,本来不应该缴纳钱财的群众,由于募役法,现在必须交额外的钱,这明显是加重了人民负担,还使得人们家破人亡、四处流离,敛财的人不顾民生,让偏远地区的人不能得到应有的利益。他条条列举各种弊端,想要及时废除募役法。两个人的斗争在此愈演愈烈。

他们争论的原因有很多,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有新法实施就必然有反对之声。对于青苗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把钱贷给农民,救济他们,这种措施可以说是十分新颖的。刚开始实施的几年里,确实对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后来,对利息的收取使得这个好政策开始走样,开始有些面目全非。至于募役法,王安石的失败更加明显,地方的民众平时疏于训练,也不可能做到维护社会秩序,在战争中也没有起到作用。

君子之交

争论最激烈时,1070年,司马光主动向宋神宗申请离开京城。宋神宗批准了他的请求,让其去西安任职。第二年,他又申请到洛阳任一个闲官,这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他上奏得到宋神宗允许后,将书局搬到了洛阳,同时让范祖禹、刘攽等人做他的助手。司马光还买了20亩地建造了一所“独乐园”,从此在其中一心一意撰写史书。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定的。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故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资治通鉴》是一部浩大的编年体巨著,全书共294卷,上起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6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它博采众长,题材广泛,特别是文字朴实、生动,寓意明显深刻,既不愧为一部史书典范,又不失为历朝历代帝王治国的一面镜子。

《资治通鉴》一书完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王安石失去了靠山,变法也随之破产。王安石变法失败退休回家后,仍然称司马光是真君子。司马光也一直觉得王安石不是一般人。王安石死后,司马光上书中央,请求以隆重的官方礼遇追悼他这位老朋友。

(《文史天地》等)

猜你喜欢

青苗宋神宗资治通鉴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资治通鉴》25句至理名言
略论王安石变法中神宗与王安石关系的变化
元丰时代的皇帝、官僚与百姓
一时之思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宋神宗的处下
有只鸽子曾经来过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