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的新思维

2020-08-02严萍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思维思政教育新时代

严萍

【摘 要】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新思维,要把握住在新时期中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思政教育新方向,师资队伍新要求,教学模式新举措。要求每一位师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讲政治、信政治,政治要强,有党性意识、有囯家情怀,情怀要深。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真正担负起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新时代;思政教育;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希望”: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为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重大意义

在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高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具体地说,深刻认识和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是有利于高校党组织和全体思政课教师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更加自觉地在日常的思政课教学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艰巨任务。不过,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面临一些难题,这些难题有待得到突破。

(一)学生对政治教材内容难以理解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来看,过于抽象是明显的问题。因为内容上都是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理论总结,对现实生活的理论分析和解释较少,因此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对实践性和热点性的内容也较少,这就使得学生对现实热点事件的分析能力不够高。

(二)思想政治课承担的教育责任多

高校思想政治课除了让学生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人生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师需要有较高的职业教学水平,才能完成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而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有如下的问题:一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在教学和课程观念上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难以理解。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进行了改革,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技能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对新知识的更新程度速度较慢,并且以单一和枯燥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显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知、情、意、行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因此,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化。从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来看,普遍存在单一的现象,让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部分培养相对较少,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给学生进课程效果评价中也不是很理想。一是课程教学评价存在单一的情况。这也是受到社会对学生评价的影响,认为成绩是学生的最终指标。但是,这种评价运用到高校上,只会让学生的道德、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不受重视。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较为单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没有让学生来评价教师,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让师生的关系比较僵化。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的新思维策略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要求

1.思政课教师应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

作为一名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自己首先要讲政治、信政治;教育学生爱党、爱国,首先自己要有党性意识和国家情怀。高校党组织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第一课。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课教师,更应该自觉加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历史和国情、世界历史和世情的学习,真正从思想上和情感上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新时代各高校党委都应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一只高标准的思政队伍”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其次,思政课教师应做到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思想政治理论是理性的、刚性的、抽象性的,要想让抽象的政治理论深入人心、深得人心,需要让思政课生活化、具象化。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要真正学会、弄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義的原理,要善于将马克思哲学原理、党的政治理论与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善于将原理具象为生活,善于从熟视无睹的生活点滴中抽象出原理,让大学生们有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如此,理论和情怀才能深入人心。譬如:在向学生们传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要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和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和东欧剧变的那段历史。那时,在西方敌对势力的策划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下,一个曾经强大、统一的苏联解体了,分崩离析、四分五裂,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也纷纷倒台。而中国,也只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红旗依旧在世界的东方高高飘扬,为什么?因为有中国共产党,有伟大、正确、英明的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英明的领导,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就有可能也会沦落为苏联和东欧那样的命运,中国人民就不会有今天的富强和自信,而不愿意看到中国富强的西方敌对势力也就不会发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当然是西方敌对势力炮制的无稽之谈,但它也恰恰证明了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恰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正确和英明。

2.新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为人师表”不是一句空话是对教师最美、最高的赞誉,也是对教师最严的“戒律”。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品行上,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堂外,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如果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课下、在校外,被学生或家长发现你有不雅、有不当言行,你顿时便斯文扫地、无地自容,你在课堂上所传授的价值观便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守戒律是辛苦的,但也是终身受益的,因为“为人师表”的戒律让你一辈子尽力地去修炼高尚、保持纯洁。

3.新时代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能力

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突破,用符合学生理解的方式表述教材中的内容,并且和现实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教师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从而将理论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到一起,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前进方向

新时代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改革提出的“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深刻总结了思政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做到“有情有义,讲真话,接地气”。“有情”就是教师要有真实的情感,动之以情;“有义”就是要晓之以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接地气”就是要深入浅出,将深奥、抽象的政治理论融会贯通在朴素、鲜活的生活中。思政课一定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照本宣科”二是“满堂灌”;要做到两个尊重:一是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即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二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知识生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知道当代大学生是有思想、有能力、有抱负的一代新人,凡是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完成的,都应该让学生们自己去完成,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只有当学生们“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教师才应该适时点拨、启发,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获得较好的效果,有必要依托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创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的作用。另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材料分析教学等模式,让学生可以很好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能吸收到并应用到实践当中,确保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此前高校思想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出现的问题,有必要从这两点做出改善:一是思想政治课需要以新时代历史方位作为教学的基础,注重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的课程评价原则,并且兼顾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以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二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评价主体朝多元化发展,让学生、教师和学校教育管理者都成为评价的主体,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此外,运用多种课程评价方法给学生作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从而让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评价能获得全面、有效以及客观的结果,这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四)新时代思政课应有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怎样办好思政课时提出这样的要求,学习是前提,创新是动力,落实是关键。新时代应构建:党建引领、教研推动、课程主导、践行体验的“四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首先应发挥高校党委对思政课改革的领导和引领作用。要制定高校有关推进思政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方案;要认真组织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有关思政教育的重要讲话;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认识到思政教育不仅是“教”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思政课改革中的推动作用。要抓细、抓实集体讨论、体集研究、集体备课、集中广意,要让教学研究成为习惯和常态;同时开展思政课自我观摩、自我反思、自我改革的微课题研究;与兄弟院校联动,开展研讨交流;与兄弟高校结对,开展探索研究。再次要充分发挥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亲和力,让思政课堂即突显立德功能,又彰显生命活力,用一生的功夫备好每一堂课,让每一节课“有情、有义、有地气”。最后要发挥好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不仅在课堂,也在广阔天地,践行与体验将是理论的升华,在红色教育基地让同学们在崇敬的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体会不忘初心,革命精神需要薪火相传,先辈们用生命奠定的和平,需要我们去守护去发扬。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大型展览上,让同学们一览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体会到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践行与体验是思政课教育的最佳佐证。

【参考文献】

[1] 蓝文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着力点[J].人民论坛,2018(29):126-127.

[2] 郝清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20-22.

[3] 武勇,刘有升.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EB/OL]. 2018-10-29.http://www.cssn.cn/zx/zx_gx/news/201904/t20190423_4868405.shtml

【作者简介】

严 萍(1974-)女,安徽固镇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教務员、政工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新思维思政教育新时代
创新思维竞赛(3)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壁挂工艺新思维